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长长的一生(修订本)(精)》是我国有名编辑出版家叶至善先生以编年体的形式,描写叶圣陶一生事迹的传记,本书为读者写出了叶圣陶这位睿智而智慧的老人不平凡的一生与中国命运紧密相连的经历,把近一个世纪波
熊贤君编著的《晏阳初画传》以画传形式生动地记述了饮誉中外的平民教育家、乡村改造运动的倡导者与实践家晏阳初(1890-1990)。一不同寻常的百年人生,根据其活动轨迹划分为刻苦求学、法国服务华工、推行平民识字运动、开展定县实验、创立乡村建设学院和走向世界等时期,每一时期都收集到弥足珍贵的历史照片,图文并茂、生动形象地呈现了晏阳初为平民教育和乡村建设辛勤奉献的伟大精神,高山仰止,景行景止的高尚人格。
这本小册子出版后,得到了广大朗诵爱好者的关注,使我十分感动。 作为播音员、节目主持人锤炼语言功力的必修课,诗歌朗诵早就成为了训练的重要内容。但是如何训练,初学者往往找不到路径。特别是在强调了理解和感受之后怎样落实、怎样表现出来?除了遵循有声语言的基本表达规律,具体到每一行诗、每一首诗,究竟如何进行创作?我们采取了“模糊图形”的示意方法。所谓“模糊图形”,并不是朗诵过程的严格轨迹,而是一种大体的趋向与态势。可以因人而异、因时而变、因地而生、因情而动,从而产生千变万化的各种样态。它不是束缚手脚的绳索,不是消弭个性的桎梏。虽然可以模仿、体味,以利于进入创作状态,却无须亦步亦趋、不敢越雷池一步。 诗歌朗诵,是学习和继承民族文
学术研究需要凝结朝气蓬勃的学术力量,发挥团队的智慧。为了保证《中国著名大学校长书系·诚朴雄伟泱泱大风:中央大学校长罗家伦》系的学术水平,我们从全国多所大学广泛敦聘专家、学者,群策群力,共襄斯举。我们很高兴,《中国著名大学校长书系·诚朴雄伟泱泱大风:中央大学校长罗家伦》系的撰著者,都是多年来活跃在中国教育史、中国近现代史及高等教育管理研究领域术业有专攻的学者。旧友新朋,为了共同目的,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原则,讲究严谨求实的学风,不囿成说,勇于创新,各展学术个性,取得了可喜的收获。两年来,孜孜兀兀,笔耕不辍,对大学校长的教育思想及办学特色作出了新的认识,新的考辨,新的评判,新的结论,这是很可宝贵的,也是本书系可以欣然贡献于学术界和读者朋友的。
本书内容包括:章童年时期;第二章希望之光;第三章见证奇迹;第四章融入社会;第五章遭受挫折;第六章与哈佛结缘;第七章扬帆起航;第八章目美丽哀愁;第九章别样生活;第十章感动世界。
本书挑战了一个人云亦云的概念:马可·波罗是位来到中国的意大利人,在中西文化交流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作者通过对《马可·波罗行纪》展开细致入微的文本分析,从行程路线、记录内容、叙述语气、使用语汇等方面,对《行纪》的真伪加以讨论,并结合中西方蒙元时期史料,以及威尼斯中古时期档案记录等等宝贵资料,对马可·波罗及其家人的真实生活加以推演考证,非常精彩地论证了马可波罗其人、其事迹的可靠性问题。
董纯才同志是我国著名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他毕生致力于党的文化教育事业,对自然科学的宣传和普及,对革命根据地的教育建设和新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都作出了重要贡献。他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经验,对我国当代教育改革与发展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本书史料扎实严谨,叙事简洁生动,并有数十幅珍贵的新老照片与人物故事互为补充;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现了董纯才践行“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精神和献身人民教育事业的光辉历程。
