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8月,长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长沙五一广场东侧稍偏南位置的一口井窖中发掘出6862枚东汉简牍。该批简牍形制多样,内容丰富,涉及当时的政治、经济、法律、军事诸多领域。《长沙五一广场东汉简牍(陆)》共收录长沙五一广场井窖遗址出土简牍四百五十枚,包括简牍图版、释文注释及相关附录。图版部分包括彩色及红外线的原大照片,释文部分含整理序号、释文及相关按语,附录含未见字迹简牍序号表、简牍编号及尺寸对照表和异体字表。
本书收入甲骨文出土以来所有能见到的资料,考释文字吸取了学界的研究成果,是甲骨文研究集大成之作。该书与学界号称鼎足之作的《金文编》《战国文字编》一样,可供从事历史文献、古代史、考古、文字学、书法、篆刻等方面的工作者使用,是一部融学术与实用为一体的大型古文字工具书。
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成立于2008年9月,是一个将出土文献的研究与保护工作合而为一的校级科研单位。本辑清华简收录《后范》篇。《后范》凡一百三十余简,每简下端有编号,为内容基本完整的佚书。全篇藉托“后曰”,论述为政之五纪,且以礼、义、爱、仁、中与五色、度量衡、人体部位、星辰历象、人事行用、祭祀对象等相配,与《尚书·洪范》颇为类似,故拟今题。篇中有后稷播百谷等内容,篇末又有“后歌曰”,与《尚书·尧典》及《皋陶谟》内容都有相似之处。又论及十二地支、《尔雅·释天》“正月为陬”等十二月名及二十八宿名称,并与六甲时日、祭祀神祇、星辰历象相配。篇中还有还有黄帝战蚩尤等内容。总之《后范》内容丰富,是研究先秦思想史、学术史的重要材料。
墓志,其上一般首先记载墓主的姓名、籍贯、家世谱系,再记其生平事迹、官职履历,并颂扬其政绩德行, 记其卒亡时间、卒亡地点,以及葬地等重要信息,内容 丰富。社会上稍有地位的人,去世后其后嗣会请文人学士为其撰写墓志,以表彰其先人,因此作为真实记载去世者姓名、家世和生平史略的文字性实物资料,墓志可为研究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书法、艺术、民风、民俗等方面提供 珍贵的文字性实物史料,不仅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还具有独特的文学价值、石刻艺术和书法价值。 本书收录的厦门大学东南亚研究中心/南洋研究院所藏陈盛明辑录的《闽人墓志拓本集》四册为 正式公开出版,内容 大多数涉及闽南人士,其中属于华侨及侨眷的近二十种,可为研究闽南华侨提供基础性的资料,同时能够起到证史、补史的作用,有助于促进相关领域 深入
《吐鲁番出土文书字形全谱》系 出版基金资助项目、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直接资助项目。由我国 文献学专家、西南大学博士生导师张显成教授带领团队历时十年完成。 本字形谱对吐鲁番文书文字字形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梳理,字头以《说文》为序,每一个字头下有字频、字形、辞例和出处。收字材料全面,入编材料囊括了现已公布的所有大宗吐鲁番出土文书。项目正文共收字头近3000个,另还将未入编的模糊字残损字100多个附于正文后。通过认真查核文书照片(图版),做出 释文,全面反映了吐鲁番出土文书文字的面貌。收字形体清晰保真,项目以形体完整、特征鲜明、笔画清晰为原则,严格按照原书图版取样,经计算机处理,尽量保持文字原形原貌。同一字头下凡构形有差异者,则尽量录入。所列的每一个代表字形,均是运用现代电脑技
......
