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28年迄今,殷墟科学考古发掘已有九十年的历程。其间积累了大量的考古材料,包括数量庞大的骨、角、牙、蚌器。本书共选取200余幅照片,分门别类,并配以详细的文字说明。所选器物或为制作精美、工艺精湛的礼仪性用品,或为形态多样、功能齐备的武器,或为看似普通却实用性强的工具,还特别选取了骨器制作工具,此外还有少量甲骨、动物遗存标本等。借此,希望能较为全面地反映殷墟骨、角、牙、蚌器制作和使用的面貌,以及它们在殷墟先民生活中的意义。
出土于河南省安阳市西北五里小屯村的商代甲骨文是现今所存的中国最早的系统文字,是后世篆隶楷之先宗,文字统一前的雏形,历代书契之鼻祖。洋洋数十万字,浩翰的骨林书刻艺术为世界书法艺术史中所罕见。这一的瑰宝,对研究中国书法篆刻艺术史的发展流变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本编收集出土的可靠考古资料,以文字清晰,具有时代特色、书法上乘者为准则,分别从十六万版商代甲骨文中精选出一部分,约单字上千,重文越六千,照相放大,供书法篆刻、艺术专家以及爱好者研习,从中可以窥见甲骨文字放大后的端倪,妙不可言。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3)》共收入6种8篇清华简文献,分别是已失传两千多年的《傅说之命》3篇、《周公之琴舞》、《芮良夫毖》、《良臣》、《祝辞》以及《赤鹄之集汤之屋》。这批文献的整理公布,将会对历史学、文献学、文学史、思想史等领域的研究提供宝贵的*手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