《二十世纪名人自述系列:陶行知自述》分自述、我的教育观、序与跋三编,内容包括:我的生活经历和今后打算——致罗素的信、晓庄试验乡村师范学校创校概况、这一年、晓庄三岁敬告同志书等。
本书在广泛搜集史料的基础上,介绍了蒋梦麟、胡适、梅贻琦、张伯苓、竺可桢、任鸿隽、罗家伦、胡先骕这八位民国期间传奇色彩的大学校长。这些教育大家桃李满天下,他们的人格魅力在治校过程中大放异彩,他们民主治校、自由育人的光辉思想历经时代变迁,在当下依然熠熠生辉。 民国时期的大学经历了从北洋到日本侵华战争的历次政局剧变。老校长们无论在承平还是战争时期都不畏强权,广集良师,大力提倡通才教育,培养出无数英才。尤其在抗日战争的烽火中老校长们有的临危不乱,指挥若定,使治下学校弦歌不绝。八位校长中的胡先骕所掌舵的中正大学,更是在临近前线的江西从无到有创建起来,这在古今中外的教育史上也是一个奇迹。
刘雨虹先生于1969年10月底结识南先生,此后一直追随南先生。1998年,她收集资料、请相关人物回忆撰成该书,以粗略的线索记述了追随南先生左右30年的一些“边际故事”。她声称撰写此书有三个因缘,其一,记录下她直接或间接参与过的有关南先生的事情,以为有关南先生的部分真实记载;其二,与南先生有关的人多数健在,见证人多,以免人去楼空凭回忆容易真假莫辨;其三,她曾编辑过《怀师》,义不容辞地承担编撰该书的职责。该书记录了1969—1998年间发生在南先生身边的许多故事,涉及人物、事件众多,作者娓娓而谈,亲切、自然而又韵味十足,于简单中勾勒事件原委,于平淡中提炼人物个性,于生活中彰显南先生品格。
本书在广泛搜集史料的基础上,介绍了蒋梦麟、胡适、梅贻琦、张伯苓、竺可桢、任鸿隽、罗家伦、胡先骕这八位民国期间传奇色彩的大学校长。这些教育大家桃李满天下,他们的人格魅力在治校过程中大放异彩,他们民主治校、自由育人的光辉思想历经时代变迁,在当下依然熠熠生辉。 民国时期的大学经历了从北洋到日本侵华战争的历次政局剧变。老校长们无论在承平还是战争时期都不畏强权,广集良师,大力提倡通才教育,培养出无数英才。尤其在抗日战争的烽火中老校长们有的临危不乱,指挥若定,使治下学校弦歌不绝。八位校长中的胡先骕所掌舵的中正大学,更是在临近前线的江西从无到有创建起来,这在古今中外的教育史上也是一个奇迹。
陶行知是一位的教育家、思想家,生于晚清,卒于民国。书中从其病逝和身后哀荣写起,详细记述了其致力教育事业的一生。原是一位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陶行知,在时代的疾风险浪中,未能坚持住本来的立场,先是被动后又主动地与他的同乡同庚同学的胡适反向而行。探究其道路的选择,不仅可以了解作为个案的思想与性格因素,还可以明了使其转变的社会因素,从而为那一代同样作此选择的知识分子群体的共性提供参照。
二十世纪二十至四十年代,日本基督教传教士、教育家清水安三与他的先后两位夫人清水美穗、清水郁子在北京朝阳门外的贫民窟创立崇贞学园,在天桥附近的贫民窟创办救济院爱邻馆,为战乱环境下中国、日本和朝鲜这三个国家的普通女孩子的学习与成长,提供了一个充满爱的国际化园地。一九四五年以后,清水回到日本,又在东京奇迹般地创办了樱美林学园,而崇贞学园则演变成了今天的北京陈经纶中学。
《中国著名大学校长书系·战士品行学者风范:山东大学校长华岗(第2辑)》是在充分参考、吸收诸多学者的研究成果和海内外山大校友著述和回忆文章的基础上写成的,在行文过程中,尽量交待材料来源,标注文献出处,但仍旧有遗漏者,在此,笔者深表歉意并致谢忱。 《中国著名大学校长书系·战士品行学者风范:山东大学校长华岗(第2辑)》的写作过程中,笔者获得了许多老师、同事、朋友、学生的支持,他们或者提供资料,或者帮助录入文字,没有他们的帮助,书稿是难以完成的,在此一并表示感谢。在这里,我要特别感谢山东大学档案馆馆长刘培平教授,他不仅给笔者提供了查阅档案的便利,而且在书稿的具体写作方面也提出了一些有益的建议。同时我还要感谢校史办的李彦英副教授和山东大学档案馆诸位老师的帮助,并对他们高度的敬业精神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