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藏甲骨拓本集,为宋镇豪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藏甲骨墨拓珍本丛编(第二辑)》之一。全书收录甲骨拓片182片,作者对其重新整理,做出新的释文,梳理了所收材料的甲骨材质、分期、著录、缀合及现藏地等信息。本书所收甲骨拓本爲早期拓本,拓制时间早,较好地保存了当时甲骨的原貌,对于甲骨流传、缀合、文字释读等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并可为殷商乃至先秦社会和历史的研究提供第一手的资料。
当我画一个太阳,我希望人们感觉它在以惊人的速度旋转,正在发出骇人的光热巨浪。 当我画一片麦田,我希望人们感觉到原子正朝着它们最后的成熟和绽放努力。 当我画一棵苹果树,我希望人们能感觉到苹果里面的果汁正把苹果皮撑开,果核中的种子正在为结出果实奋进。 当我画一个男人,我就要画出他滔滔的一生。 如果生活中不再有某种无限的、深刻的、真实的东西,我不再眷恋人间…… 在写给弟弟提奥的信中,凡高娓娓述说着自己对艺术的独特见解、自己在艺术探索中的孤独寂寥,字里行间更渗透着浓浓的兄弟间的手足之情……
为让广大市民了解过去的济南,热爱古老的济南,更好地保护济南的文物,在第9个文化遗产日到来之际,我们选取了500 多张考古发掘和文物保护工作场景及文物图片,以工作的时间顺序为脉络进行展现,以期揭去考古的神秘面纱,揭示考古工作平凡朴实而又苦中有乐的工作乐趣,并共同感悟古城济南的文明之光。
安阳发掘从一开始,其目的就是发现古代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而不是寻找艺术品的埋葬的珍品。因而安阳的发现史也就是从发现刻有中国古文字的“龙骨”开始。所以李济先生叙述了此发现的获得情部的种种方面,并介绍了参与此事的一睦主要人物。一旦认识到所说的“龙骨”就是者于其上刻写有求于神的卜辞的龟壳或牛肩胛骨,这些珍品就以甲骨闻名了,于是掀起了积极寻找更多的有字甲骨并将其文字译成现代文的热潮。 本书是一本向国外宣扬介绍现代中国考古学产生和发展状况的入门指导。作者以亲身的经历对安阳历次田野发掘的工作目标和工作重点以及采用方法的改进乃至整个考古组的历程作了清楚的介绍;对安阳殷墟十五次发掘的收获和研究成果作了概要的回顾和总结。应该说,这是一部很有学术价值又通俗易懂的、论述和史料兼备的书。
位于成都市西北部的金沙遗址发现于2001年初。经过四年多的发掘,我们对该遗址的分布面积、文化性质、文化内涵等都有了一些初步的认识与研究。因此本书是对金沙遗址一次全面、系统的梳理。在撰写过程中,试图以亲切自然、通俗生动的笔触从金沙遗址的地理概貌、遗址分布情况、重要遗存、重要出土文物等多个方面内容进行全方位的介绍与叙述,以使广大的读者对金沙遗址有一个清楚的了解。 由于金沙遗址的发掘工作目前仍在进行,现已发掘的大量考古资料还在整理当中,对许多材料还来不及作深入的研究,加之我们自身的学识水平有限,客观地说目前我们对金沙遗址的认识仍是较为肤浅与表面化的。书中可能会有一些描述过于专业化,用词上不够准确,或分析存在缺陷的地方。
位于成都市西北部的金沙遗址发现于2001年初。经过四年多的发掘,我们对该遗址的分布面积、文化性质、文化内涵等都有了一些初步的认识与研究。因此本书是对金沙遗址一次全面、系统的梳理。在撰写过程中,试图以亲切自然、通俗生动的笔触从金沙遗址的地理概貌、遗址分布情况、重要遗存、重要出土文物等多个方面内容进行全方位的介绍与叙述,以使广大的读者对金沙遗址有一个清楚的了解。 由于金沙遗址的发掘工作目前仍在进行,现已发掘的大量考古资料还在整理当中,对许多材料还来不及作深入的研究,加之我们自身的学识水平有限,客观地说目前我们对金沙遗址的认识仍是较为肤浅与表面化的。书中可能会有一些描述过于专业化,用词上不够准确,或分析存在缺陷的地方。
本书从历史与考古的角度,对少有人触及的中国古代农业、文明的问题进行探讨,包括古代农业、文明的起源,占代农业的生产工具、生产方式,古代农业的种类等。作者提出的“山地崇拜与农业起源”、“动物驯化与农业起源”、“史前农业的发展与文明的起源”等问题,视角独特,引人深思。
为让广大市民了解过去的济南,热爱古老的济南,更好地保护济南的文物,在第9个文化遗产日到来之际,我们选取了500 多张考古发掘和文物保护工作场景及文物图片,以工作的时间顺序为脉络进行展现,以期揭去考古的神秘面纱,揭示考古工作平凡朴实而又苦中有乐的工作乐趣,并共同感悟古城济南的文明之光。
《湖北南水北调工程考古报告集(第3卷)(精)》 (作者沈海宁)共收录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湖北丹江 口库区田野考古发掘简报13 篇,论文1篇。丹江口库区是长江、黄河流域古代文 化相互交流、碰撞、融 合的重要过渡地带,考古发掘表明,这里保存着从旧 石器时代、新石器时 代、夏商周直到宋元明清的各时代文化遗存。 《湖北南水北调工程考古报告集(第3卷)(精)》 作为湖北丹江口库区第三部考古报告集,将为该地区 古代历史文化 的研究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本书可供考古学、历史学研究者,以及大专院校 相关专业的师生和考古 爱好者阅读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