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伟大的博物馆系列中一本亚洲博物馆方面的书,集中介绍了印度古代文化*辉煌的拉贾斯坦邦地区主要的博物馆中的有代表性的精美藏品。 拉贾斯坦是印度艺术的明珠,也是各国游客的热门打卡地,该地保存有大量富有鲜明地方文化特色的文物,本书即介绍了这个地区著名的展馆和代表性艺术作品,以期为读者呈现一场别开生面的视觉和艺术的盛宴。
南越王墓的发现与发掘,是岭南文物考古工作的一个里程碑,被考古界誉为20世纪80年代中国重大的考古发现之一。1988年,在南越王墓原址建立了西汉南越王博物馆,馆舍依地势而立,布局合理,构思独特,装饰用材独具匠心,蕴含着南越古文明的历史文化信息,充分显示出现代岭南建筑的特征与气派,是我国在文物保护和利用上的一个典范。西汉南越王博物馆是我国知名的遗址博物馆。建馆近二十年来,己接待国内外观众300多万人次,国内外元首及政要多次到西汉南越王博物馆视察参观。本书编者依照馆藏文物陈列的顺序,精选出南越王墓出土文物及杨永德伉俪捐赠的陶瓷枕等珍品,编辑出版中、英、日、法、德、西班牙六种语言的图册,以供中外人士鉴赏。本书为英文版。
本书是 四川大学博物馆藏品集萃 丛书之一种。铜镜在中国历史上,最早是用来祭祀的礼器,西汉末期慢慢的走向民间,既是人们不可缺少的生活用具,又是工艺精湛的艺术品。它制作精良,形态美观,图纹华丽,铭文丰富,是中国古代青铜艺术文化遗产中的瑰宝。 四川大学博物馆收藏有历代铜镜300余件,此次从中精选172面,附精美照片,详细介绍每件铜镜的名称、年代、造型、图案及铭文等信息,以满足铜镜收藏者、考古文物等研究者和爱好者的需要。
《中原藏珍品鉴(卷一)》主要内容包括:缀玉瞑目;袁安碑;五彩十二月花卉杯;石磨;石梧臼;兽面纹青铜建筑构件; 解盐使司大安三年二月十二日 银铤;黄釉扁壶;十一面六臂观音造像;陶米碓和陶风车;张盛墓出出彩绘乐伎俑;兽面纹铜罍;陶碾;错金豹形器座;敌簋等。
1999年,在考古发掘、勘探与研究的基础上,汉阳陵考古陈列馆落成。也许,仅就目前的建筑规模而言,它还不能和一些大型综合类历史博物馆相比,但是,由于紧密依托于帝王陵园和考古发掘现场之上,加之与历史生态环境的和谐统一,汉阳陵考古陈列馆已经或正在日益凸显出自己与众不同的特色和魅力。而正在建设中的帝陵外藏坑遗址保护展示厅,建筑面积6500多平方米,将是我国座全地下的遗址博物馆。按照汉阳陵文物保护和利用的总体规划,通过对汉代文物资源的重新整合,一个更大规模的汉文化综合展览大厅也将于近年内在这里建成,从而构成汉阳陵博物苑的基本规模和框架。所有这些,使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汉阳陵将不仅成为文物考古工作者的“天堂”,而且,在观赏领略大量出土文物精品的同时,身临其境地感受考古发掘和文物修
1993年,国家文物局接收到香港政府移交的一批彩陶,当时考虑到南越王博物馆成立不久,文物数量不多,故决定将这批彩陶共485件就近调拔到该馆,以丰富馆藏品种。1993年6月4日,由国家文物局任杰女士带队,代表国家文物局正式将485件彩陶移交南越王博物馆。后经麦英豪、曾骐、赵自强、于兰四位专家鉴定,这批彩陶多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马家窑文化和齐家文化遗存,另有少量的辛店文化及四坝文化遗存。本书由三部分组成:*部分是对该批彩陶的综述;第二部分是本书的主体部分,对精选出的200件彩陶以图录形式一一呈现;第三部分是以表格形式列述以上200件彩陶的详细资料,包括其所属文化、尺寸、特征。 本书属于西汉南越王博物馆馆藏系列丛书之一,通过该书,读者可以了解该批彩陶的整体面貌以及北方新石器时代的彩陶文化,进而可以了解我
《东莞市博物馆藏碑刻》收录东莞市博物馆所藏历代碑刻的拓片近六十种,并附以录文和简要考释,还收录相关研究论文数篇。所辑碑刻的年代,上起北宋,下迄民国,以明清为主。碑刻的种类有墓志碑、纪事碑、诰命碑、告示碑、功德碑、艺文碑等,其中主要为墓志碑。碑刻的内容,涉及北宋至民国近千年东莞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和教育等方面,是研究东莞社会历史的珍贵文献,具有多重价值。
