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至1966年,山西省文物工作委员会在发掘山西省侯马市晋国遗址时,发现了大量载有盟誓辞文的玉石片,是为 侯马盟书 。其完整而系统的盟辞内容,反映了我国春秋末期晋国卿大夫之间一场激烈的政治斗争,为研究春秋后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提供了弥足珍贵的实物资料。 侯马盟书 是中国十项重大考古成果之一,这份考古资料的出土以及对它的科学研究,解除了很多史籍记载的疑惑,也使得史学家们从史籍中触摸到了真实的历史。 以张颔先生为首、陶正刚、张守中二位先生为成员的 侯马盟书 整理小组,经过长期艰苦细致的研究工作,整理出版了《侯马盟书》。本书系统阐述了 侯马盟书 和春秋后期晋国的社会背景、 侯马盟书 的发掘与整理、有关 侯马盟书 的类例释注等,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和史料价值。1976年,《侯马盟书》由文物出版局出版
由李伟敏编著的《北京考古志·房山卷》是《北京考古志》的本,主要梳理了自20世纪20年代以来北京市房山区自史前至明清的考古资料,一部分资料曾在刊物上发表,但此书中大部分资料为首次刊布。同时也总结了有关房山区史前至明清考古的研究成果。此书对于北京市史前至明清考古学研究具有重要的资料价值。
《艺术与考古--敦煌佛教石窟艺术图像解析》是一部从社会生活角度全面研究敦煌石窟艺术图像的学术专著,分上、下两卷。本书是作者30多年来的研究成果,作者于1985年起,陆续对敦煌石窟图像中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所撰写的论文也陆续在《敦煌研究》《历史文物》等刊物发表。最近几年来,作者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对原稿不断进行了修改和充实,作为图像研究,又补充搜集了大量插图。现文字稿部分已基本完成,插图部分也基本搜集齐全。
本书主要围绕二里头文化陶器及青铜器产地、二里头文化陶器制作工艺、二里头文化与周边文化交流三个方面展开讨论。以化学成分分析和物理结构分析为依据,进行的陶器产地研究,揭示了聚落内部组织结构和聚落之间、区域之间的关系。以实验分析和经验观察为依据,对二里头文化陶器制作工艺进行的全流程考察和横向比较,揭示出二里头文化陶器技术特征。对二里头遗址及文化所见的外来文化因素的分析,探寻了二里头文化与夏代国家形成的动力。对遗迹、遗物进行的宏观与微观分析,再结合科学测年数据,可判定二里头文化三四期间为夏商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