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战争令中国朝野受到巨大震撼,在国难和家境窘迫的双重压力下,广东香山人容闳踏上了赴美留学的道路,并以优异的成绩,成为个就读并毕业于美国著名大学耶鲁大学的中国人。容闳回国后,面对残败的山河,立志通过对外学习来改变民族的现状和未来。容闳的伟大设想得到了洋务派曾国藩、李鸿章的支持,在曾李的推动下,清廷启动了幼童赴美留学计划,幼童成为中国早的官派留学生。容闳作为留学计划的负责人,主持和参与了留学活动的整个过程,可惜的是由于受到顽固守旧派的阻挠,留学幼童尚未完全结束学业,即被强制回国。 幼童们回国之初,受到严重歧视,被描绘成中了 洋毒 的国家叛徒,但他们选择了默默承受,同时不放过一切可以证明自己对祖国坚贞不渝的机会:中法马尾海战,幼童们的船舰击中法国旗舰,并创造了法国海军的阵亡纪录;
本书 出版于1952年,经由钱穆的“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专题演讲讲义整理修订而来。作者通过对汉、唐、宋、明、清五个朝代的政府组织、选举考试制度、经济赋税制度、兵役制度的流变沿革进行考察,分析了中国历代政治的利弊得失。全书在对中国历代政治制度、文化精要提要钩玄之余,还对近代以来国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种种误读乃至否定,做出了反思,为读者提供了深刻的思考空间。
道 底内容极其复杂,上自老庄底高尚思想,下至房中术,都可以用这个名词来包括它们,大体说来,可分为思想方面底道与宗教方面底道。现在名思想方面底道为道家,宗教方面底道为道教。宗教方面底道教包括方术符 在里面,思想方面底道家,就包含易阴阳五行底玄理。道家思想可以看为中国民族伟大的产物。这思想自与佛教思想打交涉以后,结果做成方术及宗教方面底道教。唐代之佛教思想,及宋代之佛儒思想,皆为中国民族思想之伟大时期,而其间道教之势力却压倒二教。这可见道家思想是国民思想底中心,大有 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 底气概。
我国佛教,自汉代输入以来,于教理方面,特别发达;且有潜心冥悟,融合西来之义谛,独自成宗者,如天台、华严是也。至于历史,则数千年来,事实复杂,向无有系统之典籍,可供参考;欲从而研究之,正如暗中索物,不易获得。此其故,由佛教徒缺乏历史观念,在印度已然,我国人亦承受其影响也。虽然,研究教理,若有历史为依据,则所得结果,必益精确。是则历史之研究,实足为教理之辅助,岂可忽哉?余夙有志于此,又自审学识谫陋,未敢率尔操觚,乃借资于东籍,竭年余心力,以成此书。
本书是作者十余年来严肃阅读和写作的结晶。全书以近代中国的历史转向为大背景,细分为两条主线:一是有关中国知识分子的历史、处境与行动,围绕着传统中国知识人的价值观念、从传统士大夫到新式知识人的转型、启蒙与革命之间的选择、知识人的共同世界如何重建等议题,对部分学术著作给予了评析和商榷,对若干文化名人的年谱、日记、回忆录、书信等史料进行了解读;二是通过对上海文化、广东文化、成都文化等与城市文化有关的历史著作的分析,试图展现大一统观念主导下的中国文化内部的复杂多元。这些书评文字除了评书,还提供了知识文化上的增量,就内容、题材、写作风格来说,本书可谓关于近代中国新陈代谢的一次学术导航之旅。