内容简介
博物馆之旅 是中央电视台走近科学栏目原制片人郭之文老师根据《走近科学》栏目播出的《爱上博物馆》纪录片中的内容,主编的一套讲述国内外各大博物馆及所藏经典文物的图书。这套图书讲述了近百座博物馆的近千件经典文物,其中既有我们熟知的湖北省博物馆收藏的曾侯乙墓编钟,也有独具特色的香水博物馆收藏的香水瓶。一件件精心挑选的文物,以独特、厚重、丰富的内涵引领我们沿着时间的长河溯流而上,探寻梦开始的地方
本书是西北大学百年校庆次公开展示的文物精品集。西北大学历史博物馆作为中国西北地区*、早的高校博物馆,其前身是1939年建立的*西北艺术文物考察团文物室。半个多世纪以来,该馆收藏了不同时代的各类文物2万余件。本书选编的149件文物,均是西北大学历史博物馆收藏中的精品,具有较高的研究和欣赏价值。 在举世闻名的古丝绸之路的起点,周秦汉唐等十三个王朝定都在地方——西安,有一座百年的高等学府——西北大学。丰厚的历史背景和浓郁的文化氛围,为西北大学的人文社会科学,特别是历史学、考古学和文物保护学等学科营造了良好的教学和科研条件。
2011年、2012年 国博讲堂 讲座的结集,以讲座时间为序编次( 启蒙之对话 五讲因内容相关,编为一个单元)。除个别讲座因散谈等形式问题不便整理收录外,大部分讲座都根据演讲专家讲稿或现场录像、速记等整理成文,部分整理稿又经演讲专家后期审核加工,补充了新的内容。
余如龙主编的《东方建筑遗产(2013年卷)》依托全国重点文物保国寺,立足地域,兼顾浙东乃至东方古建筑文化,以多元、比较、跨文化的视角,探究东方建筑精粹,其中涉及建筑文化、建筑哲学、建筑美学、建筑伦理学、古建筑营造法式与技术、建筑遗产保护利用的理论与实践、东方建筑对外交流与传播,同时兼顾古建筑专题博物馆的建设与发展等。
郭思克主编的《山东博物馆辑刊(2015年)》内容包括博物馆学、鉴赏收藏、历史文物研究等,收录的文章在博物馆的宣传教育、陈列展览、文物保护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和研究,并且对地方出土的玉器、瓷器、石刻、佛造像等进行了多方位研究,对于博物馆研究、收藏鉴定等方面一定的参考学术价值。
西汉南越王博物馆位于广州市中心,1988年依托西汉南越王墓原址而建立并正式对外开放,迄今己接待国内外观众300多万人次,为满足国内外观众的需求,特依照陈列的顺序,精心筛选能展示墓室、出土文物及杨永德夫妇捐赠德珍贵瓷枕等精品,编辑成册。《西汉南越王博物馆珍品图录(日文版)》既不同于以往的专题图录,又不同于大型画册,而是平装低价普及本,且有中、英、日、法、德、西班牙六种文本,适合不同语种读者的需求。《西汉南越王博物馆珍品图录(日文版)》为日文版。
《梁白泉文集(博物馆卷)》为南京博物院目前正在推出的“南京博物院学人丛书”之一种,全面展示了梁白泉先生的学术成果和治学经历。梁白泉先生一直致力于博物馆学与地域文化的研究,其中在《江苏历史陈列》基础上革新的《长江下游5000年文明展》,全面展示了长江下游地区的古代文明成果,倍受业内及公众赞誉。本卷本着求精的原则,收集并增补了梁白泉先生不同时期的文章和论文,其中有些未刊手稿,弥足珍贵,实乃研究梁白泉先生学术经历的重要资料。
本书是张文立教授博物馆学研究的专题文集,收录论文30余篇,包括博物馆学学术史、博物馆理论、人物思想、博物馆历史、人才培养等。内容涉及中外博物馆历史与理论, 以国外博物馆历史与理论为主。本书可供博物馆学研究者及高校相关专业师生阅读参考。
《淮阴碑林墨迹:淮安市博物馆藏中国近现代名家书法精品集》具一定欣赏价值,《淮阴碑林墨迹:淮安市博物馆藏中国近现代名家书法精品集》由孙玉军主编。《淮阴碑林墨迹:淮安市博物馆藏中国近现代名家书法精品集》是关于中国近现代汉字法书的作品集,由文物出版社出版。《淮阴碑林墨迹:淮安市博物馆藏中国近现代名家书法精品集》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是书法初学者上佳的入门字帖。适合各界人士平时练习书法,也适合日常学习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