束景南的《朱子大传》是相关领域公认之作。它从南宋儒佛道文化交融的宏大社会背景中,采用文化还原的研究方法,对朱熹及其思想作了全新的评价。初版于是1992年,曾获中国图书奖,并得到张岱年、邓广铭、潘富恩等先生的高度评价。 朱熹是与孔子齐名的中国文化伟人,外久久期待着一部文化综合性的朱熹传问世。这部《朱子大传》是部、也是最完备的一部朱熹传记,作者潜研十载而成,张岱年先生与陈荣捷先生作序,誉之为研究朱子学与传统文化的新的重要成果。全书规模宏大,史思深沉,采用文化还原的研究方法、多层面地探讨了朱熹的一生与思想发展历程,并从而展现出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代景观。作者掌握了大量新资料,全文单征引古籍在一千余种之上,多有独到的新发现,纠正了各种流行误说。
《专科化时代的通才——1920-1940年代的张荫麟》由朱潇潇所著。 《专科化时代的通才——1920-1940年代的张荫麟》以张荫麟在20世纪20—40年代主要的学术活动为线索,从张氏求学和任教的主要场所清华大学、他所参与的各类刊物及其著述进行考察,研究中国现代历史学科的建立及其规范的过程。
作为20世纪重要的思想家之一,巴赫金正脱颖而出。他的著述涵盖了语言学、精神分析、神学、社会理论、历史诗学、价值论和人的哲学。此外,他还写出了更专门的著作,论述了活力论、形式主义以及陀思耶妥夫斯基、弗洛伊德、歌德和拉伯雷的著作。在西方的人类学家、民俗学家、语言学家和文学批评家的圈子当中,他已获得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他在这些领域里的成就的哲学基础却鲜为人知。围绕他的声誉的主要分岐仍有待于消除。
在《现代化的先驱——20世纪思潮里的群英谱》中,威廉·R.埃弗德尔构造了一段通俗而又生动的现代思想发展史——它描述了天才思想家们的生平活动与智识突破,充分再现了19世纪末巴黎、维也纳、圣路易斯和圣彼得堡等地的创新氛围。《现代化的先驱——20世纪思潮里的群英谱》曾入选《纽约时报书评》年度读物。 威廉·R.埃弗德尔自1972年起一直在纽约圣安学校教授历史,并且担任该校人文学科的教导主任。他是出版过诗作的诗人,也是《君王统治的终结》一书的作者,还曾发表过有关现代欧洲史的大量论文。
在本书,艾伯斯坦将哈耶克作品的全貌准确完整展现在了读者面前,并勾勒出其思想发展的轨迹:哈耶克最早从其良师益友路得维希·冯·米塞斯那里接触并服方膺了自由市场的理念,在此后的岁月里,哈耶克的研究遍及各个领域,他用一系列著作论证了自由社会所不可或缺的法律、政治、伦理和经济条件。其名著《通向奴役之路》于1944年出版后,在全球获得了热烈的响应,并深刻影响了20世纪后半叶的历史进程。
本书是继《先生之风》、《追忆双亲》之后,丁东先生为本社主编的第三部怀念逝者文集。 本书以怀念过世的配偶为主。全书二十四篇文章,按照逝者卒年顺序排列。编者选文的标准,不仅着眼于作者和逝者的知名度、悼文的文学性,更看重其对历史、对时代、对人性的认识价值。这一点,本书与前两本书一脉相承。 由一人之小,写社会和国家之大,曾是胡适一辈人对传记写作的追求,也是本书出版者力求达到的境界。希望读者能够通过这几本书,品味当代中国多面相的时代风云和人间冷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