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以万计的墓志铭,或云丧葬传记,从帝制时代留存至今。它们被刻在石头上、安放在墓穴中,表达生者对逝者的思念。墓志铭的内容一般集中在墓主的生平事迹和模范言行上,因涵盖了详细的人品操行、家庭生活、地方世态及社会文化风俗,它们或多或少地折射出墓主所生活时代的思想行为和日常生活。此外,还让人们有机会瞥见那些在正史和地方志中少有记载的各色人物,包括女性、孩童,以及未能在政治上留下痕迹的男子。 本书选取了从汉代至清末近两千年间的30 篇墓志铭,并邀请知名学者撰写导读,以志文背后的话题,串联起整个帝制时代的中国历史。本书的读者们可选择以任何顺序来阅读这些墓志,因为它们每一篇都是一个独立的故事。当然,通读全书并对各时期的墓志作比较分析也会让我们受益匪浅。此外,还可选择一个群体(如女性、将
《发现武王墩》是一本武王墩墓考古的通俗普及读物。安徽淮南武王墩墓是经科学发掘的迄今规模 、等级 、结构 复杂的大型楚国高等级墓葬,是2024“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入选2024年度 十大考古新闻。武王墩墓主人究竟是谁? 青铜大鼎是否会超过铸客大鼎?新发掘出土了哪些器物?这些器物又传递了哪些鲜为人知的历史线索?文物在发掘、提取过程需要注意什么?本书汇聚多位武王墩墓的一线考古专家,通过易懂的文字、120余帧高清彩图,带领读者走进武王墩墓的考古发掘现场,从历史、出土文物、文化等多个角度,注解“何为雄楚”,读懂武王墩墓蕴含的丰富历史信息,用一手资料再现遥远而灿烂的楚文化。
良渚遗址是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圣地。 《良渚遗址》是考古工作者写给大众的介绍我国著名史前文化遗址 良渚遗址的读本。作者综合了多年考古发掘的资料,生动地介绍了良渚遗址的城墙、宫殿、水坝、祭坛、王陵等遗迹,玉器、陶器、漆器、竹木器等遗物,展示出良渚遗址鲜明的特征和独特的文化价值。
明孝陵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和皇后马氏的合葬陵墓,坐落在南京市紫金山南麓,是南京的帝王陵墓,亦是中国古代的帝王陵寝之一。作为中国明陵之首的明孝陵壮观宏伟,代表了明初建筑和石刻艺术的成就,直接影响了明清两代500多年帝王陵寝的形制,在中国帝陵发展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故而有“明清皇家陵”的美誉。2003年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夏维中、韩文宁编著的《明孝陵》从墓主生平、陵墓营建、建筑布局、丧葬与护卫、祭祀与谒陵、保护与管理等六个方面对明孝陵进行全方位的介绍。
此书为《扬州文化名城保护与复兴》丛书中一种。是书共分 炀帝与扬州 发现与争论 考古与考证 保护与展示 等四大部分,每部分下又各分若干章节。全书详细而客观地记述了隋炀帝与扬州的密切关系、历史上关于隋炀帝陵的争论以及隋炀帝陵的考古发掘和保护利用等相关情况。
瓷器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伟大贡献,在英语中,“中国”(China)和“瓷器”(china),就是同一个单 词。 德化是中国古代重要的瓷业生产区和外销瓷的重要产地之一。陶瓷制造历史悠久,商周时期即开始建窑生产印纹硬陶和原始青瓷,是福建原始瓷器的早发源地之一。 唐代生产青瓷,宋元以来,德化所产的各类瓷器,如青瓷、青白瓷、白瓷等,远销海内外,受到各国人民的喜爱,曾与江西景德镇、湖南醴陵并称为中国三大古瓷都,是我国南方历史悠久、工艺独特的名窑之一。 悠久的制瓷历史,体现在文化遗存上,就是古窑址遍布于全县l8个乡镇。据不完全统计,全县已发现商周时期、唐、宋、元、明、清至民国的古窑址239处。其烧制规模之大,窑址之多,分布之广,冠于全省,在全国是极其少见的。为难得的是,德化窑火,从唐代以来,时
公元1908年11月14日,大清帝国被软禁了十年之久的光绪皇帝在痛苦中死去。民间传说他是被人所害,真相到底如何?光绪皇帝生前为什么没有营建自己的陵寝?光绪帝陵寝为什么成为清西陵中被盗的皇帝陵寝?光绪皇帝地宫清理过程中发现哪些不解之谜?本书作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依据中国历史档案馆和国家图书馆浩瀚的档案和史料,大量阅读清代史籍和清人笔记,利用自己的地域优势带领读者深度接触被尘封的历史真相,揭开历史谜团,还原一个客观真实的历史原貌。
书稿以电脑复原 香妃 头骨为起因,通过介绍葬有 香妃 的园寝和发现盗口,以及历史上曾有的 香妃 画像,打开了民间的 香妃 与清宫容妃的关系,以此为线索介绍了容妃地宫的开启、清理和研究过程。同时作者运用通俗的笔触,还读者一个真实的、有血有肉的 容妃 ,对于围绕 香妃 的诸多历史之谜一一予以详剖细说。书中收录100多张珍贵图片,作者利用自身独特的环境,以清宫档案为依据,清晰、完整地介绍了清朝后妃的丧葬制度及其陵寝的规制特点。
《大秦兵团:秦始皇陵兵马俑之谜》讲述了:1974年3月,陕西临潼县某村民在秦始皇陵东1.5公里处打井时,意外地 发现一个长方形的秦代兵马俑坑……1976年又有两处兵马俑坑出现在世人面前……两千年前,秦始皇本人及他亲手创造的帝国盖世绝伦的风采,从秦兵俑中全景展 示出来。
《庐山“夏都”纪事》一书,第一部分简约写了庐山攸久的历史,看似有些游离,但这是日后庐山发展成为政治名山之基之源;第二部分为蒋介石1926年第一次上庐山至1938年,这时的庐山是宣布抗日、振奋民族的神圣之山;第三部分为1938年至1949年,从庐山孤军奋战直到红旗插上青峰,千古名山终于获得了新生。
清西陵是雍正、嘉庆、道光、光绪四位皇帝及多位后妃、阿哥、王公的陵寝所在地。自雍正八年(1730年)首建泰陵,至1915年光绪的崇陵建成,共建有14座陵寝,包括4座帝陵,3座皇后陵墓,7座王公、公主、妃嫔园寝。宣统皇帝溥仪于1967年去世,最初安葬在八宝山,于1995年迁葬到清西陵的华龙皇家陵园。共有宫殿1000多间,石雕刻和石建筑100多座,构成了一个规模宏大、体系完整的古建筑群。本书作者将带您走进这些古建筑群中,去解密中国皇陵的最后绝唱,窥探千古帝王的命运沉浮。
我家的后院里一直深藏着一个不可告人的秘密。我的长辈对后院的秘密也讳莫如深。这个长满荒草的后院空间隐蔽着怎样阴森诡谲的故事?在我十八岁的时候,一种神秘的力量怂恿我打开了那扇班驳的月亮门——另一个时空出现在我的眼前!我具备了可以洞穿另一个世界的能力,这,使我的人生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