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马克 布洛赫齐肩的中世纪史学大家 米歇尔 福柯向他致敬 《国王的两个身体》作者康托洛维茨 ***完整传记 忠实还原20世纪一颗杰出的头脑、一个伟大的灵魂 阅读他的一生,我们不仅会了解这个人,而且将缩短与人性的距离。 本书围绕康托洛维茨,以他的代表性作品《腓特烈二世皇帝》和《国王的两个身体》为节点,交织他那个时代的大事件,以及他所交往的德国海德堡、英国牛津和美国伯克利的知识面孔,讲述了这位伟大的中世纪史学家多彩而戏剧性的一生:他摆脱了思想的桎梏,成为世界ji的大师,在行动和思想上投身时代,以及发表他zui受赞誉的惊世之作 《国王的两个身体》。 作者勒纳耗费二十余年,致力于为传主提供一幅全面的画像,不仅深入康托洛维茨的思想,还对他的亲情、友情和爱情予以了准确而细致的刻画,不仅使读
内容简介 为什么民族国家会在全球范围内形成并迅速涌现?在当代,这一进程和战争之间究竟有何种关系?通过对世界范围内的长时段数据进行分析,本书从变化的权力构型和合法性入手,对上述问题做了回答。民族主义者在权力构型有利于他们的时候,就会建构民族国家。在帝国崩解之后,民族主义者自治的理想逐渐风靡世界,并且解构了帝国统治的合法性。本书探索了现代世界中政治发展的两大主要方面,论证了为什么民族国家形成与族群政治对于理解过去两百年间的内战与国际战争是至关重要的。
与他人建立深度关系的能力对我们的生活和工作至关重要。当身处一段深度关系中时,我们会感到自己被理解和支持。然而,有时我们会发现自己很难与他人建立深度关系,或者无法应对与他人更亲密时不可避免会出现的挑战。 事实上,所有的关系各不相同,但多数都会按照相似的模式发展。建立和维持深度关系的过程是可以描述、学习和应用的。 本书内容源自斯坦福商学院50余年经典课程“人际互动”,两位作者将人际心理学的重要核心知识点应用在5种典型的人物关系——父女、夫妻、闺蜜、兄弟、同事中,探讨了关系由浅入深的发展过程,指明了深度关系的6个特征,让抽象的关系变化看得见,帮助读者与家人、朋友和同事建立充分信任、彼此成就的深度关系。
汉娜·阿伦特是20世纪伟大而具原创性的思想家、政治哲学家和社会理论家。她的主要著作《人的境况》、《极权主义的起源》等已进入西方政治哲学经典的行列。作为一名与学术流派、政治党派及意识形态路线保持距离的独立思想家,阿伦特拥有范围持续扩大的读者。本书是西方学界较早、较著名的一部阿伦特传记性著作。作者从书面材料和那些尚健在的认识阿伦特的人那里收集资料,以传记的方式,展现阿伦特的思想发展过程,描述她的哲学、政治和文学的背景与状况,介绍了她所有的重要著作,并提示了这些著作对理论界和社会的影响,以及人们对这些著作的评价和解读。书中,还阐释了比如反犹太主义、邪恶、权力、革命、民族国家、极权主义等一些贯穿在她全部著作中的关键性概念和构思。阿伦特的故事折射着那个时代,她的著作也是为了寻求对那段历史
【书名】 大卫·休谟传 【作者】 [ 美 ] 欧内斯特 ·C. 莫斯纳 【译者】周保巍 【丛书】启真·思想家 【出版单位】浙江大学出版社·启真馆 【出版时间】 2017 年 9 月 【 ISBN 】 9787308171106 【定价】 138.00 【上架建议】人物传记 【装帧】精装 【内容简介】 大卫 · 休谟, 18 世纪英国哲学家,历史学家,经济学家。休谟建立了近代欧洲哲学史上第一个不可知论的哲学体系。 本书 1954 年出版了英文首版, 1980 年出版了第二版, 2001 年牛津大学出版社再次以平装本形式修订重印。半个世纪以来,莫斯纳的《大卫 · 休谟传》一直是这位伟大的思想家和作家的(现代) 最权威的传记。本书不仅对大卫 · 休谟的生平有详细的著述,披露了关于休谟的罕见史实,同时也还原了一
内容简介 本书全面介绍产品的设计与开发方法,涉及顾客需求识别、功能设计、原型化设计、工业设计等一系列过程,将市场营销、设计和制造融合为一套结构化产品开发方法,从真实工业实践的视角帮助读者了解产品开发的工作内容、方法、工具以及团队中的不同角色。书中每章都使用不同的产品实例进行方法阐释,同时附有练习和参考资源。本书既可作为从事产品设计与开发的工程设计人员和项目管理人员的实践指南,也适合作为产品设计和项目管理等相关专业的辅助教材。
《中国科学社会主义研究报告》(2022)为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年度研究报告的第二本,本书主要反映2021年度中国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研究的总体状况,全面展示2021年科学社会主义学科的重要研究议题、研究成果、研究重点和难点、研究展望和学科发展趋势,集中展示我国科学社会主义研究的新进展,以推动科学社会主义研究不断深入。全书分为主报告和分报告两部分。主报告为“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与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百年历程”,分报告共16篇。
1919年,鲁道夫·施泰纳创办了“华德福教育”,如今华德福教育已成为世界发展迅速的、非的独立教育运动,华德福学校遍布各大洲不同文化背景和社会价值观的。华德福教育之父施泰纳对于教育的理解来自何种成长经历?他是如何将人智学发展为一门精神科学的?克里斯托夫·林登贝格著的《华德福教育之父(鲁道夫·施泰纳)》以丰富的素材,完整展现了施泰纳一生思想发展及深化的过程,为读者理解华德福教育的精髓提供了重要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