内容简介: 《臆造南洋:马来半岛的神鬼人兽》以丰富的叙事和细节展现了华人在南洋的生活轨迹和文化认同,同时也为读者提供了一个跨域视角来审视这一地区的文化脉络和民族精神。 书中不仅涉及华人从移居南洋到开拓家园的过程,还捕捉了中华与本土历史的夹缝中神话的余烬,通过书写人鬼神兽的故事,超越了现实与历史的界限。同时探讨了 南洋 这个地理名词背后的多重含义,以及它在历史演变中的意义变迁。 东南亚 这一名称虽然摆脱了殖民色彩,但仍然无法避免地被二战后形成的政治国界所局限。书中强调了多元族群、文化与信仰是国家宝藏,同时也是分歧的根源。
韩国是20世纪60年代初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之一,而到90年代末已经跻身发达国家之列。这30余年间的经济飞速发展,被称为 汉江奇迹 。韩国对于许多发展中国家来说既是希望又是挑战;既然韩国成功了,那么其他国家没有理由不能。 然而,究竟是什么缔造了汉江奇迹?许多人认为,韩国政府主导的经济战略是实现经济快速增长和工业化的关键原因。但本书在考察韩国历史上的汇率政策、贸易政策和工业政策后,指向了另一个在经济发展中举足轻重,却被忽略的因素 世界市场。
《两班:朝鲜王朝的特权阶层》一书通过对接受朱子学的主体 两班 的全面考察,找寻在韩国当今社会仍有深厚传统的儒学文化的历史脉络。该书从 两班是什么 这一根本问题出发,对两班阶层的形成过程展开层层剖析。透过对日记、族谱、财产分割文书等两班家收藏古文书的详细分析,清晰地展现了两班阶层形成的社会经济史层面的关联性,丰富准确地复原了两班的历史实体。作者通过通俗而有说服力的叙述所呈现的两班的社会史,使读者有机会深入了解两班的实体,并领略到传统的历史性。
滇缅公路,这是一方曾被遗忘的丛林战场,曾经书写着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缅、印、英、美等国人民共同付出鲜血与泪水的悲壮故事。矢志于为湮灭的历史拂去尘土,让更多的人记住这片土地, 2002 年 11 月,受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的委托,资深撰稿人多诺万韦伯斯特从印度加尔各答启程,穿越缅甸境内的热带丛林,再度踏上这条早已荒芜,却是在二战期间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的公路。本书译者朱靖江亦应《国家地理》之邀,陪同韦伯斯特共同探访这条战时公路在中国境内的路段。通过沿途极为艰苦的实地考察,多方探访当年的老兵以及修路者,韦伯斯特获取了大量手材料,写就了这部非同凡响的史诗故事。
在迄今为止绵延数千年的世界文明史上,曾经出现过许许多多大大小小独霸一方、称雄一时的帝国。它们的兴衰更替构成了世界文明史的重要内容,它们为人类社会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产。阿拉伯帝国是世界中古时期空前庞大的强盛帝国之一,是人类历史星空中一颗光彩夺目、辉煌璀璨的明珠。本书按照阿拉伯帝国的诞生、发展和衰亡的内在逻辑与过程,分上中下三篇,系统展现了阿拉伯帝国的孕育与发端、崛起与兴盛、衰落与灭亡的宏伟历史画卷。
本书依据历史演进的顺序,讲述了马来西亚从史前时期到当代的整个历史发展进程。全书分为 导论 14世纪前的马来半岛和婆罗洲 马六甲王国、马来诸王国与外来者(15世纪初 19世纪初) 英属马来亚的形成及初步发展(19世纪初-20世纪初) 英属马来亚的发展(20世纪初 1945年) 缔造马来(西)亚(1945 1969年) 快速发展的马来西亚(1970 1997年) 迈向21世纪的马来西亚(1997 2016年) 结语 等内容,脉络分明、文字畅晓,将马来西亚的政治经济文化一脉贯穿,清晰地勾勒出马来西亚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科学客观地揭示了其内在特点和规律。
颠覆 冲击 反应 模式 令读者耳目一新的分析方法 #19世纪后半叶的日本历史 #世界变动与日本变革的联动 #世界史潮流在日本的本土化 #全球史视野下的幕末危机和明治维新 #条约和外交 #国家和国境 #殖民地的统治和抵抗 ★世界各地在 关联 中以各种形式 互动 ,世界历史的主导 潮流 不断蔓延,并按照当地方式 本土化 ,不同地区的历史因此 联动 起来 ★19世纪后半叶的日本历史是利用世界权力关系的旋涡发展的,有时利用旋涡边缘的形势,有时利用旋涡中心的形势。 本书以国际关系史为基础,描述了1840年代至1910年代,在欧美列强积极扩张、民众运动此起彼伏的庞大背景下,世界紧张局势的形成和转移,旧秩序的崩坏和新秩序的诞生,以及日本是如何捕捉这些世界历史 潮流 ,并将其 本土化 的。
