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器是中国古代文化艺术品中的杰出代表,青铜器的铸造工艺近年来成为新的研究热点,苏荣誉教授一直致力于青铜器铸造工艺的研究,在青铜器铸造工艺研究方面颇有建树。该文集收录了他关于青铜器铸造工艺研究的*成果,既有像《妇好墓青铜器与南方影响 殷墟青铜艺术与技术南方来源与技术选择新探》这样的文章对传统热点问题进行再次深度阐发,也有像《枣庄徐楼出土铸镶红铜青铜器探讨 兼及红铜铸镶纹饰青铜器的时代与产地问题》这样的文章结合新材料进行新研究,该书的出版将会推动学界对青铜器铸造工艺的进一步研究。
本书收录了七至十世纪朝鲜半岛相对完整的石刻碑志八十三件,分为 整理篇 研究篇 两部分。 整理篇 首先对收录各篇石刻碑志断句标点,并依据现有研究做了相应的校注;其次,每篇石刻碑志都附有解题,阐述碑刻撰书情况、发现经纬、内容、收藏状况等,对一些重要的碑刻,此前研究者所写题跋文字亦在收录之列;后,罗列各碑志相关收录情况与研究论著,完整地展示七至十世纪朝鲜半岛石刻碑志的研究动态。 研究篇 探讨朝鲜半岛石刻碑志涉及问题。书后还附有本书未收录的七至十世纪朝鲜半岛残缺石刻碑志目录与七世纪之前朝鲜半岛主要石刻碑志简目等。
《三晋秘崖——中古野外石刻考察》收录了近年来刘勇在山西大地考察不可移动石刻文物的文章,它们从历史学、文物考古学、文献学等多学科角度切入,对石刻上的“文化密码”进行了学术考证、史料阐释和现状描述,让这些
本书自一九九二年出版后,社会反响强烈,遂被多方引用,并且有多处在未经授权情况下将本书制作为电子版,在网络上及其它途经出售使用,严重侵害出版方及著者权宜。同时初版由于著者水平、拓本漫漶等因素,存在不少错误,毛远明先生等已有专文指正。现距初版已有十六年之久,读者多方求购。有鉴于此,我们决定再版,著者对原书重加厘定。但限于条件,仍可能存在谬讹之处,请读者多所指正。
魏晋南北朝石刻作为出土文献,时间明确,真实可靠,是考察汉语量词的首手材料。魏晋南北朝正处于汉语发展史上语言演变最剧烈的时候,也是量词发展的关键阶段。本书首次对魏晋南北朝石刻名量词进行系统研究,凸显石刻材料在量词研究上的价值。
瘗鹤铭摩崖石刻原刻于镇江焦山西麓之山崖上,后坠入长江中,北宋年间被太守钱子高发现并打捞出一块残石,此残石与梁唐三石一起筑“宝墨亭”加以保护。康熙五十二年,太守陈鹏年率众历时三个月挽五石出水,于定慧寺汇五石于一体筑亭保护。抗战时期赖众寺僧保护得以保存。原石一九六一年移入焦山碑林。
魏晋南北朝石刻作为出土文献,时间明确,真实可靠,是考察汉语量词的首手材料。魏晋南北朝正处于汉语发展史上语言演变最剧烈的时候,也是量词发展的关键阶段。本书首次对魏晋南北朝石刻名量词进行系统研究,凸显石刻材料在量词研究上的价值。
《像画一样美丽:刘墉的艺术人生》是一本画集,也是一本传记,里面半数的作品不曾公开展出,甚至连作者的亲友都没见过。因为那是“私房画”,就像日记,记录作者的心灵世界;那是实验,透过它们,发展出作者的画风。也可以说,这本编年的画集,呈现了作者半个世纪创作的心路历程。
本书是作者多年研究与思考的沉淀。书稿将汉画像石置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脉络之中,用考察的方法,对陕北汉画像石的历史生成、发现、工艺、保护等方面进行了全面详实的考释,尤其对陕北汉画像石承载的历史文化信息展开了细致深入的分类解读,对汉画像石研究与收藏大有裨益。
此碑是魏碑晚期作品,所以,已经没有了早期作品中那种荒疏、粗率,任意为之的特点,它已为魏碑向唐楷的转化作了铺垫,故而,人们认为此碑是虞世南、褚遂良之先驱。此碑文字完好且含篆意,用笔精雅而圆融,一派恬静安详的意态和趣味,正是由于其综合了虞、褚两路的特性,所以,在起收笔中方圆兼具,以内敛笔致见长,不求张扬,显得古厚精劲,正如杨守敬《平碑记》中说的:[六朝人正书多隶体,此独有篆意,古厚精劲,不肯作一姿媚笔,自是老成典型。]显示出了成熟期魏碑书法的独特魅力。康有为《广世舟双楫》列为[逸品上],并认为其笔法圆劲遒厚,实邓石如楷忆所从出。这里的[逸]字实是道出了为此碑特有的审美特性,这里的[逸]有两条线索。一是圆;一是厚。圆,指拉大了与多数魏碑以方见长的距离,圆易婉通,但易致媚,然此碑无,实为可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