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 复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博士丛书 之一,以马王堆帛书为研究对象,从帛书的缀合切入,在总结和吸收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出了帛书缀合的理论方法,并利用这些方法对马王堆帛书进行缀合、拼接。一方面,本书对马王堆帛书开展了重新拼缀、继续整理的工作,修订了一些释文,对部分文字进行了讨论,并对一些残片提出了待验证的缀合意见,为马王堆帛书日后的整理研究工作方向提供了参考。另一方面,作者结合个人整理、拼缀帛书的经验和体会,系统梳理了行之有效的帛书缀合方法和缀合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可供同类出土简帛资料的整理与研究参考借鉴。
本书以2024年之前出土并已正式公布的战国秦汉简帛书籍为叙录对象,涉及敦煌汉简、居延汉简、悬泉汉简、银雀山汉简、北大汉简、乌程汉简、天回汉简、睡虎地汉简、马王堆帛书、睡虎地秦简、北大秦简、郭店简、包山简、望山简、新蔡简、上博简、清华简、安大简等等,按照传统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进行分类,并对子部做出调整(如析出墨家),以书籍写作时间或出土先后为序,一般先描述其出土信息,然后着录其简帛形制、字数等,再叙述简帛文献的基本内容,记录原简收藏地,然后对具体文献的数据价值和学术价值进行评价。或引述各家意见,或申述自家判断,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皆有文献可征。总体而言,本书对目前已刊布的简帛书籍文献进行了系统全面的着录,将大大便利简帛研究及相关学科研究的开展与推进。
本书以2024年之前出土并已正式公布的战国秦汉简帛书籍为叙录对象,涉及敦煌汉简、居延汉简、悬泉汉简、银雀山汉简、北大汉简、乌程汉简、天回汉简、睡虎地汉简、马王堆帛书、睡虎地秦简、北大秦简、郭店简、包山简、望山简、新蔡简、上博简、清华简、安大简等等,按照传统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进行分类,并对子部做出调整(如析出墨家),以书籍写作时间或出土先后为序,一般先描述其出土信息,然后着录其简帛形制、字数等,再叙述简帛文献的基本内容,记录原简收藏地,然后对具体文献的数据价值和学术价值进行评价。或引述各家意见,或申述自家判断,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皆有文献可征。总体而言,本书对目前已刊布的简帛书籍文献进行了系统全面的着录,将大大便利简帛研究及相关学科研究的开展与推进。
在该书稿中,夏含夷先生以其深厚的中西方学术功底将西方学者研究中国出土文献的学术史做概括以及升华式的点评、总结。内容之广博、点评之精到令人叹为观止,涉及的出土文献有甲骨文、金文以及简帛,几乎囊括了研究汉学有突出贡献的所有西方学者,我们可以获知每一位有突出贡献的学者的研究内容和研究历程,亦将西方与中方的学术互动娓娓道来,令人耳目一新,感慨不已。任何一门学科都是建立在其学术史的基础之上,学术发展到一定程度就需要有专著对其进行总结,已达到既往开来之目的。夏含夷先生将西方学者研究中国出土文献的学术史做以概括式的阐述,无疑是具有开创性的,对于我们了解西方学者的研究成果、中西方的学术交流以及学术发展的历程都有很大的帮助,是我们了解西方汉学十分重要的窗口,该书的出版必将贡献给学界一场学
本书为2014年出版的《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壹-叁)文字编》的修订版。在全面收集已刊布的《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壹)、(贰)、(叁)的图版基础上,由清华大学贾连翔副研究员使用 基于数字图像处理的出土简帛字形图像的提取方法 (国家专利申请号:201210414370.0)进行编辑处理,相较于扫描粘贴的编纂方式,大大改进了字形图片质量。 本文字编按《说文》部首次第排列,凡不见《说文》之字,概附在该部首之后,以星号 * 识别。凡隶定字形与《说文》字头部位稍有差异的字,在《说文》该字上标注方括号[ ]。为提高读者研究和使用的便利性,本文字编表上端附有《说文》部首字头序号,更附有拼音、笔画索引,方便检索。 本次修订,完善了前一版的细节,并根据近年来学界*的研究成果,修正了部分字形的隶定,使本书更符合当前读者使用的需求。
