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寅恪说: 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北宋是我国历史上很富庶、开放、先进的朝代,在经济、文化、思想上都达到了一定高度。要想了解中国宋代都市文明,便不可绕过《东京梦华录》(东京即北宋都城,也称为汴京,今河南开封。) 八荒争凑,万国咸通。集四海之珍奇,皆归市易;会寰区之异味,悉在庖厨。花光满路,何限春游;箫鼓喧空,几家夜宴。 这里描述的便是北宋都城东京的盛景,选自《东京梦华录》 作者序。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清明上河图》,绘制的亦是北宋汴京的城市风貌。一书一画,对后世直观地了解北宋都城盛景提供了一手资料。 《东京梦华录》成书于1147年,1187年初次出版流传于世,是北宋遗老孟元老追述宋徽宗崇宁到宣和(1102-1125)年间,北宋都城东京(又称汴京、汴梁,今河南开封)的笔记体著作
《东京梦华录》,宋孟元老撰。本书采用笔记形式,记录了北宋,主要是徽宗政和、 宣和 年间东京汴梁的方方面面,从都城城门建制、主要河道桥梁到皇宫建筑,从皇城内外官署方位到城内主要街巷、店铺,从朝会郊祭等朝廷大典到婚嫁产育等民间习俗,从饮食起居到岁时节令,从歌舞百戏到市井百态,几乎无所不包,描绘了东京汴梁这座十一世纪上半叶*繁华的城市,从中可以感受到宋代繁荣的都市经济与丰富的市井生活,是研究北宋都市经济文化的重要历史文献。 《东京梦华录》作者孟元老为北宋遗民,此书撰成于南宋绍兴十七年,正是北宋灭亡二十年之际,所以书中也借记叙当年盛世繁华而一抒怅恨之情,因此在南宋偏安江南一隅、继而亡于蒙古铁骑的特殊时代背景之下,引发亡国之人的情感共鸣,南宋中后期出现的《西湖老人繁胜录》《都城纪胜》,以
作为现代性的一种象征,铁路自清末以来一直在中国国家统一和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扮演着核心角色。 本书透过铁路系统的视角,考察一百多年来中国的发展和转型,探讨铁路如何以及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了整个20世纪中国的发展,中国的发展又是如何反过来塑造作为科层系统和经济系统的铁路。 在研究路径上,本书使用了 机构 这一概念,亦即从铁路机构的组织运作出发,研究了与之相关的技术、管理、市场、观念、政治、战争等不同面向的问题,从而构建了一种关于中国铁路史的综合性叙事。在这种 实践的 历史研究过程中,本书也对中国近代史上的国家与社会、中央与地方、断裂与延续、本土与外来、精英与民众等议题展开了富有启发性的讨论。
《英国国家档案馆藏鸦片战争史稿》( Draft Official History of the China War,1840-1842),英国陆军部于 20 世纪初编纂,递藏英国国防部档案馆,现藏英国国家档案馆。 全书详载英军在次鸦片战争期间的军队调配情况、战役状况及英军伤亡数字。附录部分详述英方海陆军队在战争中的分布情况、各次行动中返还兵力及伤亡情况、英方参战军官名录、 武器装备 细目等。均未见于目前中英鸦片战争研究所依史料。虽然不免站在英国侵略者的立场,但对鸦片战争及中国近代史研究仍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东京梦华录》成书于1147年,1187年初次出版流传于世,是北宋遗老孟元老追述宋徽宗崇宁至宣和(1102-1125)年间,北宋都城东京(又称汴京,今河南开封)的笔记体著作。全书共十卷,翔实地描绘了东京上至贵族、下及百姓的生活全景和都市风貌,涵盖城市布局、河道街巷、店铺摊肆、饮食起居、吃喝玩乐、岁时物货、典章制度、风俗礼仪等,事无巨细,无所不包,是迄今一部全面记载北宋汴京的浮世绘和风情画,与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相得益彰,堪称文字版《清明上河图》。
内容简介: 《老照片》珍藏版是《老照片》单行本的合订版,每四辑单行本合订成一册。本书为《老照片》珍藏版叁拾,内含单行本第一二七辑、一二八辑、一二九辑和一三〇辑。此次出版,稍有修订。
蒋介石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也是一位复杂人物。他的一生,有功有过。杨天石先生的《蒋氏秘档与蒋介石真相》一书,就是关于蒋介石研究的重要成果。本书利用在国内第二历史档案馆、台湾国民党党史会档案、大溪档案,美国哈佛大学、国会图书馆等地所藏档案,结合具体历史事件,分专题对蒋介石进行了深入探讨 如蒋介石刺杀陶成章事件、蒋介石在上海办交易所事、中山舰事件中的蒋介石、蒋介石与胡汉民的矛盾冲突、北伐中蒋介石与国民党左派的矛盾冲突、蒋介石的对日战略,等等。这些专题研究有的具有独创性,填补了以往蒋介石研究的空白,有的则因新材料的发现,而对老问题又提出了新见解,订正了以住的偏颇或模糊不清之处。