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聚焦于四川盆地内的巴蜀先民创造饮食文化的历史过程,从石器时代与青铜时代的巴蜀饮食文化开始,一直写到20世纪中叶,以具体时间断面分别言而有征地系统考证和研究巴蜀地区历史上各阶段相应的食材结构、烹饪方式、味型味道、成菜方式的发展变化,以具有科学性和严肃性的谨慎的学术方法梳理出川菜发展历史的基本脉络。对于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川菜,中西方至今都还没有一部完整的中国川菜史面世,本书则作为一部饮食文化史领域的引领性原创研究,填补了这一空白,并尝试为中国饮食文化的通史写作提供一个范本。
鸦片战争令中国朝野受到巨大震撼,在国难和家境窘迫的双重压力下,广东香山人容闳踏上了赴美留学的道路,并以优异的成绩,成为个就读并毕业于美国著名大学耶鲁大学的中国人。容闳回国后,面对残败的山河,立志通过对外学习来改变民族的现状和未来。容闳的伟大设想得到了洋务派曾国藩、李鸿章的支持,在曾李的推动下,清廷启动了幼童赴美留学计划,幼童成为中国早的官派留学生。容闳作为留学计划的负责人,主持和参与了留学活动的整个过程,可惜的是由于受到顽固守旧派的阻挠,留学幼童尚未完全结束学业,即被强制回国。 幼童们回国之初,受到严重歧视,被描绘成中了 洋毒 的国家叛徒,但他们选择了默默承受,同时不放过一切可以证明自己对祖国坚贞不渝的机会:中法马尾海战,幼童们的船舰击中法国旗舰,并创造了法国海军的阵亡纪录;
水污染、植被破坏、生物灭绝、疾病灾害 环境问题越来越难以区分 天灾 和 人祸 。历史已然告诉我们:人类一直在适应与改造、破坏与恢复自然之间徘徊。本书是全面介绍环境史来龙去脉的入门著作,细数环境史自发轫以来的代表性学者与详细书目。自然环境不只是历史的背景,也是历史的重要动力,我们应该在历史中更透彻地理解人与环境的 同舟共济 。
本书 出版于1952年,经由钱穆的“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专题演讲讲义整理修订而来。作者通过对汉、唐、宋、明、清五个朝代的政府组织、选举考试制度、经济赋税制度、兵役制度的流变沿革进行考察,分析了中国历代政治的利弊得失。全书在对中国历代政治制度、文化精要提要钩玄之余,还对近代以来国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种种误读乃至否定,做出了反思,为读者提供了深刻的思考空间。
《老照片》是一种陆续出版的丛书,现每两个月推出一辑。辟有 故时风物 名人一瞬 旧事重温 私人相簿 等栏目。通过刊发有意思的老照片并辅以生动活泼的文字,以独特的视角回望百多年来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是可看、可读的历史读本。本辑《老照片》中刊登了昔日济南铁公祠和大明湖的珍贵照片,讲述了一张 余杭抗日救护队 合影引出的故事,记录了联合国粮农组织扶贫的故事等。
道 底内容极其复杂,上自老庄底高尚思想,下至房中术,都可以用这个名词来包括它们,大体说来,可分为思想方面底道与宗教方面底道。现在名思想方面底道为道家,宗教方面底道为道教。宗教方面底道教包括方术符 在里面,思想方面底道家,就包含易阴阳五行底玄理。道家思想可以看为中国民族伟大的产物。这思想自与佛教思想打交涉以后,结果做成方术及宗教方面底道教。唐代之佛教思想,及宋代之佛儒思想,皆为中国民族思想之伟大时期,而其间道教之势力却压倒二教。这可见道家思想是国民思想底中心,大有 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 底气概。
我国佛教,自汉代输入以来,于教理方面,特别发达;且有潜心冥悟,融合西来之义谛,独自成宗者,如天台、华严是也。至于历史,则数千年来,事实复杂,向无有系统之典籍,可供参考;欲从而研究之,正如暗中索物,不易获得。此其故,由佛教徒缺乏历史观念,在印度已然,我国人亦承受其影响也。虽然,研究教理,若有历史为依据,则所得结果,必益精确。是则历史之研究,实足为教理之辅助,岂可忽哉?余夙有志于此,又自审学识谫陋,未敢率尔操觚,乃借资于东籍,竭年余心力,以成此书。
自北魏建国以来,至南朝陈朝灭亡,战争是南北朝200年间的主基调,在这段时期内,混乱与融合并存,竟达到了一种微妙的平衡。本书涵盖南北朝大部分经*战例,不单纯描绘战争场面,还以纯熟的笔法对战法进行分析与解读,对历史人物也有理性点评,详尽讲述这一大分裂、大动乱时期的悲欢与轮回。