作为我国的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先响应 一带一路 倡议的国家之一,伊朗之于我国和世界的重要性正在与日俱增。她光辉灿烂的文明史吸引着世人的目光,却因常被西方媒体歪曲、丑化,使人不识真面目。曾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使驻节伊朗五年的刘振堂先生,基于自己走访伊朗26个省,广泛接触伊朗政界、商界、文化界朋友的丰富经历,以及对伊朗社会方方面面的认真研究,以文化、资源和地缘三方面为重点,用饱含热情的笔触,从中国人的视角,直接、客观、全面地记录下一个真实的伊朗、多姿多彩的伊朗、自古以来善待中国的伊朗。对于赴伊朗旅游、工作、学习,从事与伊朗乃至西亚地区国际交流的人士,《伊朗零距离》(新一版)都是一部的好书。
16世纪兴起于伊朗高原的萨法维王朝,与奥斯曼帝国分庭抗礼.标志着伊朗逐渐走上复兴的道路;殖民主义时代,西方的冲击瓦解着伊朗传统社会的基础;20世纪的宪政革命、白色革命和伊斯兰革命,构成伊朗现代化进程的重要历史坐标。 《伊朗史(610-2000)/中东国家史》由哈全安* 。
印度是一个神奇的国家,在人们的印象中,印度和中国有很多相似之处:都是人口大国,都有悠久的历史,同是发展中国家,都曾经受过帝国主义的侵略,但是仅从这些表面上看起来的相似之处认识印度,得出的结论会与实际情况极不相符。 作者长期在印度工作,曾任中兴通讯印度公司CEO,在早期中兴通讯开拓印度市场时发现过很多不可思议的奇怪现象,如,印度的极度追求低价的文化,印度人结婚女方要送丰厚的嫁妆,印度人对时间的概念等等,以及美国硅谷巨头为何存在相当数量的印度CEO等。 印度与中国就像正负电子一样,表面上极其相似,但是性质完全相反。正是这些不可思议的方方面面,导致对印度的看法会与实际情况有极大偏差,对政治、经济的决策造成误导。 本书从进化论的大视角深入研究了印度独特的历史和现实状况,像庖丁解牛一样为读者解析
《宫崎市定亚洲史论考杂纂》原为《论考》内单篇论文的集结,展现了宫崎对于亚洲史的全方位研究,其中包含《杂录》《余白录》《书评》等。现经整合,《宫崎市定亚洲史论考杂纂》包含以下篇章: 1. 《亚洲史论考》上卷前言; 2. 《亚洲史论考》中卷前言; 3. 《亚洲史论考》下卷前言; 4. 杂纂; 5. 跋; 6. 附录:砺波护《亚洲史论考 中文版序》; 张学锋《亚洲史论考 译后记》; 张学锋《 宫崎史学 的东西交通视野》。
《日本论日本人》是 百年经典学术丛刊 系列之一。《日本论》和《日本人》是戴季陶和蒋百里在长期身日观察了解日本的基础上,全面深入剖析日本社会、文化的作品,被认为是中国人研究日本的*代表性的著作。内容包括了日本的历史、文化渊源、社会习俗、民族精神、政治人物等。
本书比较系统地叙述了泰国这个文明古国自古至今的历史,即自史前时期、前素可泰王朝时期、素可泰王朝时期、阿瑜托耶王朝时期、吞武里王朝时期至曼谷王朝的历史,以及自拉玛五世以来泰国融入世界、走向现代化的发展过程。本书内容丰富,脉络清晰,是我国学者撰写的第一部贯穿古今、全面系统的泰国通史。
“一座城市的历史就是一个民族的历史。”古都西安就像一部活的史书,一幕幕、一页页记录下中华民族的沧桑巨变。古都西安见证了“文景之治 ”、“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的鼎盛辉煌,然而,往日这个帝王们希冀长治久安、长久平安的长安城也几度衰落,数遭兵燹,令人扼腕地一度衰落了。 本书为“古都西安”大型丛书之一,论述了长安与南海诸国的关系,立体全景地展现西安历史,使史学走向大众,更具有严谨的科学性、渊博的知识性和艺术感召力。 《古都西安》这套大型丛书,是想让人们对西安有更深刻的了解。能够触摸到西安的历史脉络和文化特征,感受到它的灵魂,让西安走向世界,再架起一座中西文化交流的桥梁。丛书按照从古至今、全面系统的原则分篇编排。每篇或按时序,或分类论述,但总的体例大致划一,以求系统、准确、全面
随着1948年以色列正式宣布建国,巴勒斯坦和以色列之间的矛盾达到高潮,第一次中东战争爆发。数十个阿拉伯村庄在战时被摧毁,黑泽废墟的阿拉伯村民即将被暴力驱逐出家园。一名当天执勤的年轻以色列士兵面对手无寸铁、毫无反抗能力的阿拉伯村民,发现自己在两条战线上搏斗:与村民搏斗,与自己的良知搏斗。作品揭示了战争对阿拉伯村民命运的影响,以及对参与战争行动的以色列士兵的心灵震撼。作者将以色列士兵的心灵冲突置于战争的背景之下,透视出战争的残酷性,以及过去数十年间以色列犹太人一直无法摆脱的自我意识与集体主义、良知与责任、个人信仰与国家利益的矛盾。作品发表于1949年5月,值第一次中东战争停火四个月之后。一经发表立即引起轰动,成为希伯来文学史上的经典作品。
卡塔尔在中东扮演了什么角色?与其他海湾国家的角色有什么不同?阿萨尼部落如何塑造了现代卡塔尔的历史?这个传统的部落社会如何适应其作为全世界发展最快的经济体的状态? 艾伦·J.弗洛姆赫尔兹在深刻理解史料的基础上,以自己在卡塔尔的亲身经历为依托,撰写出了关于卡塔尔的这本精彩着作,将成为对卡塔尔感兴趣之人的图书,对于兴趣更加广泛,想要理解海湾地区阿拉伯国家动态的人也会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