胡乔木同志生前读到了本书中《中山舰事件之谜》一文,曾经赞誉它是一篇不可多得的 具有世界水平 的著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本书从努尔哈赤崛起到宣统退位,近三百年的王朝兴衰、功过是非跃然纸上。改朝换代的血腥杀戮,雄才大略的帝王将相,空前绝后的开疆扩土,丑态百出的贪官污吏,丧权辱国的城下之盟,此起彼伏的农民起义,维新人士的改革图新,推翻帝制的共和革命 上承延续千年的封建帝制,下启民主共和的洪流。 纪连海老师用现代视野,以故事说人物、以人物说历史、以历史说人性,以破解历史疑案为重点,对同一事件的记载歧异纷纭,深入探究,发掘背后的事实真相。两百余幅故宫珍藏历史图片,直击历史现场。新奇的观点,诙谐的文字,感怀旧事,鉴往知来,一本书吃透大清三百年历史,让您欲罢不能! l 因祸得福的努尔哈赤 l 皇太极继承汗位之谜 l 叱咤风云的皇父摄政王 l 冲冠一怒为红颜 考证 l 温萨活佛
《老照片》珍藏版是《老照片》单行本的合订版,每四辑单行本合订成一册。本书为《老照片》珍藏版叁拾,内含单行本第一三五辑、一三六辑、一三七辑和一三八辑。此次出版,稍有修订。
内容简介: 《老照片》珍藏版是《老照片》单行本的合订版,每四辑单行本合订成一册。本书为《老照片》珍藏版贰拾柒,内含单行本第一一九辑、一二〇辑、一二一辑和一二二辑。此次出版,稍有修订。
内容简介: 《老照片》珍藏版是《老照片》单行本的合订版,每四辑单行本合订成一册。本书为《老照片》珍藏版叁拾,内含单行本第一三一辑、一三二辑、一三三辑和一三四辑。此次出版,稍有修订。
《暗夜中的眼睛 一名日本间谍的摄影情报档案1924 1938》一书,讲述了一名日本间谍岛崎役治借民间摄影师之名,从1924年到1938年在中国从事政治、军事、经济、社会民情和民族问题的情报刺探与搜集的间谍活动。 日本间谍可谓无孔不入,他们刺探和搜集的情报非常细致、精确,以致将那个时期中国各个方面的状况一览无遗地暴露在众人面前,为日本军国主义侵占东三省和发动全面对华战争做了详细的信息铺垫。书中出自日本间谍及各类 观光客 对中国政治、军事、民情和民心的分析,可以看到那时中国由于人穷国弱、民国政府无能腐败而处处被列强鄙视和欺侮的事实。这既刺痛着我们的心,也真实反映了那时中国的现状,这对于今天的我们具有重要的认识价值和镜鉴意义。
《资治通鉴》,由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历时19年完成。《资治通鉴》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在中国官修史书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 《资治通鉴译注》是史学大家瞿蜕园编著的中国历史普及作品系列中的一部。本书译文由文艺理论家俞汝捷编写。本书从鸿篇巨制的《通鉴》中选出了20篇能体现原著特色,并使读者开卷获益的篇目,颇具眼光。 本书各篇文前都有一篇数百字至千余字的题解。根据需要,题解的写法颇为灵活,而目的都是为了增进读者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认识、对本文内容与写作手法的理解。注释是选注者用力颇勤之处,也是本书特别出彩之处。从中可看出注释者学养的虚实、功底的深浅。本书适合文史爱好者阅读,也是《资治通鉴》上乘的入门读物。
《装潢志》是明代周嘉胄撰写的我国论述装裱的专著,共四十二小节,各立有小标题,系统而全面地总结了装潢经验,言简意赅而又不失全面,在装潢史上具有首屈一指的地位。 《装潢志》属于技术性很强的专业书籍,从 图说 的角度来注释,无疑更具有直观性和可读性,也便更易为当代读者理解和接受。但是,传世的相关事物和文献的图片十分稀少。《装潢志图说》对周嘉胄的原作进行了必要的注释说明,同时补充了大量新拍图片,从中可以窥见装裱工艺的历史沿袭和发展现况。这样便可以在古代装裱和现代装裱之间架设桥梁,方便读者全面深入地了解古代装裱技艺的精华,以促进现代书画装裱技艺在继承中得到突破,在开拓中求得发展。
《老照片》是一种陆续出版的丛书,现每两个月推出一辑。辟有 故时风物 名人一瞬 旧事重温 私人相簿 等栏目。通过刊发有意思的老照片并辅以生动活泼的文字,以独特的视角回望百多年来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是可看、可读的历史读本。
古代近东文明主要包括两河文明、希伯来文明以及埃及文明。而就时间而言,古代近东文明则以公元前3500年两河文明的苏美尔城邦时期为上限,以公元前332年希腊马其顿征服埃及,西亚北非进入希腊化世界为下限。在这3000余年的时间长河里,近东诸文明在各自发展演进过程中均有大量的原始文献资料流传下来,它们是我们重构这些远古文明的主要依据。据此,本书将选取这一时段限中的近东诸文明*代表性的原始文献资料,对它们进行译注,从而使读者通过阅读这些原始文献不仅对古代近东文明有所了解,更为重要的是,能够重构起他们自己的古代近东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