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器是中国古代文化艺术品中的杰出代表,青铜器的铸造工艺近年来成为新的研究热点,苏荣誉教授一直致力于青铜器铸造工艺的研究,在青铜器铸造工艺研究方面颇有建树。该文集收录了他关于青铜器铸造工艺研究的*成果,既有像《妇好墓青铜器与南方影响 殷墟青铜艺术与技术南方来源与技术选择新探》这样的文章对传统热点问题进行再次深度阐发,也有像《枣庄徐楼出土铸镶红铜青铜器探讨 兼及红铜铸镶纹饰青铜器的时代与产地问题》这样的文章结合新材料进行新研究,该书的出版将会推动学界对青铜器铸造工艺的进一步研究。
本书收录了七至十世纪朝鲜半岛相对完整的石刻碑志八十三件,分为 整理篇 研究篇 两部分。 整理篇 首先对收录各篇石刻碑志断句标点,并依据现有研究做了相应的校注;其次,每篇石刻碑志都附有解题,阐述碑刻撰书情况、发现经纬、内容、收藏状况等,对一些重要的碑刻,此前研究者所写题跋文字亦在收录之列;后,罗列各碑志相关收录情况与研究论著,完整地展示七至十世纪朝鲜半岛石刻碑志的研究动态。 研究篇 探讨朝鲜半岛石刻碑志涉及问题。书后还附有本书未收录的七至十世纪朝鲜半岛残缺石刻碑志目录与七世纪之前朝鲜半岛主要石刻碑志简目等。
《三晋秘崖——中古野外石刻考察》收录了近年来刘勇在山西大地考察不可移动石刻文物的文章,它们从历史学、文物考古学、文献学等多学科角度切入,对石刻上的“文化密码”进行了学术考证、史料阐释和现状描述,让这些
本书自一九九二年出版后,社会反响强烈,遂被多方引用,并且有多处在未经授权情况下将本书制作为电子版,在网络上及其它途经出售使用,严重侵害出版方及著者权宜。同时初版由于著者水平、拓本漫漶等因素,存在不少错误,毛远明先生等已有专文指正。现距初版已有十六年之久,读者多方求购。有鉴于此,我们决定再版,著者对原书重加厘定。但限于条件,仍可能存在谬讹之处,请读者多所指正。
本书是作者多年研究与思考的沉淀。书稿将汉画像石置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脉络之中,用考察的方法,对陕北汉画像石的历史生成、发现、工艺、保护等方面进行了全面详实的考释,尤其对陕北汉画像石承载的历史文化信息展开了细致深入的分类解读,对汉画像石研究与收藏大有裨益。
【内容简介】:本书《唐代高句丽、百济、新罗移民石刻整理与研究》收录2024年前考古发掘及发现的唐代高句丽、百济、新罗移民石刻,包括墓志47种、造像记3种、碑铭3种,附录直系亲属石刻5种,进行系统整理。全书分上中下三编。上编为整理编,将53件石刻材料按时间顺序编排。每件碑刻之下,首先展示石刻高清拓本,介绍其刊刻、出土、收藏等情况,并予以疏证,梳理石刻的著录信息;其次,统一用规范繁体字录文,并作规范标点,再根据文字学、文献学等方面的 成果,考释石刻文字,广泛引用、汇集诸家成说,或折中前贤意见,或提出自己的不同意见。中编为研究编,收录研究文章16篇,展现了作者在相关研究领域的 成果,或考释碑文中的文字、概念、政治制度,或探讨碑文中历史人物的人生经历,或考察时人的生活状态、民风民俗,等等。下编为索引编
《汉三老赵宽碑(东汉绝世之初出土精拓本)》又称《三老赵宽碑》,简称《赵宽碑》,始造于东汉灵帝刘宏光和三年十一月丁末日(公元180年12月17日)。于1942年12月17日在青海省乐都县老鸦城西五华里许的白崖子发现。距今立碑已达1830年。出土时,已自首行“三”字至二十二行“言”字蜿蜒斜裂,裂缝处有7字受损,另有6字亦损,清晰可辨者共681字。一度曾归马步芳所有,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收归青海省图书馆,1950年该馆失火,碑在底层,遭火焚楼塌压碎,现碑身仅存碗口大一块,残碑现存青海省博物馆。未毁前拓本极少传世。
此碑是魏碑晚期作品,所以,已经没有了早期作品中那种荒疏、粗率,任意为之的特点,它已为魏碑向唐楷的转化作了铺垫,故而,人们认为此碑是虞世南、褚遂良之先驱。此碑文字完好且含篆意,用笔精雅而圆融,一派恬静安详的意态和趣味,正是由于其综合了虞、褚两路的特性,所以,在起收笔中方圆兼具,以内敛笔致见长,不求张扬,显得古厚精劲,正如杨守敬《平碑记》中说的:[六朝人正书多隶体,此独有篆意,古厚精劲,不肯作一姿媚笔,自是老成典型。]显示出了成熟期魏碑书法的独特魅力。康有为《广世舟双楫》列为[逸品上],并认为其笔法圆劲遒厚,实邓石如楷忆所从出。这里的[逸]字实是道出了为此碑特有的审美特性,这里的[逸]有两条线索。一是圆;一是厚。圆,指拉大了与多数魏碑以方见长的距离,圆易婉通,但易致媚,然此碑无,实为可贵
本书自一九九二年出版后,社会反响强烈,遂被多方引用,并且有多处在未经授权情况下将本书制作为电子版,在网络上及其它途经出售使用,严重侵害出版方及著者权宜。同时初版由于著者水平、拓本漫漶等因素,存在不少错误,毛远明先生等已有专文指正。现距初版已有十六年之久,读者多方求购。有鉴于此,我们决定再版,著者对原书重加厘定。但限于条件,仍可能存在谬讹之处,请读者多所指正。
本书是一本梳理传世南曲九宫谱曲牌的专著。全书依次对蒋孝《旧编南九宫谱》、沈璟《增定南九宫曲谱》、程明善《啸余谱》、沈自晋《南词新谱》、张彝宣的《寒山子曲谱》、钮少雅《九宫正始》、王奕清《御定曲谱》、吕士雄《南词定律》和周祥钰《九宫大成》九种明清两代南曲传世作品的主要内容进行了汇辑与提要,著录了曲牌索引。全书共收录明清九种南曲九宫谱中共收有曲牌名1641个,曲牌数11822支,曲牌体式4767种,分“引子” “过曲”(或正曲)、“犯调”(或集曲)三种类型辑录于曲谱。另外将民国曲学大家吴梅的《南北词简谱》也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