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8月,长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长沙五一广场东侧稍偏南位置的一口井窖中发掘出6862枚东汉简牍。该批简牍形制多样,内容丰富,涉及当时的政治、经济、法律、军事诸多领域。 《长沙五一广场东汉简牍(拾)》共收录长沙五一广场井窖遗址出土简牍五百枚,包括简牍图版、释文注释及相关附录。图版部分包括彩色及红外线的原大照片,释文部分含整理序号、释文及相关按语,附录含未见字迹简牍序号表、简牍编号及尺寸对照表和异体字表。
2010年8月,长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长沙五一广场东侧稍偏南位置的一口井窖中发掘出6862枚东汉简牍。该批简牍形制多样,内容丰富,涉及当时的政治、经济、法律、军事诸多领域。 《长沙五一广场东汉简牍(玖)》共收录长沙五一广场井窖遗址出土简牍六百枚,包括简牍图版、释文注释及相关附录。图版部分包括彩色及红外线的原大照片,释文部分含整理序号、释文及相关按语,附录含未见字迹简牍序号表、简牍编号及尺寸对照表和异体字表。
《江西宋代纪年墓与纪年青白瓷》为江西省近年来宋代纪年墓报告合集,有些内容已经发表,但是《江西宋代纪年墓与纪年青白瓷》仍然有它的学术意义,以专题报告集的形式出版,有利于集中而全面地展示近若干时间以来江西省在宋代纪年墓考古所做的工作,同时,它的推出也必将对学术界重新从整体上考察江西省宋代考古在全国宋代考古中的学术地位提供有益借鉴。
浙江是我国瓷器的发源地和青瓷的主要产地,迄今已发现古窑址近二千多处,从而构成了上起商周、下至清代的庞大瓷窑体系。自东汉成熟瓷器创烧后,制瓷业发展迅速,在长达一千五百余年的瓷业史中,出现了越窑、瓯窑、婺
《河姆渡文化精粹》展示了近30年河姆渡文化考古新发现,内容涵盖了玉石器,骨、角、牙器,木器,陶器,木构遗迹等。另附有英文及繁体对照。《河姆渡文化精粹》是由文物出版社出版。
《长沙重大考古发现》由长沙市文物局编。
强调陶瓷器物的功能效用与形式美感融合为一体,使一件陶瓷器物既是实用的,又是美观的,这种创造思想在日本古代陶瓷发展史就可以清楚地看到具体表现。实用和美观是存在着矛盾的,但同时二者又是相互融合的,可以构成和谐的统一体。在我们大量接触和分析陶瓷制品时,可以清楚地看到,完全符合实用要求的造型,在形式结构方面已经初步具备了美的因素。可以这样讲,实用功能的合理是构成陶瓷器物形式美的一个重要条件,再经过陶艺家在这一基础上的整合,突出风格特点,赋予不同个性。 日本陶瓷艺术保持自己的特点,在现代陶瓷创作设计中,仍然坚持实用与审美的结合,没有随着西方现代陶艺的发展亦步亦趋,而是继承了传统陶瓷艺术的理念,并加以发展和丰富,对我们应该是有所启示的。我们在吸取和借鉴西方陶瓷艺术的同时,也不应忘掉日
《吉金:明清铜炉特展》收录大量明清铜炉精品,汇集成册,并举办相关的展览。收录铜炉以造型、款识、用途等多个角度展现出明清两代铜炉发展的整体脉络,将明清铜炉文化体系做了一次较为完整的梳理。《吉金:明清铜炉特展》收录了此次参展的所有明清铜炉佳作,并将其特点、演变、用途等特征进行具体介绍,也涵盖了对特殊皮色、工艺、款识等知识点的普及,具有很強的实用价值。
本书内含甲骨文集联和集诗。集联部分,每页各两对;集诗部分,每页各一首。诗联左侧用行楷书注明释文及出处,扉页有吴湖帆楷书题签,叶恭绰、容庚、商承祚先后作序及简经纶自序。
本书是以 海上丝绸之路文物精品七省联展 为基础而出版的一本专题性图录。全书主要包括 两个部分,其一是有关海上丝绸之路的专题性研究论文7 篇,试图从不同方面阐述不同地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和繁盛情况;其二是精品文物图版及文字介绍,从远古到明清,共分为四个单元,这些精美的文物,诠释了各个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情况,体现了海外贸易的交流和发展。全书内容丰富,既有专题性论文 ,也有各类精美的文物图象,图文并茂,是一本反映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繁荣面貌的精美图录。 作为本书主体内容的第二部分集中展示了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广西和海南七省近50 家博物馆有关海上丝绸之路的馆藏珍品,共收入了从新石器时代到清代的255 件文物图录。本书采用特大16 开的宽幅,高品质的铜板纸,精致的美术设计,全彩逼真地表
《中国陶瓷史》是中国硅酸盐学会邀请全国各方面的陶瓷专家,用了几年时间集体编写而成的。中国是世界著名的陶瓷古国。这本书在一九七九年初稿完成之后,经过多次修正、补充,才在最近定稿。长期以来,我国陶瓷工作者和陶瓷爱好者都迫切希望有一本我们自己编写的《中国陶瓷史》,现在这个愿望终于实现了。这本书的出版,是我国陶瓷界的一件大事,它将引起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关切和注视。 但是,在我们国内关于中国陶瓷历史的著作极少,相反,国外学者在这方面却有很多专著,这是一种很不正常的现象。建国以来,在新中国文物考古工作日益发展的情况下,新发现的材料越来越多;在全国陶瓷工业蓬勃发展的今天,也有许多新的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总结。广大从事陶瓷科研、生产、设计、教育以及文物、考古、历史研究和工艺美术等工作者都迫
《考史游记》是日本京都学派代表人物桑原骘藏1907年前后于中国访古考察时的成果,主要由《长安之旅》、《山东河南游记》和《东蒙古纪行》三个部分组成。此书详细记述了,作者所探访的一些重要史迹,包括古建筑、陵墓、碑碣等,记录了所经之地的山川景物、风土物产及政治、经济、交通、文化等社会状况,并配有三百余幅珍贵照片或插图,是一部学术价值、文献价值极高的访古考史游记,一直被日本学界视为游记中的典范之作。
《故宫文物避寇记》记述的是1931年至1948年间,因日寇入侵中华大地,故宫博物院各位同仁戮力同心,使得文物安然南迁,辗转上海、南京、四川等地,最终回到北平(今北京)的情形。
《云间雪鸿--上海松江区博物馆藏近代尺牍诗札》包括上海松江区博物馆所藏近现代尺牍诗札数百件,内容丰富,是研究松江地区乃至江南地区近代尺牍、诗札的一手资料,具有很高的艺术性、资料性。不仅是研究地方诗书文化、记录乡贤往来的重要材料,也是了解晚清民国江南社会文化状况的一个重要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