20世纪初以来,秦汉时期简帛及其他出土文献资料持续大量涌现,源源不断地为秦汉历史文化研究提供新材料,刺激形成新课题。本书旨在促使秦汉史研究扭转碎片化的趋势,为未来的研究设立 高的起点和提供 广阔视野,同时也将方便不同领域的学者了解出土文献与秦汉史研究的主要课题、方法和所取得的成果。全书分为文字发展、文书行政、律令法系、徭役制度、军事制度、政区地理、时间秩序等九章,分别由九位出土文献与秦汉历史文化研究领域具有代表性的新锐学者撰写。梳理该领域的主要出土资料和研究进展,归纳核心问题,阐发自己的 研究见解,力求揭示利用出土文献资料已在秦汉史研究的各领域中取得何种新认识,可以提出哪些新问题,开辟哪些新领域。
敦煌留存的禅籍写卷计有300余件,分属百余种文献,事关禅宗经典及其注疏、早期禅宗语录、禅宗灯史、禅僧偈颂铭赞等众多内容,《敦煌写本禅籍辑校》撷取其中与禅宗史、禅宗思想研究密切相关的38种重要文献进行辑录和校释。这些文献大多虽早已引起国内外学术界的重视,但由于各种原因,系统的整理刊布尚付之阙如,前有日本学者田中良昭《敦煌禅宗文献的研究》,后有姜宗福《敦煌禅宗文献研究》、黄青萍《禅宗北宗文本的价值及禅法》、韩传强《禅宗北宗敦煌文献录校与研究》等,但收录文献有待丰富,从校勘学上讲,由于照片不清等技术原因或其他原因,鲁鱼亥豕时有所见。就本人的观察所见,《敦煌写本禅籍辑校》不论在文献收录还是在校勘方面,都在前贤的基础上有较大进步,所作录文、校勘等严格遵循文献整理的学术规范,所整理的文献数
本书稿是邬可晶近先生从近10年来所写的研究出土战国秦汉文字资料与传世文献的文章(主要为2018年9月之前正式发表)中精选出的30篇。书稿内容丰富,涉及战国秦汉古文字、古汉语、古文献等领域。
汉字产生和演变的历史,早可上溯至六千多年前仰韶文化的饰纹和刻书符号。然从严格意义上说,中国文字的定型当在上殷商时期的甲骨文。此前应属草创阶段。周继殷而王天下,此后八百余年,汉字历经了西周、春秋、战国时代的钟鼎文、石鼓文及不同诸侯国流行的〔一字数形,随意增省〕的形形色色的籀文,至秦始皇统一为小篆。全国始有了统一的文字。汉兴后的四百余年间,汉字又经历了一次脱胎换骨的〔隶变〕。这是一个由篆书逐渐演进为隶收的过程,是中国文字和书法史上*创时代意义的变革。其特征为〔简省笔划,划圆为方,划转为折〕。这一变革,突破了汉字象形、指事、会意等的造字准则。如此,隶书较之以前的各种书体便更加符号化,定型化,成为了一种结构规整而风格庄重的书体,盛行于两汉、魏晋。〔隶变〕的创时代变革,不仅成就了
现有秦简算书有北京大学藏秦简《算书》《田书》(2012~2023年刊布)和岳麓书院藏秦简《数》(2010~2022年刊布),本书校释2023年以前刊布的秦简算书文献。秦简算书真实地反映了中国传统数学在战国晚期至秦代的发展状况,是研究中国古代数学的第一手材料,在数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极具研究价值。本书汇集了2023年以前所见秦简算书文献,把秦简算书置于中国数学史的大背景下,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开展跨学科研究,在简文释读、简文句读、简文释义、简文今译等方面有新突破,在疑难古算用语诠释、疑难算理算法阐释、疑难算题解读、传世文献讹误校正等方面有新进展。本书的研究成果可供中外学者进一步研究之用,可供传承和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之用。
本书以2024年之前出土并已正式公布的战国秦汉简帛书籍为叙录对象,涉及敦煌汉简、居延汉简、悬泉汉简、银雀山汉简、北大汉简、乌程汉简、天回汉简、睡虎地汉简、马王堆帛书、睡虎地秦简、北大秦简、郭店简、包山简、望山简、新蔡简、上博简、清华简、安大简等等,按照传统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进行分类,并对子部做出调整(如析出墨家),以书籍写作时间或出土先后为序,一般先描述其出土信息,然后着录其简帛形制、字数等,再叙述简帛文献的基本内容,记录原简收藏地,然后对具体文献的数据价值和学术价值进行评价。或引述各家意见,或申述自家判断,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皆有文献可征。总体而言,本书对目前已刊布的简帛书籍文献进行了系统全面的着录,将大大便利简帛研究及相关学科研究的开展与推进。
现有秦简算书有北京大学藏秦简《算书》《田书》(2012~2023年刊布)和岳麓书院藏秦简《数》(2010~2022年刊布),本书校释2023年以前刊布的秦简算书文献。秦简算书真实地反映了中国传统数学在战国晚期至秦代的发展状况,是研究中国古代数学的第一手材料,在数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极具研究价值。本书汇集了2023年以前所见秦简算书文献,把秦简算书置于中国数学史的大背景下,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开展跨学科研究,在简文释读、简文句读、简文释义、简文今译等方面有新突破,在疑难古算用语诠释、疑难算理算法阐释、疑难算题解读、传世文献讹误校正等方面有新进展。本书的研究成果可供中外学者进一步研究之用,可供传承和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之用。