简帛学是20世纪创建并取得丰硕成果的一门重要学科。百年来发现的大量简帛,弥补了传世文献资料的不足和缺失,勘正了传世文献的误记或谬篡,是研究中国古代政治史、法制史、经济史以及语言学、文学、哲学、地理学、军事学乃至天文学等学科的重要资料,极大地促进了中国多种学科的发展。本书全面展示百年来出土的所有简牍与帛书概况,包括出土地点、数量、形制、主要内容等,解析简帛自身包含的各种规律,包括材料应用的规律、文字演变的规律、符号应用的规律、编联形式的规律、典籍及文书分类的规律、收藏保护的基本常识等,以及百年来特别是1949年以来简帛研究的曲折历程,各种观点的交锋,代表人物等。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玖)》共收录简文四种五篇,都是前所未见的佚文。《治政之道》篇与第八辑《治邦之道》思想内容相关,字词运用一致,根据竹简保存的相关信息综合判断,二者可合而为一,是一篇罕见的政论长文。《治政之道》主张为政自上始,治政之要在于兴人,而兴人的标准是贤德等,其观点多与儒家思想相合,也呈现出诸家融合的特点。《成人》篇以“成人”应对“王”问的形式,论说法律制度的意义、司法原则以及断狱程序等内容,主张“德政亦用五时”。《廼命》二篇是诫命之辞,内容相互关联,根据诫命对象,各有侧重。《廼命一》诫命嬖御群臣要忠君勤事、言语谨慎,勿强取豪夺,以保其室家。《廼命二》诫命昵因群父兄弟要戮力同心、相收相恤,靖共公事、尽心相上等。《祷辞》篇与第三辑《祝辞》相类,皆系祭祷之辞,记录了八类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玖)》共收录简文四种五篇,都是前所未见的佚文。《治政之道》篇与第八辑《治邦之道》思想内容相关,字词运用一致,根据竹简保存的相关信息综合判断,二者可合而为一,是一篇罕见的政论长文。《治政之道》主张为政自上始,治政之要在于兴人,而兴人的标准是贤德等,其观点多与儒家思想相合,也呈现出诸家融合的特点。《成人》篇以“成人”应对“王”问的形式,论说法律制度的意义、司法原则以及断狱程序等内容,主张“德政亦用五时”。《廼命》二篇是诫命之辞,内容相互关联,根据诫命对象,各有侧重。《廼命一》诫命嬖御群臣要忠君勤事、言语谨慎,勿强取豪夺,以保其室家。《廼命二》诫命昵因群父兄弟要戮力同心、相收相恤,靖共公事、尽心相上等。《祷辞》篇与第三辑《祝辞》相类,皆系祭祷之辞,记录了八类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玖)》共收录简文四种五篇,都是前所未见的佚文。《治政之道》篇与第八辑《治邦之道》思想内容相关,字词运用一致,根据竹简保存的相关信息综合判断,二者可合而为一,是一篇罕见的政论长文。《治政之道》主张为政自上始,治政之要在于兴人,而兴人的标准是贤德等,其观点多与儒家思想相合,也呈现出诸家融合的特点。《成人》篇以“成人”应对“王”问的形式,论说法律制度的意义、司法原则以及断狱程序等内容,主张“德政亦用五时”。《廼命》二篇是诫命之辞,内容相互关联,根据诫命对象,各有侧重。《廼命一》诫命嬖御群臣要忠君勤事、言语谨慎,勿强取豪夺,以保其室家。《廼命二》诫命昵因群父兄弟要戮力同心、相收相恤,靖共公事、尽心相上等。《祷辞》篇与第三辑《祝辞》相类,皆系祭祷之辞,记录了八
《安徽大学藏战国竹简(一)》收录安徽大学藏战国竹简中的《诗经》部分,共93枚竹简,包括原大和放大的竹简照片,释文注释,安大简《诗经》与《毛诗》的对照表、诗句韵读、字形表及竹简信息表等。
本书分上、下两编,共三本,收录了截至2016年湖北各地出土或发现的有商周时期文字的资料,主要为青铜器及竹简等。其体例,按地区罗列,分地区、县市、出土地点、器名。所取资料,基本以 著录或铭图、器图较清楚者为主。
......
该书以《郭店楚墓竹简》《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一—九)和《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壹—伍)中的全部楚竹书文献为研究材料,在充分吸收既有文字考释等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系统梳理、通释出土战国楚竹书文字字义。内容具体包括序言、凡例、部首索引、正文、材料出处简称与全称对照表、引证文献简称与全称对照表、笔画索引、参考文献和后记等几部分。
悬泉汉简出土于汉代敦煌郡效谷县悬泉置遗址。悬泉置遗址发掘于一九九〇年至一九九二年,曾被评为一九九一年和“八五”期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二〇一四年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公布为世界文化遗产。该遗址出土各类文物七万余件,其中出土汉简三万五千余枚,有字简二万三千枚,经过整理者一万八千枚。该遗址地处中西交通和丝绸之路的大道上,是迄今为止发现的规模优选、保存最为完好、出土文物最多的我国汉晋时期的邮驿机构。悬泉简中最早的纪年为汉武帝元鼎六年(前一一一年),最晚的纪年为东汉安帝永初元年(公元一〇七年),前后跨越二百一十八年。其内容大致涉及这二百一十八年及其前后若干年的历史史实,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民族、社会以及边地风情、日常生活等。尤以邮驿交通和中西文化交流的资料见长,是两汉丝绸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