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编者对陕西历史博物馆馆藏文物中八百余件(组)一级品及部分珍贵文物进行了系统集中的整理,编辑出版了这套丛书。组织专业人员,广泛收集资料,对馆藏一级文物分类逐件(组)作出科学而又比较详尽的阐释,力求做到图文并茂,集资料性、学术性与观赏性为一体,全国博物馆文物精品研究与宣传上具有开创意义。本书是其中的唐墓室壁画定卷分册。本书能对学术界的研究提供富有价值的科学资料,对收藏界的鉴赏提供内涵丰富的有益参考,对陕西走向世界、世界了解陕西发挥重要的作用,是一部真正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精品图书。
本书是一部关于赵都邯郸城研究的专著,主要试图关注邯郸在旧中国至汉代作为都城的城市建设史,重心是城市建设与建筑布局、城市元素结构与功能、城市岁月与城市日常生活之某种程度的复原与解剖探索。主要内容共有五个方面:一、古代文献资料记载中的赵邯郸城;二考古探索发现所见的赵邯郸故城;三邯郸城的城市构成元素;四邯郸城市模式;五邯郸城与东周城市时代。可供各大专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谁在这且无朊周原沉睡千年?脚下是宇宙法界,背后是盛世大唐,佛祖圣骨在世纪之交显现,雷音五洲,年复年年,让我们一起在韩金科编著的《圣骨法门之谜(亲历考古)》发觉文明的碎片吧!
湖北唐崖土司城址、湖南老司城遗址、贵州海龙屯遗址联合组成的中国土司遗址,被确定为2015年我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项目。2014年5月31日至6月1日,在湖北咸丰县圆满召开了唐崖土司文化学术研讨会。本文集就是此次研讨会的论文结集,内容涉及唐崖土司城址和唐崖土司、土司文化研究等方面。
2007年12月,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临淄区文物局在淄博市临淄区辛店街道办事处山王村,抢救性清理了1座汉代兵马俑坑,南北长15.45、东西宽3.5、深约5.4米,坑内排列着陶阙、陶楼房、陶车马、陶俑等多种陶制品,制作精良,彩绘艳丽,保存较好。陶阙、门房、楼房等形成一个完整有序的空间结构,象征着前有阙楼、后有三进庭院的大型庄园式建筑组群,其间人物、牲畜形态逼真,再现了汉代的城市生活场景。该兵马俑坑应为西汉早中期齐国贵族墓的陪葬坑,为研究西汉早中期齐国葬俗和礼制提供了翔实资料。韩伟东、魏成敏、王会田编著的《临淄山王村汉代兵马俑(精)》分概述、形制布局、陶俑、陶模型器、结语五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