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洪门为源头,天地会、三合会、哥老会,乃至今日香港台湾地区的新义安、竹联帮等,构成了中国秘密社会的发展史。万法归宗,洪门乃是中国近现代秘密社会的最早起源。本书详述了中国第一大帮派“洪门”的起源和发展,以及洪门的帮会结构、帮会规则、斗争策略、隐语切口等,也讲述了历史上真实的“洪门五祖”、陈近南、孙中山、秋瑾等洪门前辈的事迹,是第一部完整描述洪门的著作,可称“一部关于洪门的百科全书”。
本书是《银元时代生活史》的续篇,记述了一个黑龙会大汉奸,冒充中国接收大员,移居虹口的故事。
《蒙古历史文化文库》重点推出国内外蒙古学学术著作,凡属蒙古学方面的通史、专史、研究专著、专题论集、文献研究和资料汇编等有较高学术水平又对国内学界有较大参考价值者,均在收辑之列。 作为国际蒙古学研究中心之一的中国内蒙古,作为蒙古学研究出版中心之一的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本文库不仅具有上述作用,同时传承与弘扬蒙古民族文化及文化遗产,也是国家和人民所赋予我们的责无旁贷的历史重任。 本书弥补了中央亚细亚历史的空白,说明了在强有力领导者领导下扩张势力的游牧民族的状况。本书的魅力是在讲述游牧民族与中国、西藏、俄罗斯等的关系史的基础上,说明了卫拉特的历史,把中央欧亚草原引入了世界史的舞台,正确地评价了游牧民族发挥的历史作用。它是本为没有留下语言的欧亚游牧民代言历史的学术著作。
本书收录了作者对中国南方各少数民族历史文化研究的代表作。分专著篇、论文篇、文化篇三部分。在文中作者肯定了汉代治理南方少数民族的“初郡政策”开创了历代中央王朝统治的先河;对历史上的“改土归流”做了重点专题研究;详细论述了南诏国史、傣族史;全面介绍了傣族和德昂族别具特色的民风民情。
徽州是一个宗话结构传统严密且沿续得相当长久的地方。清人赵吉士在《寄园寄所寄》中曾经这样描述道:“新安各姓聚族而居,绝无一杂姓搀入者,其风最为近古。出入齿让,姓各有宗祠统之;岁时伏腊,一姓村中千丁皆集,祭用文公《家体》,彬彬合度。父老尝谓:新安有数种风俗胜于他邑:千年之冢,不动一抷;千年之族,未尝散处;千戴之谱系,丝豪不系,丝毫不紊。”伴随着宗族意识的不断强化,祠堂随处可,谱牒数量众多,而记录和反映微州宗族历史和现状的文献也应运而生,《新安名族志》就是这一文化背景下的产物。 《新安名族志》的版本,一共有十二种:它们都是分为上卷和下卷,或前集和后集,但各本间的篇幅却有较大差异。现存本中有八册、四册和二册三种: 八册本:国家图书馆和上海图书馆各藏一部。 四册本:国家图书馆藏
本书以南越国的建立者——赵佗作为叙述的中心,通过介绍他一生的丰功伟绩,展示了南越国从产生到壮大,走向灭亡的全过程。如何处理南越国与中原之间的关系是关乎南越国存亡的重要问题。在赵佗统治时期,他积极与中原地区进行交流,维护了双边长久的稳定。随着赵佗的去世,这一和平的局面被打破,最终南越国被化入了中原版图。 赵佗缔造的南越国,不仅仅是岭南个严格意义上的国家政权,它还促进了不同文化间的碰撞,为后世的民间信仰提供了丰富的历史资源。越王石、越王井、越王庙、越王台,就像一串文化符号一样勾勒出南越国无尽的神韵。
民族志是一种为了调查和发现社区、团体及其他社会组织的社会文化模式与意义的科学方法。《民族志方法要义——观察访谈与调查问卷》专注于开展民族志研究的方法论基础。本书分成11章。第1章探讨由理论推动研究的重要性,探讨混合了定量方法和定性方法的多方检验法,探讨民族志研究的地方性质,也探讨应用民族志的目标,即产生解决社会议题和社会问题的新方法。本书由(美)斯蒂芬L.申苏尔、琼·J.申苏尔、玛格丽特·D.勒孔特著。
《中国历代绘刻本名著新编:无双谱名人传》又名《南陵无双谱》,刊刻于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绘者从汉代至宋1400多年间,挑选了40位广为称道的名人,如项羽、苏武、诸葛亮等,绘成绣像并题诗文。《中国历代绘刻本名著新编:无双谱名人传》题为《无双谱名人传》,人物、小传独立,采用一图一传一诗,并附《四十画像赞》,便于读者赏图读文。该书绘画者是擅长人物画创作的绍兴人金古良,镌刻者朱圭为康熙时期的御殿刻工。
《印第安人》由Jacquin编著。《印第安人》是发现之旅31丛书之一。《印第安人》作者生动刻画了一种已经结束的文化、一个已经逝去的年代。这些画不仅是见证,还是印第安的灵魂,凝聚了它的永恒之美。
蒙古民族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是勤劳的光荣的民族。本套《蒙古民族通史》丛书着重编写了蒙古族的历史进程,使蒙古史更具完整性,将蒙古史系统化、条理化、科学化,使世人更加了解中华五千年的光辉历史,加强中华民族的团结,使中华文化历史更加发扬光大。必将引起广大读者和学术界的共鸣。《蒙古民族通史(第3卷)》为该系列第三册——近代蒙古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