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考古学家斯坦因是国际敦煌学的奠基人之一。日本敦煌学在国际敦煌学体系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并长期影响着国际敦煌学的发展趋势,以至于国外有“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日本”之说。斯坦因对日本敦煌学的起源产生过积极的影响,并长期与日本敦煌学家之间保持着密切的关系。作者从1991年起在日本搜集日本敦煌学史的日文资料,从1989年起对英国藏斯坦因档案中涉及到日本敦煌学史的英文资料加以整理、翻译,经过全方位的考释和研究,形成了《斯坦因与日本敦煌学》。《斯坦因与日本敦煌学》除了根据日文史料对日本敦煌学家调查整理斯坦因搜集品的活动加以系统叙述之外,重点刊布了英国牛津大学藏斯坦因手稿中的大量日本敦煌学史英文资料,包括斯坦因和日本敦煌学家之间的往来通信,斯坦因在日本撰写的旅行日记和游记等等。《斯坦因与日
圆明园始建于清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由圆明园、长春园、绮春园三园组成,建筑面积约16万平方米,有园林风景百余处,是清代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五朝皇帝在150余年间,役使无数能工巧匠、费银亿万所建造经营的一座大型皇家宫苑,被世人誉为“万园之园”“东方凡尔赛宫”。 1860年10月,圆明园遭到英法联军的洗劫和焚毁。之后,从晚清到民国,圆明园历经多次盗抢、拆毁,属于圆明园建筑的各种物件、园中藏品流散于海内外。这些珍贵文物现落何处,为何人收藏,向为世人所关注。圆明园青年研究专家刘阳,集15年收藏、研究结晶,将失落在海内外的700余件文物的相关图片,悉数加以收集整理,辅以文字说明,首次形象再现了圆明园的原貌,读者体验一代皇家御园曾经令世界惊叹的辉煌胜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