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历史,用鲜血写就,几多慷慨,几多悲壮; 有一种胜利,用生命铸成,几多豪迈,几多辉煌。 他们在战火纷飞的年代里,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中,运筹帷幄、叱咤风云;他们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戎马倥偬,满身征尘;他们在群雄四起、局势动荡的年代里,始终为了维护共同的信念,坚毅卓绝,倾尽全力……《开国元帅的故事》丛书中收录的人物,都是在创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伟大斗争中和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事业中立下了丰功伟绩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涌现出来的风云人物中的出类拔萃者。有着不同的身世背景,有着不同的征战经历,有着不同的性格喜好。
本书稿为煤炭勘查地质专业野外作业的指导用书,书稿中详细介绍了地质填图、坑探工程、钻探工程、煤样与煤质评价、综合地质编录等内容,专业性强,配有较多图表,具有很强的指导实践的作用。
%26nbsp;%26nbsp;张发奎是国民党陆军二级上将,曾任国民党陆军总司令。抗日战场上,他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率部参加了多次战役,英勇果敢,是国民党军中难得的军事人才。本书用十章的篇幅为
陈赓和周逸群、卢冬生同船离开汕头,历尽千难万险到达上海。这时已是一九二七年十月中旬。他们在上海找到党,是经过陈赓的爱人王根英的帮助。王根英于一九零六年出生在上海郊区的一个贫农家里,十一岁就到日商恒丰纱厂当童工(以后又转到英商怡和纱厂)。一九二五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五卅”运动积极参加者。她在厂里长期领导女工进行斗争,成为厂内外女工热爱的群众领袖。一九二六年十月至一九二七年三月间上海工人举行的三次武装起义,她都积极参加了。一九二七年三月,第三次武装起义胜利后,上海特别市临时政府宣告成立,她当选为市人民委员。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王根英遭到国民党警探、租界巡捕的追捕,被迫转入地下。这年四月,她作为上海党的代表,前往武汉参加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她在上海就与陈赓
蒋百里(1882-1938),民国有名军事理论家、军事教育家。1901年留学日本陆军士官学校。1912年出任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校长。1919年,随梁启超等赴欧考察。先后辅佐过蔡锷、黎元洪、吴佩孚、孙传芳
《黄克诚自述》自1994年10月出版,重印三次,在社会各界产生较大影响。书中部分内容被收入中央军委审定的《黄克诚军事文选》。 本次再版,我们在原“自述”的基础上,增补了三篇谈话和一些历史图片。三篇谈话均出自黄克诚口述。一篇是他1959年在庐山会议的发言,另外两篇是他20世纪80年代关于毛泽东和林彪评价问题的两次谈话。三篇谈话均选自《黄克诚军事文选》,我们对文字进行了校订。历史图片均由黄克诚子女提供。 再版后的《黄克诚自述》,可以帮助读者更全面了解这位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的不平凡经历和为党做出的伟大贡献,更深刻体味他那博大胸怀和一贯坚持的求真务实精神。
本书作者沈醉,18岁起就加入了刚刚创立的军统,并在其中度过了他生命中的第二个18年。他亲眼见证了军统的草创、壮大、缩编、败逃,自己也从线的“行动组”,辗转做到军统总务处长,又被“发配”到云南。他个人的经历,就是军统兴衰的缩影;他笔下的军统,是对已刻在自己生命中一段漫长歧路的冷静反思。每一段内幕,都是一份无法释然的记忆。
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 80周年。本书重点描写了担任红军总司令的朱德在长征期间的人生经历,展现了他对中国革命作出的伟大历史贡献。 从 1934年10月到1936年10月,整整两年时间,朱德经历了红军长征艰难曲折的全过程,是长征领导人中走的路又多、经历的磨难更多的一位。从一方面军突围转移,到一、四方面军懋功会师,再到二、四方面军甘孜会师,最后在西北实现三大主力的大会师,他作为红军总司令,始终挺立在这支钢铁队伍的前列。在革命濒于绝境的危急关头,他坚定不移地拥护毛泽东的正确领导。在张国焘分裂红军后,他身陷逆境,却能如中流砥柱,稳若泰山,维护革命队伍的团结,化险为夷,完成把红军三大主力会合在一起的历史使命。 本书结构合理,语言简练,细节曲折生动,较好地刻画了朱德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形象,有较强的可读性。
本书反映了王震前半生为新中国的建立和巩固浴血奋战、戎马生涯的传奇经历,包括苦难的童年、艰苦卓越的战争岁月、屯垦戍边的光辉业绩。本书作者运用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和对王震的访谈记录等手资料,全面生动的刻画了王震这一传奇人物的战斗历程,再现了王震从一个农民的儿子成长为一名共产主义战士,中国人民解放军将领的奋斗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