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丁美洲,这片富饶辽阔的土地,曾孕育出璀璨文明,为何如今却成为一个贫穷而动荡的大陆,沦为附庸? 1971年,受“依附理论”激发,乌拉圭记者、作家兼诗人爱德华多·加莱亚诺出版了这部震撼世界的《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试图解剖拉美的病体,探讨大陆的前途。他用难以辩驳的丰富资料,以澎湃有力的悲情笔法,铺陈出这片大陆自哥伦布开启航海新纪元之后的崎岖命运,写下一页页拉美受难史:金银、可可、棉花、橡胶、咖啡、水果、石油、铁、镍、锰、铜、锡……这些“血管”贯穿了整个拉美大陆,延伸到开阔的尽头,在那里它们流入欧洲和美国的宝库。曾经的殖民主义野蛮掠夺这片土地;而自由贸易、经济援助、合资企业、国际组织等现代文明体制同样以不文明的手段参与古老的掠夺战。拉丁美洲是一个血管被切开的地区,是拉丁美洲不发达的历
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有影响力的政治学著作之一。《决策的本质》原作以独特的视角审视了冷战时期的关键事件。此经典著作的第二版不仅仅是修订, 是重写:重新解释了古巴导弹危机前后的理论及事件;也融入了肯尼迪录音带及 近解密的苏联文件的信息。第二版提炼了原著中格雷厄姆·阿利森任美国助理 长及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院长时期的一些评论和观点。同时也有一位新的作者 ·泽利科参与了第二版的撰写,他著有十分畅销的评论著作《肯尼迪录音带》(The Kennedy Tapes,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 997)。 《决策的本质》(第二版)鲜活地展现了重压之下的决策过程,此书也是 一部尝试解决这一经久不衰的问题的著作:人们如何理解政府的举动?
这不是一本书,这是一个时代。 自1974年问世以来,《光荣与梦想》一直为无数人念念不忘。这部伟大的作品巧妙地浓缩了美国从1932-1972年的40年丰富历史。著名通俗历史作家威廉曼彻斯特以数任美国总统的执政与竞选为明线,从让胡佛颜面尽失的“胡佛村”“胡佛车”等、罗斯福史无前例的四次当选,一路说尽杜鲁门、艾森豪威尔、肯尼迪,直至让尼克松下台的水门事件,同时不动声色地细致描画美国1932-1972年的40年社会发展历程,内容涵盖“补偿金大军”风潮、经济大萧条、人权运动、麦卡锡主义、种族隔离制度、两次世界大战、原子弹研发、空间竞赛到冷战、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等。 曼彻斯特将美国这40年间的政治、经济、军事、社会、艺术、科学、时尚、音乐、娱乐,甚至生活热点、妇女的服装潮流、口头语的变化、性观念的更迭全景式重现。
这不是一本书,这是一个时代。 自1974年问世以来,《光荣与梦想》一直为无数人念念不忘。这部伟大的作品巧妙地浓缩了美国从1932-1972年的40年丰富历史。著名通俗历史作家威廉曼彻斯特以数任美国总统的执政与竞选为明线,从让胡佛颜面尽失的“胡佛村”“胡佛车”等、罗斯福史无前例的四次当选,一路说尽杜鲁门、艾森豪威尔、肯尼迪,直至让尼克松下台的水门事件,同时不动声色地细致描画美国1932-1972年的40年社会发展历程,内容涵盖“补偿金大军”风潮、经济大萧条、人权运动、麦卡锡主义、种族隔离制度、两次世界大战、原子弹研发、空间竞赛到冷战、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等。 曼彻斯特将美国这40年间的政治、经济、军事、社会、艺术、科学、时尚、音乐、娱乐,甚至生活热点、妇女的服装潮流、口头语的变化、性观念的更迭全景式重现。
