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习以为常的 中国 和 东亚 是晚近才形成的概念,前者在清代逐渐定型,后者则在近130年来才为人熟知。我们身处其中,并自以为熟悉的东亚世界,其实充满了神话与偏见,有待重新发现和认识。 本书书写的就是16世纪以来东亚变迁、动荡、碰撞、发展、互相塑造的历史。从1592的万历朝鲜之战开启东亚现代进程,到当下的东亚转向,学者宋念申在全/球史的视野中,深入历史过程,重述被偏见遮蔽的故事,揭开夹在黑白之间的真实,描绘了一幅名为 东亚 的历史脉络图,讲述五百年来,在今天被称为 东亚 的这片区域,历史是如何展开的。
费耐生是中亚研究的世界级权威,少有的掌握法、德、俄、波斯、阿拉伯、突厥等诸多古典和东西方语言的大家,有《剑桥伊朗史》等多部重磅著作,培养了诸多活跃于世界各地的亚洲研究者。 陌生而重要 的中亚始终吸引着全世界的目光,而变动的格局、多元的语言和人群,使得书写这片地域的历史相当困难。费耐生以其冠绝一时的学识,将古代中亚史浓缩在一本200多页的小书中,包括波斯、亚历山大等帝国的兴衰,斯基泰人、匈人等游牧民族的迁徙,费尔干纳、撒马尔罕、巴米扬等古城的文明,贵霜、大夏等被遗忘的西域古国 他志在表明,中亚其实拥有共同的文化、信仰与价值,这就是古代历史留下的遗产。
本书讲述了新加坡从14 15世纪迄今的历史。作者追寻抵达新加坡的移民、海盗、商人与征服者的脚步,描述这个拥抱多元民族与来自四面八方的货物、资金与观念的小岛,如何扬长避短,发挥海洋优势,缔造世界发展领域的奇迹。正是不拘泥于成规的高度务实主义,使得新加坡从一个肮脏不堪、充满骚动与对抗的弹丸之地变成效率和富裕的代名词。
55天、70个城市、百多处文化遗址,20000 多公里,这是 历史文化行者 郭建龙的一场印度5000 年文明历史的狂野之旅。 55 天的旅程,涵盖了印度全境。 在这儿,郭建龙遇到了无数旅游者和印度人: 工程师、教授,也有士兵、民工、流浪汉,与他们一起睡过车站.吃过饭,说笑过、开心过、打闹过,在城市、农村、风景之间穿梭。 他一边重温印度伟大的历史文化,一边切实体会着印度的当下,在历史与现实间反复穿越,从印度历代王朝的兴盛与更替到纷繁多彩的各种宗教在印度的生发入手,以政治、经济、历史等多个视角去展现印度 5000 年的历史与现实,给读者描绘了一幅多姿多彩的印度浮世绘。
颠覆 冲击 反应 模式 令读者耳目一新的分析方法 #19世纪后半叶的日本历史 #世界变动与日本变革的联动 #世界史潮流在日本的本土化 #全球史视野下的幕末危机和明治维新 #条约和外交 #国家和国境 #殖民地的统治和抵抗 ★世界各地在 关联 中以各种形式 互动 ,世界历史的主导 潮流 不断蔓延,并按照当地方式 本土化 ,不同地区的历史因此 联动 起来 ★19世纪后半叶的日本历史是利用世界权力关系的旋涡发展的,有时利用旋涡边缘的形势,有时利用旋涡中心的形势。 本书以国际关系史为基础,描述了1840年代至1910年代,在欧美列强积极扩张、民众运动此起彼伏的庞大背景下,世界紧张局势的形成和转移,旧秩序的崩坏和新秩序的诞生,以及日本是如何捕捉这些世界历史 潮流 ,并将其 本土化 的。
本书从海洋的视角出发,撷取了近代以前三个不同的百年(1250 1350、1500 1600、1700 1800),观察以黄海和东海为中心,北至鄂霍次克海、南至南海的欧亚大陆东边海域,梳理了基于海洋而产生的人员交流、港口与海洋贸易,技术、信仰、文化的传播等,以素描般的全景图方式,重现各个时代的海域及周遭环境的特征。叙事上打破了将陆地视为历史描述重点的传统思维,引领读者从海洋这个新的角度观察中国历史的侧面,探索东亚历史与海洋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
