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采用“志”和“纪事”的体裁,以整理和保存历史资料为基本任务,为今后编写校史奠定基础。此次编纂工作坚持尊重历史、实事求是的原则,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力求客观辩证地反映史实,体现学校不断积累与发展的客观规律;坚持全面再现的原则,尽可能完整地展现学校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尽可能全面地反映学校教学、科研、医疗、管理与服务各方面的发展状况;坚持突出重点的原则,充分关注师生,关注教学、科研,着重反映重大历史变迁、重要事件与人物、重要办学思想与决策、重大成果等;坚持团结向前的原则,充分尊重各种意见,求同存异,放眼未来。
2004年秋季,来自海内外的60余位中国古代史研究者聚首丽娃河畔,共同探讨“社会与国家关系视野下的汉唐历史变迁”问题。鉴于“国家与社会关系”分析命题的西方背景,很多学者在运用这一命题时,都预设了社会与国家相对立的模式,暗含了将社会视为正面的积极的,将国家看作负面的消极的这样一种价值评判。迄于,社会共同生活最重要的形式仍然是国家。只要不先存结论,不预设前提,以客观科学的态度研讨汉唐历史变迁中的社会与国家,相信会有新的发现。
陈寅恪有着深厚的国学根底,他接受了严格的西学训练,他的新考据学方法,丰富和发展了中国传统文献研究方法,在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方面具有重大意义。陈寅恪与王国维、陈垣等形成了中国史学史上具有代表意义的“新考据学派”。他研究的范围涉及中古史、宗教史、蒙古史、敦煌学等多个领域,均取得了不少开创性的成果。陈寅恪被牛津大学评为“秀的中国学者”。本书对其学术成就、治学特色以及师友关系等进行了比较深刻的阐释,提出了一些新的见解。内容丰富、语言生动,为进一步研究陈寅恪提供了新的视角,不失为一部富有特色的了解陈寅恪生平及其学术成就、中国文化精神的著作。
“四书”采用“志”和“纪事”的体裁,以整理和保存历史资料为基本任务,为今后编写校史奠定基础。此次编纂工作坚持尊重历史、实事求是的原则,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力求客观辩证地反映史实,体现学校不断积累与发展的客观规律;坚持全面再现的原则,尽可能完整地展现学校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尽可能全面地反映学校教学、科研、医疗、管理与服务各方面的发展状况;坚持突出重点的原则,充分关注师生,关注教学、科研,着重反映重大历史变迁、重要事件与人物、重要办学思想与决策、重大成果等;坚持团结向前的原则,充分尊重各种意见,求同存异,放眼未来。
根据英国塞德维克和杰克逊出版公司1914年增订版出版
《白话释迦牟尼百行传》是通过释迦牟尼世世代代宿世的故事来揭示佛教的不道轮回、因果报应、布施利人等思想,通过讲故事劝人入佛向善。这一百零八节,有四大特点:通俗易懂,情节生动,诗词优美,干脆利落。这部内容极其丰富的经典包含了极其深奥的学问。用故事的形式介绍佛祖释迦牟尼宿世各代的经历。书中叙述了数百个故事,大都以释佛向弟子们口授形式讲出。其内容丰富,生动感人,使读者能够从中得到某种借鉴或启迪,有的可以提醒世人分清善恶。
商品名称: 道德经+黄帝内经+山海经+周易 共4册 博库网 开本: 其他 作者: 编者:李叶 页数: ? 定价: 300 出版时间: 2014-10-01 ISBN号: 9787550237056 印刷时间: ? 出版社: 北京联合 版次: 1 商品类型: 图书 印次: 1
《元代汉人世侯群体研究》细致罗剔史料,用心体察,对汉人世侯的夷夏观等思想文化方面的问题作了新的探讨。注意从宋人史籍中搜集史料,将汉人世侯及蒙元最高统治者对世侯的任用与金向宋的归明人及宋统治者对归明武装集团如李璃等人的控制模式,作比较研究。是对世侯集团诸层面作了比较系统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