近年来,美国的外交政策、移民政策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转向收缩、封闭、排外。如国会山骚乱事件所示,美国种族、宗教、政治问题在过去三个世纪的酝酿之后,终于在近年像火山一样爆发出来,而这也牵动着美国的内政和外交。要理解作为内政延续的美国外交,就需要深入美国社会,理解驱动各派政治势力消长的心理根源。 《星条旗与十字架》聚焦 白人基督教民族主义 这套国会山骚乱事件背后的世界观,从种族、宗教、文化等方面对美国做了深入的解读,采用社会学的方法探索美国民众心理和思想观念的根源。作者提出,白人基督教民族主义是关于美国的过去的 深层故事 ,是对美国未来的构想,也是对自由、秩序、暴力的一种特殊理解。这是一种深层次的思想观念,理解了它,就有望解开美国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许多谜团。 美国作为我们极重要的他者,
著名人类学家珍妮弗 拉夫讲述了一个鲜为人知,又神秘莫测的奇妙故事: 人类如何迁徙到美洲。 《美洲人从哪里来》是关于谁是美洲 第一批民族 ,他们是如何以及为什么不远万里来到此地,他们又是如何向南扩散,以及如何生存的故事。这一切都基于一种有力的新型证据:古人的完整基因组。《美洲人从哪里来》一书概述了整个北美洲和南美洲的人类历史新发现,并让我们一瞥遗传学工具是如何帮助我们揭示出人类历史和演化的细节。 两万年前,人类从西伯利亚跨过一座巨大的陆桥进入阿拉斯加西部,然后向南扩散到现在这个被称为 美洲 的地方。在冒险踏入其他外星世界之前,这次迁徙仍然是我们人类最后一次移居到全新异域的冒险,而该事件也一直是人们津津乐道且争议不断的话题。没有任何书面记录可以告诉我们当时发生了什么或如何发生的,考古证据
\\\\\\\\\\\\\\\\\\\\\\\\\\\\\\\\\\\\\\\\\\\\\\\\\\\\\\\\\\\\\\\"【内容简介】: 1960年代,全世界几乎是一片运动的海洋,而美国的运动不仅如万花筒般名目纷繁,其主张 是堪称此后几乎所有社会运动的鼻祖。 《美国1960年代》所讲述的社会运动,始于格林斯伯勒的静坐示威,终于1973年一些美洲原住民在伤膝谷起义和美军从越南回国。其间有“自由乘车”、休伦港集会、“密西西比之夏”、伯克利学运、塞尔玛游行、反越战、“爱之夏”、黑人力量、芝加哥大会、嬉皮士、棕色力量、妇女解放…… 为什么数百万美国人会投身社会运动,为什么他们会走上街头? 这是《美国1960年代》要探讨的问题。 借由对当事人的采访、全国各地校园和档案馆收集的“地下”手稿以及诸多主流叙述,历史学家特里?安德森教授从格林斯伯勒开始,揭示了一个事件是如何在另
19世纪中叶是美国在东亚经济活动的扩张时期。本书基于对已有学术成果的整理和对美国19世纪相关外交档案的考察,重点探讨了三个方面的问题:*,*次鸦片战争之后,美国如何参与列强在东亚的角逐;第二,澳门在美国东亚扩张中发挥了怎样的历史作用;第三,美国的活动如何影响了澳门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冰雪王国》,19世纪末,探险家们着迷于全世界一块尚未标记在地图上的神秘区域 北极。1879年7月8日,美国探险船 珍妮特号 从旧金山起航,带着疑问和好奇,开始了迈向未知世界的探险。 本书生动讲述了19世纪后期著名的 珍妮特 号极地远征的惊险故事。作者有幸获得当事人留下的私人书信、航海日志,尽可能地还原了惊心动魄的历史场景,展现了每位探险成员的个性及心境。另外,通过书中描述的媒体对新闻的争夺与渲染、隐藏在探险背后的帝国主义扩张、日益突破进步的科学发现与科技发展,《冰雪王国》为我们描绘出19世纪末迷人而充满惊奇的图景。 这是一部我们认识人类自身以及了解19世纪后期历史的精彩作品。有英文评论如是写道: 我一读完,就立刻翻开*页重读了一遍。