本书是2021年已经结项的2019 年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重点项目 朝鲜半岛通史 古代卷的改写本,全书共分8章:第一章为朝鲜半岛原始社会与史前时代;第二章为进入人类文明时代的朝鲜半岛,阐述箕子朝鲜与卫氏朝鲜的建立与变迁;第三章为列国体制下的朝鲜半岛;第四章是统一新罗时期;第五、六章为王氏高丽时代;第七、八章为李氏朝鲜时期。第一、二章,立足于对考古学与古文献的考证,对半岛原始社会和上古朝鲜王国与其周边诸小邑的历史均有作较详尽精辟的论述;其余各章对半岛上的诸国、诸王朝与东亚各古代政权的关系也有深入探讨。本书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历史观,从全球史和地区史的视角,较系统地论述了朝鲜半岛古代人类社会的历史规律与特点,是迄今为止我国出版的唯一系统阐述朝鲜半岛古代历史的专著。
《日本思想史》叙述了日本思想史从神话时代到现当代的发展历程。近代以前,从中国传来的儒家和佛教,构成了日本思想的主要来源;而近代以后,又加入了西方传来的近代思想,日本思想正是在调和与矫正这些外来思想的过程中向前发展。作者认为,日本的 王权 与 神佛 ,可以作为日本思想史的两极,并且可以由此观察 文化世界 与 生活世界 在这两极紧张关系中的变动,从而建构了日本思想史的基本图式。全书用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语言将头绪纷繁的日本思想史脉络呈现出来,是一部了解日本思想发展的不可多得的佳作。
作者考察了1920年代到1940年代间日本对于科学的讨论和推动。明治维新以来,日本面临着构建一个何种类型的现代化帝国的问题。 发源于西方的现代科学显示出一种普遍的可检测性和普适性,并以此获得了存在的合理性与权威性。对于那些非西洋式的、依靠自身文化特色建立起现代形象的国家来说,这意味着自身的文化和逻辑将受到来自普适性的挑战,国家意识形态的核心将被动摇。因此,如何将 放之四海皆准 的科学容纳于自身的民族文化和神话逻辑中,解决传统文化与科学间的冲突,成为日本现代科学发展的一大问题。 作者提出了本书的核心问题:战时日本是如何将非神话的理性的科学和宣扬神道的民族主义相结合的?日本人想要发展的科学,是一种怎样的科学?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一看似难以调和的矛盾出现了新的解决契机。
中东是世界文明的摇篮,也是世界三大一神教(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的发源地。本书对中东几千年的历史和动荡的现状进行了一个白描,也是作者从事中东研究近 40 年的一个总结。书中首先用两讲对中东的整个历史进行了全面梳理,之后介绍了中东历史和现状的十八个重要问题,尽量做到学术性与普及性相结合。 本书的具体内容包括:上古中东宗教发展的特点、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对古希腊文化的影响、中古伊斯兰政教关系的演变、伊斯兰教在阿拉伯现代民族国家形成中的作用、 20 世纪以来阿拉伯民族主义的特点及其演变、阿以冲突的起源和早期演变、艰难曲折的中东和平进程、劳工犹太复国主义的特征、阿富汗问题的历史根源、伊朗的白色革命和伊斯兰革命、伊拉克问题的起源、伊拉克战争及战后的伊拉克重建、中东石油经济的崛起及产油国经济
