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提时代,他仅仅想成为一名秀的骑手,想赢得世界锦标赛。但他的所作所为远远了这些“狂野”的梦想:他在锦标赛中占据优势;打破了一个又一个纪录;不断地挑战极限;重新塑造了摩托车运动;引导了新的潮流…… 他已经成为摩托车界的,MotoGP的人物,摩托车赛的。 他所向披靡,无往不胜。 至2002年,年仅23岁的他已经囊括了125cc组、250ccN、500cc组以及MotoGP等各项比赛的。 他无论是在阿普利亚、本田还是雅。马哈队都获得了空前的胜利。 他游离于传统观念之外,掀起了摩托车赛的革命,成为这项运动的偶像。 他的拥趸者自始至终追随于他,视他如摇滚明星。 他的崇拜者涵盖年轻女性、成年母亲、青年人、年长者、摩托车爱好者以及普通观众。成百上千的支持者涌入赛场追随他,无数人从世界各地通过电视观看他比赛。 2005年5月,他获得
《五百罗汉之谜(全彩)》以罗汉为开端,从介绍罗汉起源一直到佛教的宗派传承,洋洋洒洒间。带出十六罗汉、十八罗汉、五百罗汉、八百罗汉的相应解释,具化为佛陀、菩萨、僧信、与佛结缘的人物和形形色色的佛教人物。 作者通过一个个美丽动人的传说和一个个佛教典故来深入浅出地诠释深奥佛法的传布、佛教宗派的发展与传承。《五百罗汉之谜(全彩)》对大量的资料进行了筛选,精心构建了一座人们可以轻而易举地跨越的通向佛法之桥。 《五百罗汉之谜(全彩)》分为罗汉入门、佛陀与菩萨、佛法的传布、佛教宗派传承、佛教人物五个章节,以此框架,用流畅生动的语言系统地介绍了有关罗汉、有关佛教的基础知识,为读者展示了一幅佛教知识的图景,非常适合于想要了解佛教的初学者,也能使的佛教学者受到启发,从中有所体悟。
艾布哈尼法(700~767),学者、法学家。教逊尼派哈乃斐教法学派创始人,居于四大教法学家之首。他的学说灵活、宽容、公正,受到人们的爱戴,系位且是影响力的法学家。本书作者通过细腻的文笔讲述了艾布哈尼法的出身、求学和走上讲坛的过程,以及他的政治生涯。
特蕾莎修女的本名叫艾格尼丝·龚霞·博杰舒,她1910年8月26日出生于奥斯曼帝国科索沃省的斯科普里阿尔巴尼亚裔人的天主教家庭。在家庭的影响下,特蕾莎修女从小就有一颗火热的爱心,她穷其一生都在为贫穷人中的最贫穷、最孤苦的人服务,她不仅给了他们食物、衣服、住所,更重要的是她给了他们纯洁的爱和人的尊严……她的爱心感动了世界上不同阶层的人,影响了数以万计普通人的生活和命运。她创建的仁爱传教修女会有四亿多美金的资产,但特蕾莎修女在去世的时候却只有一双凉鞋和三件旧衣服,还有一张受难像。2009年10月4日,诺贝尔基金会将特蕾莎修女评选为“诺贝尔奖百余年历受尊崇的三位获奖者之一”。 本书以生动而细腻的文笔,书写了特蕾莎修女而传奇的一生。就像特蕾莎修女在一生中经常提到的“爱,直到成伤”、“爱是没有界限的”、
她虽然出身寒微,却救人无数。怀着对天主的信仰和对人性的尊重,她确实影响了全世界,使其在许多方面有所改变。虽然她从未治理国家或统领军队,但她不愧为一位世界。她和她的追随者以慈悯的精神,去帮助他人减轻痛苦,重建自尊,并让他们心中对未来燃起希望。 特蕾莎修女的话言犹在耳:“不要管我们做了多少,要问我们投注了多少的爱;不要问我们付出了多少,要问我们付出了多少的爱。在上帝眼中,没有一件事是微不足道的,我们奉献给上帝的刹那,立刻化为永恒。”
玄奘(602-664)是中国历史上独步千古的佛门大师。他早年舍身求法,“乘危远迈,杖策孤征”,跋涉五万余里,历经艰险,备尝磨难;他游学印度近二十载,以杰出的才华蜚声异邦;归国后,他不慕时荣,与青灯黄卷为伴,孜孜于译经传道之业,终其一生,共译出佛典75部、1335卷,无论就数量或质量言,都无愧为中国译经史之人;他与弟子共同创立的法相唯识宗,成为中国佛教八大宗派之一,其精谛妙义。遂得薪火相传。本书对其所传的唯识学、因明学思想作了深入浅出的介绍。
李叔同(1880~1942),字息霜,别号漱筒;祖籍浙江平湖,生于天津。早年曾游学日本。集诗、词、书画、篆刻、音乐、戏剧、文学于一身。在多个领域成就显著。他是中国话剧的开拓人之一,是中国舞美艺术的开拓者。他的书法“朴拙圆满,浑若天成”,自成一家。他还是个向中国传播西方音乐的先驱者,个用五线谱作曲的词曲大家,所创作的《送别歌》,历经几十年传唱经久不衰。同时,他也是中国个开创裸体写生的教师、中国现代广告人。为中国之现代艺术留下了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出家后法名演音,号弘一,被佛门弟子奉为律宗第十一代世祖。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由绚丽至极归于平淡。佛学大师赵朴初先生评价大师的一生为:“无尽奇珍供世眼,一轮圆月耀天心。”
《佛境:影响藏传佛教的奇僧》解释了人类的起源,了解了佛教在西藏的产生、磨难和发展的过程;阐释了哪些重要的人物在藏传佛教中起着重大的影响、那些的高僧大德在其中起着什么样的作用等问题。《佛境:影响藏传佛教的奇僧》由周炜编著。
《本焕长老年谱》依据本焕长老生活的年代顺序,以谱主事迹为叙事主线,在辑录谱主的生平事迹的同时,也力图显示与谱主同时代相关人物的行止与中国近现代和当代佛门的风雨变迁。《本焕长老年谱》所征引相关文献资料,均以国家正式出版物为准,避免以讹传讹,力求务实存真,有利于读者了解谱主真实的生平及时代风貌。
《赵朴初年谱》记载了朴老传奇一生。年谱分为正文、注释、附录部分。正文按年、月、日记载朴老是日主要活动,简明扼要;注释则详载活动的内容,如全文刊载朴老所写的文章、报告、诗歌、书信、序跋、题记、赞颂、碑文、悼词、对联、唁电、回向文等,以及活动中的有关人物、组织、事件等。附录是一些重要的、篇幅较大的文章汇集,供读者研究之用。《赵朴初年谱》是部较完整、系统地介绍赵朴初传奇一生的读物。它的出版,对于研究朴老对中国近现代佛教的贡献,继承和发扬佛教的优良传统,实现当代社会的和谐,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约翰班扬(又译本仁约翰,16281688)是英国著名作家。16岁时参加克伦威尔领导的议会军,战后回到家乡。他经历了漫长的信仰挣扎,最后确知自己得救并受洗,同时加入不从国教者的浸信会。随后,他开始讲道和写作,1660年因“不从国教”被捕入狱,在监狱中度过了12年多的时间,他的很多作品都是在监狱中完成的,包括《》。他一生有过两次婚姻,两个妻子都在家庭中给了他无私的帮助和鼓励。本书介绍了班扬的生平、他所代表的宗教运动及其历史背景,祈愿他的精神能给我们予激励,并带来深远的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