什么叫做理学?就是从古至今一般人说的性理之学。汉人治经,专讲训诂,无所谓理学;到了两宋时代,方才疏明其道理,然后有理学的名称。编辑《中国理学史》,要辨明真伪;第二要取客观的态度。怎叫辨明真伪?例如《尚书》分《古文尚书》和《今文尚书》两种,欲研究古代理学史,不可不辨明真伪,这是入手的步。怎叫要取客观的态度?就是说研究理学史,要以客观的态度去研究;而不当加以丝毫主观的态度。本书就理学进行了深刻且科学的研究。
《中国民族史》一书按族群分章节,在 总论 之后分为十二章对汉族、匈奴、鲜卑、丁令(回族和突厥)、貉族、肃慎(满族)、苗族、粤族、濮族、羌族、藏族、白族十二支族系分别叙述,从其起源讲到演变、消亡,并讨论其各个支系的变迁。对于各个族属的起源及历史演变,根据各种史书典籍,分别加以考证和讨论,对于不同族系之间的关系,也努力做出清晰的交代和说明。
《中国戏剧略史》一书原名为《中国戏剧史讲座》,是作者周贻白在1957年为全国戏剧工作者作的系列讲座,后经作者整理出版。书中从汉唐时期的歌舞优戏讲起,一直讲到京剧及各地方剧种。将中国传统戏剧发展的脉络一一梳理。本次出版,由作者儿子,戏曲研究专家周华斌教授重新审定并改名为《中国戏剧略史》。
《中国中古文学史讲义》是刘师培先生在北京大学教学时编撰的,本书虽是一本提纲挈领的讲义,却为当时的学者所推重,也不失为一本评议翔实、条贯清晰的重要著作。本书着重介绍了汉魏之际的和魏晋文学的变迁,以及宋、齐、梁、陈文学的概略。该书繁征博引,资料弘富,并分门别类地加入简明扼要的论述或案语,使全书眉目清楚,纲举目张。另外,该书还尽可能引用当时的文学评论资料,来论证和阐明那一时期的文学发展及其演变情况,从而反映了那一时期文学批评的兴盛和嬗变情况。正是由于撰者采取了比较客观的分析、论述方式,中间鲜有夸饰,所以读者还可根据这些资料,做进一步的思考、判断和发明。
《上海鲁迅研究 鲁迅与出版 》主要包括 鲁迅与出版 鲁迅作品研究 鲁迅与传统文化 史料 辩证 鲁海漫谈 等主题,在这些主题下,计有20多篇相关研究,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目前国内外**前沿的国内外鲁迅研究状况。
在近代的中国,留学问题几乎为一切教育问题或政治问题的根本。从近来言论发表的意见,固然足以表示此问题之重要,从国内政治教育实业诸事业无不直接间接为留学生所主持,所影响的事实看来,更足见留学问题关系之重大:此书所述虽只六十年的事实,但因住在地无完备的图书馆与国内统计不发达之故,取材极不容易 尤其是关于统计的材料。我曾函托*重要职员代为录留学各种统计,民五以后,竟不可得,故书中所有统计表均以私家著作所发表者为根据,一一不详备之弊在所难免;不过一切材料均详注来源,便读者查阅原著,从新推证,更望读者随时指正谬误,开示书中未备之材料,以便据以更正增补。
《中国词史略》一书是中国词学研究由传统转向现代的代表性著作之一,全书六章,首章讨论词的起源,对词这种文学体制形式及其时代缘起,做出了中肯的定义。后五章分别论述词自产生之后在几个重要阶段的发展特点,全书以大量词作为证据论述了自己的见解。
本书以考古发现的角度从时代的演变讲述北京城的历史变迁。全书以西周燕都、汉代燕地、唐幽州、辽南京、金中都、金陵、元大都、明中都、明定陵、改造帝都、拆卖皇城等7个历史节点、11章内容线,以各时期出土的重要
《中国剧场史》一书收录周贻白先生的《中国剧场史》及《中国戏剧小史》。书中对戏曲艺术的发生、发展、演变做了系统的梳理与独到的阐释,对戏曲从业者及爱好者了解戏曲发展历史有帮助。本次出版,由作者儿子,戏曲研究专家周华斌教授重新审定并作序。
《中国散文史》一书从散文发展的实际出发,以时间为经,系统地研究了中国散文之演化历史。全书共分五编,内容包括:骈散未分时代之散文、骈文渐成时代之散文、骈文极盛时代之散文、古文极盛时代之散文和以八股为文化时代之散文,完整勾勒出了中国散文的发展历史。
在明初重大变革之中,大的亮点就是宣布废除一千多年来的丞相制度,成为中国古代政治改革的重大事件之一,影响深远。废相以后的中枢政治如何运行,将是一个长期而又艰难的探索过程,极难定型。终明之世,阁权始终受制于皇权,阁臣在新的皇权体系中始终处于下风,不可能挑战皇帝。大礼议是明代中后期具有重大影响的政治事件,其引发的人事更迭对明代历史走向产生了极大影响,明代阁权因此在嘉靖至万历前期出现了难得的“鼎盛期”。但扩张后的阁权在反对张居正“专擅”中发生逆转,并迅速疲软,明朝因此迷失了方向,使晚明政治与社会不可能朝正确的方向发展,政权的瓦解不可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