《出土文献研究》创办于1985年,为国内早的以出土文献为研究对象的专业辑刊。本辑共收录论文40余篇,内容涉及甲骨、青铜器、简帛、敦煌文献、墓志等多种出土资料,包括新近刊布的长沙走马楼西汉简牍等,研究既有文字学上的探讨,又有文献学、史学等方面的考察,由此可以一见出土文献研究的新进展。
《商周图形文字编》得到*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民俗典籍研究中心资助立项。此书是著名文字学家王宁教授的弟子经数年的收集、研究、整理编写而成。全书将商周时期的图形文字尽可能全面的加以收集鉴别,取其精品集于一编。这不但是古文字学习和研究的重要资料,也是书法学习和研究的重要对象。此书的编纂成功,得到了文字学界专家的广泛好评,她的面世,文字学界和书法界将获益匪浅。
20世纪初以来,秦汉时期简帛及其他出土文献资料持续大量涌现,源源不断地为秦汉历史文化研究提供新材料,刺激形成新课题。本书旨在促使秦汉史研究扭转碎片化的趋势,为未来的研究设立 高的起点和提供 广阔视野,同时也将方便不同领域的学者了解出土文献与秦汉史研究的主要课题、方法和所取得的成果。全书分为文字发展、文书行政、律令法系、徭役制度、军事制度、政区地理、时间秩序等九章,分别由九位出土文献与秦汉历史文化研究领域具有代表性的新锐学者撰写。梳理该领域的主要出土资料和研究进展,归纳核心问题,阐发自己的 研究见解,力求揭示利用出土文献资料已在秦汉史研究的各领域中取得何种新认识,可以提出哪些新问题,开辟哪些新领域。
反映了中国文字和中国书法在秦至两汉魏晋这个大变革时期的生动面貌,读者不难从中发现中国文字和书法的衍变脉络和发展线索。该套丛书为8开全彩版印刷,每页均附释文
该稿属《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集刊之第七辑,也是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成立十周年纪念文集。书稿内容涵盖丰富,涉及甲骨文、金文、楚简、秦简、汉简、帛书、石鼓文敦煌佛经等方面的字词考释与校读札记,是出土文献与古文字领域的*研究成果,便于研究者得以接触学术界的研究前沿,并促使研究的进一步深入。
《英藏黑水城出土社会文书研究:中古时期西北边疆的历史侧影》是一部系统研究英国藏黑水城社会文书的学术著作,通过挖掘、分析英国藏黑水城出土社会文书中的珍贵史料,从地理环境变迁、边疆开发和经略、丝绸之路上的商贸活动等方面,深刻阐述了中古时期西北边疆的演变历史。
本书是2019年11月2日 4日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与历史学系共同举办的届 出土文献与中国古代史 学术论坛暨青年学者工作坊的论文集。本书共收录论文32篇,分甲骨卜辞及商周文字、西周铜器铭文、东周铜器铭文、清华大学藏战国竹书、其他战国竹书及综合研究、秦汉简帛等七个专题,涉及古文字学、古典文献学、历史地理等多个研究领域,对于促进各学科交叉研究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简帛学理论与实践》由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与 简帛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简帛学理论与实践》第二辑收入“首届中日韩出土简牍研究 论坛暨第四届简帛学的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开幕式致辞4篇,会议专题论文33篇,会议综述1篇,共38篇,涉及“中日韩新出简帛介绍与整理研究前沿”“简帛整理的 统一标准制定与研究”和“简帛学理论的总结与创新”等主题,集中展示和反映了当前中日韩三国出土简牍研究的新成果。
《出土文献研究》是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主编的系列学术集刊,主要收录出土文献相关研究领域的学者论文,内容包括甲骨、金文、简帛、玺印等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
该书取材于新见的先秦时期青铜器铭文拓本,字形收录是穷尽性的,而且均出文例,兼有单字索引功能,并突出考证性案语。该书是一部溶学术与实用为一体的古文字工具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