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是由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历时19年完成。主要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写起,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笔,涵盖16朝1362年的历史。《资治通鉴》的内容以政治、军事和民族关系为主,兼及经济、文化和历史人物评价,目的是通过对事关国家盛衰、民族兴亡的统治阶级政策的描述警示后人。宋神宗认为此书 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 ,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诫来加强统治,所以定名为《资治通鉴》。《资治通鉴》是中国部编年体通史,在中国官修史书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史料丛书》是以《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红军长征》为基础调整、修订而成,吸收了近年来红军长征研究的近期新成果。丛书由综述、文献、大事记、回忆史料、图片、表册、参考资料等部件构成,共15册。收录了长征重要文献、已故将帅回忆文章、参加过长征的老同志口述历史等。史料主要来源于中央档案馆、解放军档案馆、有关省市区档案馆等部门。 这本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史料丛书编审委员会编写的《回忆史料(1)(精)》是其中一册。
本书是我国部辑佚书的专题目录著作,专收先秦至南北朝佚书辑本及现存书佚文辑本,凡属1949年之前版本都予以著录。它依据经史子集分部。每部佚书又按科目或体裁分类,并以作者年代先后排序。其中经部排次还考虑经学学派、师承,史部则兼顾所记史事。本书的学术价值非常高,可以帮助学人了解很多佚书及其作者的相关情况、已有的辑本的优劣等。因此,可以说本书是很多治学者的良师益友。
唐代士人在仕宦中途,会出任哪一些中层的官职?这些官职在整个唐代官僚体系中占有怎样的位置?唐代士人做官,又有哪些大规律?他们经常出任的官职,可不可以“预测”?有没有一个模式可寻?这些重要问题,过去几乎无人研究,为唐史研究上的一大空白,而这正是《唐代中层文官》拟填补的。 ????《唐代中层文官》是《唐代基层文官》的续篇,分章详论了唐代士人在中年经常出任的几种官职,包括京官七种——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侍御史、拾遗、补阙、员外郎、郎中,县官一种——县令,州府官一种——司录、录事参军,以及幕府官一种——判官。 ????过去的职官研究,不是偏向京官或州县官,就是忽略了幕府官,都让人无法看清唐代士人任官的典型模式。《唐代中层文官》把这职官系统结合起来考察,涵盖面广,而且也留意唐前后期的差别。 ????作者
《美国驻澳门领事馆领事报告(1849—1869)》收录1849年6月18日至1869年12月6日期间,美国驻澳门领事致美国国务院的函件及其附件,如领事馆收费情况报告、美国船只进出澳门港季度报告、特别事件报告,包括一些信件所附录的当地报纸的剪报等,详细记录当时美国在澳门、中地、东南亚的许多重大活动及事件,是研究澳门史、中美关系史、美国东亚扩张史、现代东南亚国际政治关系的必要基础史料。 这些档案此前还未被学术界广泛使用,因其采用缩微胶卷形式,此前的本,對於許多學者來說,使用仍然存在诸多困難,许多地方文字难以辨认。有鉴于此,整理者重新收集、扫描收藏在北京、香港的高清源文件,经过校勘比较,以英文转写方式,对该档案重新进行整理,方便读者阅读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