这是一部关于俄罗斯、中亚和蒙古从人类开始定居到1260年蒙古帝国分裂之时的历史。正如作者界定的,内欧亚大陆包括苏联的欧洲部分,俄罗斯在西伯利亚的辽阔土地,中亚地区,中国的新疆、甘肃和内蒙古,以及蒙古国。虽然各地的文化和生态环境有明显差异,但是整个区域存在地理上的根本统一性。 本书是《俄罗斯、中亚和蒙古史》的第一卷,展现了内欧亚大陆从旧石器时代历经斯基泰、匈奴和突厥时代,到当代俄罗斯和乌克兰的前身 罗斯 明确出现的历史发展画卷。本书将政治事件置于广阔的社会和经济变革背景之下,将历史演变与本地区广袤的地理环境联系在一起,向读者呈现出这一神奇地域的漫长历史变迁。
韩国是20世纪60年代初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之一,而到90年代末已经跻身发达国家之列。这30余年间的经济飞速发展,被称为 汉江奇迹 。韩国对于许多发展中国家来说既是希望又是挑战;既然韩国成功了,那么其他国家没有理由不能。 然而,究竟是什么缔造了汉江奇迹?许多人认为,韩国政府主导的经济战略是实现经济快速增长和工业化的关键原因。但本书在考察韩国历史上的汇率政策、贸易政策和工业政策后,指向了另一个在经济发展中举足轻重,却被忽略的因素 世界市场。
本书是作者为密歇根大学本科生开设的 印度文明通史 课程讲义,简要概述了世界古老文明之一的印度次大陆文明的发展历程。 印度次大陆是世界古文明发祥地之一,孕育出了领受河流滋养的大河文明,其独特的地缘强有力地塑造着次大陆文明。从印度河流域的哈拉帕文化和摩亨佐-达罗遗址,一直到现代的巴基斯坦和印度等南亚民族国家,世世代代的印度人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创造着属于自己的辉煌灿烂的文化。 这里也是古代国际贸易的十字路口。阿拉伯海和孟加拉湾环绕着印度次大陆,见证着多元文明的交流和融合。早在公元1世纪,来自地中海和阿拉伯海的希腊商人已经学会利用季风的周期性,勇敢地驶向印度及更远的地方;同时,中国人也建造了可以航行于海洋进行国际贸易的巨大帆船。奢侈品海洋贸易快速发展起来,连接了罗马、希腊化中东、印度
越南、柬埔寨、泰国、缅甸、老挝,4 个多月时间,5个国家,70 多个城市和文化遗址。这是 历史文化行者 郭建龙的东南亚考察之旅。 和很多中国读者一样,郭建龙在最初的探访中,发现东南亚这个夹在中国和印度之间的特殊区域,虽然经常出现在我们的谈论之中,但是,我们对这片区域里的国家历史竟然近乎一无所知。在经过 4 个多月的考察,无数次的奔波、交流、体验和资料查阅之后,郭建龙梳理了这个区域的历史、发展逻辑以及历史上与中国既陌生又不得不保持接触的特殊关系。《三千佛塔烟云下》就是郭建龙呈现给中国读者的东南亚五国考察报告。
缅甸历史上曾历经蒲甘王朝、东吁王朝、贡榜王朝的辉煌岁月。三次英缅战争后,缅甸国运江河日下,逐渐沦为殖民地。1948年独立至今,缅甸人民一直在苦苦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政治制度和发展之道,但至今仍未走上发展的快车道。缅甸也曾短暂开启过一段民主转型之路,但随着军人再次执政戛然而止。如今,缅甸正经历内乱的阵痛,长期受困于民族武装冲突和宗教矛盾,人民仍在贫穷中挣扎,追寻希望和光明。本书力求客观呈现缅甸的历史发展脉络,再现缅甸人民曲折、艰辛的探索之路。
后人常常把埃及艳后的成功全部归结于她的美色,却不知道美色只是她政治博弈中的一环,男人只是她掠取权力的棋子: 她老练地玩弄着手中的权力,硬币上的画像成为她宣传自己合法权力的最佳媒介; 她为恺撒的政治野心提供财政支持,换取他为自己治国安邦充当后盾; 她不计成本地为安东尼提供寻欢作乐的场所,换取古埃及领土扩张; 她通晓多种语言,精通演讲与沟通的技巧,在外交谈判中无往不利 比起埃及艳后这个称号,克娄巴特拉更应当被铭记的身份是古埃及的国王。她凭借着超人的政治头脑,带领古埃及王国完成史无前例的伟大扩张,为这个原本苟延残喘的古老国度带来前所未有的领土和财富。 翻开本书,看政治天才克娄巴特拉如何登上权力巅峰!
