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我国近代史地研究中备受瞩目的一部杰作,是作者远赴戍所——新疆途中的记录。临行前,他做了两只布口袋,随身携带,凡“道途之所经历,耳目之所遭逢,心思之所接斗,逐日为记,悉纳之囊中。”其行程始于南海,中经黄河,抵达昆仑山之境。行程11720余里,共370余天。书中记行、叙事、写景、言志、抒情、诗文互映,情事互补;自然风光、民情风俗、时事、历史、舆地、军事、外交、绘画、书法、古玩鉴赏,乃至于股票,无所不包。而论为人,谈治学,更是见识深刻。 身为“囚犯”的裴景福,以满腔的热情关注祖国山河,所以在他的笔下,巍峨的群山、无垠的荒原,尽显“边塞莽苍光明气象”;茫茫的戈壁、萧索的大漠也是一片净海,能使人忘却严寒,战胜苦难,灵魂得到升华。而读者在领略其优美文字的同时,也会有所共鸣。
茅以升先生曾说, 桥梁是一国文化特征 ,中国古桥是中华古代文明的见证,蕴含着千百年传统文化的精髓。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孔庆普先生是古桥研究的代表性人物,他主持北京城门、城楼、古桥的修缮、拆除工作长达四十余年。本志是孔先生一生心血的结晶,是根据其手中所有古桥相关资料撰写集结而成,旨在对古桥研究与保护事业起到应有的作用。 全书共收录古桥资料1952座份,古桥照片1689张。不仅记载了古桥的技术数据、结构形式及建造方法,而且对一部分构造复杂的古桥进行了技术鉴定。 古桥的印记渐渐远去,但研究工作者的脚步没有停息,在中华大地上,城市的面貌日益变迁,我们需要凭借本书的回忆来塑造古桥的旧日影像,这也是前人留给我们*珍贵的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