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史》是杨宽的代表作,也是中国断代史的一部名著。作者充分吸收学界的相关研究成果,融会贯通,成就这部集大成的《战国史》。本书着重论述战国时期从分裂割据走向统一,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领域发生的重大变革和发展,真实地再现了战国时代风云变幻、剧烈变革、百家争鸣、英才辈出的历史与社会状况,是战国史研究的扛鼎之作。
墙一旦建成,就一定会倒塌;一旦倒塌,就会再次崛起。 墙如是,文明亦如是。 自人类开始兴建城市起,历史中的灿烂文明无不位于墙后。各式各样的长墙与城垣遍布世界各地,形成了引人注目的景观。 从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与欧亚草原上绵延数千里的古墙遗迹,到古希腊与罗马针对墙的迥异态度,再到火器时代墙的全线溃败,直到抵达柏林墙倒塌现场,墙始终塑造着我们的历史与文明。 而在21世纪的今日,墙的概念本身,已经比任何砖石结构都更无情地将人们隔开。 这是一次幽默而深刻的探索,直抵历史的核心张力 对安全与自由的渴望相互矛盾。墙源于恐惧,但只有在墙后,文明才能发展。这是既有现实意义,又总不过时的教训。 拉尔斯 布朗沃思,《拜占庭帝国》作者
在西方的大部分历史中,所有的婚外性行为都是非法的,教会或国家会对违反者施予惩罚。在1600年至1800年间,这一完整的世界观被革命化的新思想所破坏,这一思想指出,成年人拥有支配其身体的自由,只要其愿意,就不能通过强制力来使其遵守道德。本书是一部开创性的著作,它通过生动的细节描述,探讨了三百年前在英国首先开始的性观念革命,如何影响了西方人的性态度,以及相应出现的有关性行为的社会变化。本书指出,现代性文化的出现是启蒙运动的核心部分,并有助于创造一种新的西方文明的模式,即平等、隐私和个人自由的原则。
《中国古代史史料学(增订本)》为浙江大学历史系教授何忠礼所著。全书分上下两编。上编主要介绍自先秦至清代的各类史书,以及各种虽不是史书,但保存了很多历史资料的书籍和文字材料。下编介绍史料致误的情况,以及如何运用版本目录、标点校勘、年代避讳、声韵训诂等知识来检索史书,鉴别和利用史料。本书既有知识性,又有实用性,很适合大学生研究生使用,也适合一般读者阅读使用。原书曾于2004年由本社出版,是"浙江大学人文学术丛书"的一种。出版后市场反应良好,曾在某些高等学校历史系作为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材。原书早已售罄。今由作者对本书做了修订,质量有进一步提高。
海陆丝绸之路是我国与世界联系的通道,而海上丝绸之路与陆上丝绸之路如何联接?《海陆古道—海陆丝绸之路对接通道》主要阐述历史上岭南陆上交通路线的形成、具体走向,以及海上航线的发展历程,这些通道实际上就是以广东为主体的岭南古代对内易交流与文化交融的通道。广东作为内联外接,中外商贸的交汇与连接点,其海上、陆上丝绸之路的历史作用值得总结与借鉴,为现今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本书内容包括:刘光文先生的珍贵照片;纪念刘光文先生座谈会上的领导讲话、师生追忆、心曲缅怀;以及在座谈会上报告的部分学术论文,以此表达对刘光文先生的怀念之情。
系统地梳理了中国戏剧自周秦时代至近现代的发展历程,不仅涵盖了从古代优伶到近代话剧的演变过程,还详尽介绍了各种地方剧种的特点及其流派。徐慕云先生以其深厚的文话底蕴与逻辑,对中国戏剧的源流进行了深刻的剖析
计量事关国计民生,兼具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双重属性,是维持国家机器正常运转并确保其经济和科学技术持续稳定发展的基础,是构建诚信社会的技术保障。要了解计量,就要了解中国计量史。关增建编著的《计量史研究》分门别类,对中国古代计量各重要分支做了深入浅出的介绍,是中国部以计量史为名的学术著作,曾被译成日文,在日本计量史学会学报《计量史研究》全书连载。阅读本书,将使您获得对中国古代计量的整体了解。
《MBA精选教材·英文影印版:管理会计(第13版)》是美国最为畅销的管理会计学教材,清晰地阐释了管理会计学的基本概念和技巧,提供了管理会计中关于现实世界的决策制定方法。阅读本书后,读者将深入地理解成本、成本性态,以及如何运用成本信息进行计划和控制决策(而不仅仅是成本估价)。
本书是迄今为止全面系统梳理古琴艺术史的名著,曾于1982年以《琴史初编》为名出版发行。全书以时间为轴,从古琴之起源开始,先后按先秦、秦汉、魏晋、隋唐、宋元、明清、近代、现代之顺序讲述这项古典艺术门类的发展及其流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