从人类能够驶入海洋开始,海盗就出现了。任何一种文化、任何一个国家,只要它的船只在海水中放下过一支桨、在海风中升起过一张帆,它就肯定与海盗斗争过。作者以地理大发现时代为背景,生动重现了美洲海盗的 黄金时代 ,他以细腻的笔触、电影镜头般恢宏大气的构图,还原了那些令人兴奋的冲突和海上战争。从*臭名昭彰的 黑胡子 ,到命途多舛的基德船长,再到暴虐成性、喜欢折磨俘虏的爱德华 洛,这些海盗明星的传奇经历照亮了航海史上那个迷人的时代。
1929年10月24日,美国遭受了灾难性打击。不是因为炸弹袭击,也不是因为自然灾害——尽管两者在接下来的15年里都发生了——而是因为至今为止全球优选规模的股市崩盘。就是在这个“黑色星期四”,大萧条开始
从人类能够驶入海洋开始,海盗就出现了。任何一种文化、任何一个 ,只要它的船只在海水中放下过一支桨、在海风中升起过一张帆,它就肯定与海盗斗争过。 作家埃里克·杰·多林以地理大发现时代为背景,生动重现了美洲海盗的“黄金时代”,他以细腻的笔触、电影镜头般恢宏大气的构图,还原了那些令人兴奋的冲突和海上战争。从 臭名昭彰的“黑胡子”,到命途多舛的基德船长,再到暴虐成性、喜欢折磨俘虏的爱德华·洛,这些海盗明星的传奇经历照亮了航海 那个迷人的时代。 这部颠覆大众错误认识和漫画式刻板印象的作品,定会让我们对美洲殖民地生活的危险本质有 深入的理解。
奴隶贸易中的非洲奴隶,真的不反抗吗? 1805年的一个清晨,海豹猎人阿马萨?德拉诺上尉在南太平洋登上了一艘载有数十名西非奴隶的西班牙船只。上尉本人是反对奴隶制的,但很快他就发现,情况并非自己想的那么简单。这群顺从的男女 奴隶 其实才是船的真正主人,他们精心策划阴谋,伺机谋杀军官。 这是一起真实的历史事件,天主教、基督新教教徒和穆斯林在一艘漂泊的航船上狭路相逢。曾经的西班牙船主是死是活?奴隶的反抗能否得逞?上尉能否识破阴谋? 历史学家格雷格?格兰丁带我们回到那艘船上,记录下诡计、反抗与剑拔弩张的时刻,并由此展开对世界格局的思考;捕捉19世纪人类经济社会与文化信仰间的矛盾冲突,书写一部全新的美洲奴隶史。
1776年夏天,华盛顿手下的大陆军在大英帝国空前强大的海上入侵行动面前遭遇了令人 望的挫败,不得不退出纽约;与此同时,华盛顿手下才华横溢的将领本尼迪克特·阿诺德则在美加边境用奇迹般的胜利阻滞了英军的推进,使新生的合众国免于覆灭;但在1780年,这位大陆军的得力战将却失去了对美国革命事业的信念,转而投奔英军,这令他成为美国独立战争 的一大污点。通过结合详实的历史文献与细致的地理考察,纳撒尼尔·菲尔布里克还原了本尼迪克特·阿诺德从名将到叛徒的人生历程,展开了一部由普通人而非圣贤和英雄写就的北美独立战争史诗。