本书是 大家学术文库 系列丛书中的一本。该书系统评述了明末至20世纪初,两百多年中国学术思想发展的概况,着重就清一代的哲学、经学、史学、等自然科学进行了全面论列,把每一时期的学术作为思潮进行总的历史考察,探讨起因,分析点,剖析衰落之根源,并对各个时期、各学科的代表人物及著作详尽阐述。 在内忧外患的时候,作者通过学术方式,找寻中国生发的力量,呼应时代的进步。 作者提出 清学的出发点,在对于宋明理学的一大反动 ,而清一代学问, 影响及于全思想界者 ,是以复古为解放。即通过不断地溯古,得到更为久远、更为根源的学术支撑,从而产生对时代鞭策驱动的力量。
什么叫做理学?就是从古至今一般人说的性理之学。汉人治经,专讲训诂,无所谓理学;到了两宋时代,方才疏明其道理,然后有理学的名称。编辑《中国理学史》,要辨明真伪;第二要取客观的态度。怎叫辨明真伪?例如《尚书》分《古文尚书》和《今文尚书》两种,欲研究古代理学史,不可不辨明真伪,这是入手的步。怎叫要取客观的态度?就是说研究理学史,要以客观的态度去研究;而不当加以丝毫主观的态度。本书就理学进行了深刻且科学的研究。
《中国报学史》系统全面地介绍和论述了中国新闻事业发生发展的历史,汇集了大量的手材料,基本勾勒出了中国新闻事业产生发展的大致脉络,确定了中国新闻史研究的内容。它的出版标志着中国新闻史系统研究的开端,这在我国新闻史学史上有重大的里程碑意义。此后,中国新闻史的研究至少在形式上展现出全面铺开之势,通史、地域史、断代史、人物史、专题史等方面的专著纷纷问世。戈公振先生的《中国报学史》不仅是中国系统新闻史研究的开山之著,还是新中国成立前我国新闻史学研究的登峰造极之著,代表了新中国成立前我国新闻史研究的水平。
《中国民族史》一书按族群分章节,在 总论 之后分为十二章对汉族、匈奴、鲜卑、丁令(回族和突厥)、貉族、肃慎(满族)、苗族、粤族、濮族、羌族、藏族、白族十二支族系分别叙述,从其起源讲到演变、消亡,并讨论其各个支系的变迁。对于各个族属的起源及历史演变,根据各种史书典籍,分别加以考证和讨论,对于不同族系之间的关系,也努力做出清晰的交代和说明。
闽西革命根据地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南方建立较早而比较巩固的红色区域。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邓子恢、张鼎丞等遵照八七会议精神,在农村积聚力量,领导闽西暴动,开始了创建闽西革命根据地的斗争。1
《中国戏剧略史》一书原名为《中国戏剧史讲座》,是作者周贻白在1957年为全国戏剧工作者作的系列讲座,后经作者整理出版。书中从汉唐时期的歌舞优戏讲起,一直讲到京剧及各地方剧种。将中国传统戏剧发展的脉络一一梳理。本次出版,由作者儿子,戏曲研究专家周华斌教授重新审定并改名为《中国戏剧略史》。
《中国音乐小史》一书从历史的角度综合研究了中国2000余年来音乐的沿革及原理,内容浅显有趣,是初学中国乐律不可或缺的书籍,也是20世纪初中国音乐研究的开拓性著作之一。全书短小精悍,深入浅出,对于今天的读者和相关研究者了解和研究中国音乐的历史具有积极的参考价值。
《中国中古文学史讲义》是刘师培先生在北京大学教学时编撰的,本书虽是一本提纲挈领的讲义,却为当时的学者所推重,也不失为一本评议翔实、条贯清晰的重要著作。本书着重介绍了汉魏之际的和魏晋文学的变迁,以及宋、齐、梁、陈文学的概略。该书繁征博引,资料弘富,并分门别类地加入简明扼要的论述或案语,使全书眉目清楚,纲举目张。另外,该书还尽可能引用当时的文学评论资料,来论证和阐明那一时期的文学发展及其演变情况,从而反映了那一时期文学批评的兴盛和嬗变情况。正是由于撰者采取了比较客观的分析、论述方式,中间鲜有夸饰,所以读者还可根据这些资料,做进一步的思考、判断和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