天启一朝,内忧外患迭起,大明王朝步入历史的十字路口。中兴还是毁灭,历史拐点上的大明王朝面临着空前的生死抉择。 在这个晦暗不明的历史时期,充斥着朋党争斗的刀光剑影。东林党崛起,阉党坐大,诸多朋党及各类官员夤缘攀附,各种官场权谋尽显。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 全书视角独特,史料翔实,细节生动,人物典型,史实与史论密切融合,以非虚构写作还原历史真相;趣味性与实用性有机结合,揭示事件本质,跌宕起伏的情节中看点纷呈。
55天、70个城市、百多处文化遗址,20000 多公里,这是 历史文化行者 郭建龙的一场印度5000 年文明历史的狂野之旅。 55 天的旅程,涵盖了印度全境。 在这儿,郭建龙遇到了无数旅游者和印度人: 工程师、教授,也有士兵、民工、流浪汉,与他们一起睡过车站.吃过饭,说笑过、开心过、打闹过,在城市、农村、风景之间穿梭。 他一边重温印度伟大的历史文化,一边切实体会着印度的当下,在历史与现实间反复穿越,从印度历代王朝的兴盛与更替到纷繁多彩的各种宗教在印度的生发入手,以政治、经济、历史等多个视角去展现印度 5000 年的历史与现实,给读者描绘了一幅多姿多彩的印度浮世绘。
《草原帝国》是一部经典中亚通史著作,由著名的东方史学家勒内?格鲁塞所著。《草原帝国》描绘了三千年来大草原上上演的一幕幕气势恢宏的历史剧:斯基泰、匈奴、突厥、蒙古这些马背上的民族建立的草原帝国风起云散;阿提拉、成吉思汗、帖木儿这些 上帝之鞭 掀起横贯欧亚的历史狂飙。 《草原帝国》以开阔的历史观为读者梳理出这些赫赫有名的游牧民族背后共通的历史脉络,并书写了草原帝国波澜壮阔、荡气回肠的历史画卷。
玄奘诞生的时代,世界正发生着巨变。中国刚刚改朝换代,古罗马帝国挥别古典时代,迈向 中世纪 。无数金发碧眼的商人,骑着骆驼、良驹,沿着延绵万里的 丝绸之路 ,自由往来于东亚和地中海之间。 而千百年来,伟大翻译家玄奘的身影,也不断在丝绸之路和历史的彼端浮现。他以旺盛的好奇心、敏锐的洞察力和坚韧的意志力,不仅带回、主持翻译了六百多卷珍贵的佛典,还以一部《大唐西域记》记录下了自己在丝绸之路上的所见所闻。 在本书中,日本著名的亚洲文化学者前田耕作,以《大唐西域记》为主线,引领读者再次踏上丝绸之路,体验前人未曾涉足的东西方文明交流之旅。读罢本书,或许我们能更明白为什么玄奘在丝绸之路上走得比任何人都更远、更久。
本书对缅甸史前至独立时期的缅甸(史前-1948)进行较为全面系统地梳理和研究,是继贺圣达《缅甸史》之后,又一部缅甸史力作。缅甸是中国的重要邻国,也是中国实现印度洋战略和石油安全战略的重要通道,全面系统梳理缅甸通史,总结各个历史时期缅甸发展演进的特点及其经验教训,对推进中缅关系和中缅人字形经济走廊建设意义重大。该成果为缅甸历史长时段研究,研究体例符合通史结构,各章节之间历史逻辑和层次较为清晰,文献资料引证较为丰富,使成果具有较高可信度和学理性,成果信息量较大,有可读性和研究参考性,是国别史研究中较有分量的通史成果,对深入认识和研究 一带一路 沿线重要国家价值较高等。整体上来说,迄今为止,中国学者撰写的缅甸通史类书籍唯有贺圣达的《缅甸史》,该书时间范围从远古到1948年缅甸独立为止,对于缅甸
本书重新展现了印度洋地区的文明,以及在西方入侵者的掌控下它逐渐衰亡的历史。作者理查德 霍尔通过非凡的叙述能力和敏锐的分析,表述了从16 世纪起欧洲人的出现如何不可逆转地改变了印度洋沿岸地区人们的生活:繁盛的王国被征服,以往的宗教与种族关系陷入混乱;而且,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的出现,古代的贸易模式很快就灭绝了。 然而,尽管欧洲的枪炮可以在东方创造出新的帝国,但是其庞大的人口使得西方人无法长久地压制东方。而在印度洋数千年的变迁中,非洲巨人构成了印度洋长长的西侧翼,除了扮演缄默的旁观者,几乎没有起到什么作用。但是 19世纪中期之后,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各民族的潜能经受充分的考验,历史的季风重新吹了起来。本书从一个细微而无阻碍的视角重现了作者对于异域文化的理解。这部史诗般的作品想必能够激发人们的阅
耶路撒冷作为一个历史悠久、世界瞩目却命运多舛的城市,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全书通过二十五个章节回顾了耶路撒冷的起源,并展示了近两千年来它是如何成为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三大一神宗教争端的中心,作者还重点关注了西墙、圣墓教堂、大卫塔、岩石圆顶清真寺和阿克萨清真寺等关键地点,以及十字军东征、六日战争等关键时刻。全书配有大量精美的插图及照片,共计140余幅。如作者所言本书 将把这座趣味横生、令人陶醉却也充满血腥和仍在发生争斗的城市生动地呈现给读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