拉丁美洲,这片富饶辽阔的土地,曾孕育出璀璨文明,为何如今却成为一个贫穷而动荡的大陆,沦为附庸? 1971年,受 依附理论 激发,乌拉圭记者、作家兼诗人爱德华多 加莱亚诺出版了这部震撼世界的《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试图解剖拉美的病体,探讨大陆的前途。他用难以辩驳的丰富资料,以澎湃有力的悲情笔法,铺陈出这片大陆自哥伦布开启航海新纪元之后的崎岖命运,写下一页页拉美受难史:金银、可可、棉花、橡胶、咖啡、水果、石油、铁、镍、锰、铜、锡 这些 血管 贯穿了整个拉美大陆,延伸到开阔的尽头,在那里它们流入欧洲和美国的宝库。曾经的殖民主义野蛮掠夺这片土地;而自由贸易、经济援助、合资企业、国际组织等现代文明体制同样以不文明的手段参与古老的掠夺战。拉丁美洲是一个血管被切开的地区,是拉丁美洲不发达的历史构成了
1879年 10 月 22 日夜晚,爱迪生点亮了一只以炭化棉丝为灯丝的白炽灯泡,灯泡持续发光 14 个小时。爱迪生知道自己将搭建一套可行的照明系统,有可能迎来商业上的巨大成功,但他做梦也没想到,电灯对世界的影响力远超预期。它将会照亮人类对深海、洞穴、极地及微观世界的认知之路,改变建筑、城市规划、戏剧等几乎每一个行业。它还将重塑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推动着人们进入现代生活:快速的生活节奏和漫长的工作时间, 24 小时运转的工厂、公共交通和全球化贸易网络,旺盛的夜间休闲娱乐需求,盛行的消费主义…… 电灯及那个时代大量涌现的其他发明,为世界带来一片欣欣向荣的气息。人们去博览会观看新机器;大众杂志讲述科学原理,教人们自己动手制作发电机;专利法案保护每一位普通人的发明。每个人都有可能参与到
《进步派:行动主义和美国社会改革,1893-1917》全面描述了美国历吏上的一个关键时期,即所谓的进步时代,它的缘起,发展,以及发生在这个时期的重大事件。 作者运用主题法,展示了历史人物——无论主要的还是次要的——和关键事件是如何与 大的历史力量相互作用,从而使进步时代与当代息息相关的。作者揭示了所有普通美国人——包括以前被排除在外的非洲商美国人,美洲原住民和妇女——是如何经历美国从农业社会到城市社会的快速转变的,为研究美国历 的这个转型时期提供了重要的新线索。《进步派》一书将阶级、种族、民族和性别等主题贯穿始络,简洁而引人入胜地讲述了美国历 这个迷人的时代,这个永远改变了民主政府和公民之间关系的时代。
论自由的著作不少,或太学术化而晦涩,或因偏激而失公允;羡慕西方生活的更不谓不多,或流于表层而不知其所以然,或过分粉饰失却真实;分析美国当代社会或建国至今历史者亦大有人在,解剖美国建国前夕横跨五百年光阴的文本却屈指可数。 本书不是政治概念,更非美化西方的媚俗文本,而是正当代泛自由的语境下。抛开喋喋不休关于名词的争论,提供浮躁空气中最稀缺亦最需要的对自由本身意义的探寻,对借自由名义之罪恶的真实记录,对历史轨迹动力的解读以及对未来满怀乐观的憧憬。
本书利用丰富的档案材料,将焦点集中在民间、个人以及非政府机构之间的互相交往和积极互动上,梳理了蒲安臣、留美幼童、戈鲲化、古德诺、杜威、国际体育等六个领域的丰富历史轨迹,向读者展示,无论中美两国的官方外交关系如何变幻不定,民间和文化层次的交往自有其自身发展的特质和运行规律,并且始终保持高度的活跃机制。“共有的历史”注重文化层面和非政府之间的关系,关注中美两国共享的价值观和目标,而不是简单地只注重政府和军队。从这种角度,我们可以解读出一种全新的中美关系史,并可能找到一种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新范式。
本书利用丰富的档案材料,将焦点集中在民间、个人以及非政府机构之间的互相交往和积极互动上,梳理了蒲安臣、留美幼童、戈鲲化、古德诺、杜威、靠前体育等六个领域的丰富历史轨迹,向读者展示,无论中美两国的官方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