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清朝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在抚顺战犯看管所中所写的“反省式”自传,侧面反映了那段巨变的近代史,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溥仪作为清朝的第十二位皇帝,也是我国封建王朝最后一位皇帝,三岁登基,合法在位三年,1912年2月,他跌下皇帝宝座的时候年仅六岁,之后又任伪满洲国皇帝13年。溥仪从自己的家族背景写起,回顾了他入宫做皇帝、遭遇辛亥革命、清朝皇帝退位、成立、北洋军阀混战、出宫、客寓天津,做伪满洲国皇帝、逃亡,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接受改造,成为普通公民的全部经历。这是一部回忆录,更是一部特定历史环境下的自省书。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特定历史中末代皇帝的悲剧与喜剧,他的人生道路体现着近现代社会的变迁。
本书稿是我社重点项目《艾芜全集》第十六卷, 收入了作者1937-1961年的日记若干。因时间跨度大 (从抗战时期一直到解放后农村搞合作社) , 涉及的事件多而杂: 抗战时期作者带着家人逃难、解放后作者到农村斗地主, 参加土改, 到工厂矿山体验生活, 到东欧参观访问, 回农村参加统购统销工作, 调查合作社情况……内容丰富, 资料详尽, 对读者, 特别是年轻一代的读者了解过去的社会状况具有一定的阅读价值。
《鲁迅作品集》收录《鲁迅小说全集》《朝花夕拾》《野草》三本书。其中收录《狂人日记:鲁迅小说全集》收录鲁迅的全部小说作品,共计33篇。这些小说多描写底层社会普通人的悲剧,鲁迅以他如匕首般犀利的文笔批判着“麻木的国人灵魂”,希望藉此警醒世人。鲁迅小说的主题多是反封建、反礼教、反传统、反迷信,善于创造典型形象,讽刺人物的阴暗面,故事多以故乡为背景。小说主人公阿Q、祥林嫂、孔乙己、闰土等在中国众所周知。
在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和学术史上,施蛰存扮演的角色都不是无足轻重的,可有可无的。作为小说家、诗人、文学批评家、翻译家和编辑家,施先生在新文学进程中的众多建树完全可以用“杰出”两字来形容;作为唐诗研究家、词学研究家、金石碑版研究家和外国文学研究家,施先生的学术贡献同样令人瞩目。所谓“四窗”,每一扇窗都是如此灿烂辉煌,以至今人要研究施先生,不能不感叹“北山”的博大精深,难窥堂奥。虽然近年来海内外已有不少研究施先生的成果,包括访谈录、专著和评传等问世,但严格来说,施蛰存研究还起步不久,还有相当大的研究空间有待开拓。本书汇集了海内外各界学人纪念施蜇存先生的文章,有施先生的文友、同事、学生乃至素不相识的读者对他的音容笑貌的描绘,对他的道德文章的追述。尽管这些生动的回忆以施先生中、后期的大
《 锦瑟哀弦——李商隐传 》 李商隐是晚唐诗人,唐代诗国天空的一颗。他与杜牧并称为“小李杜”, 与 温庭筠合称为 “温李 ”,其诗构思缜密,意象灵妙,寄托遥深,格律严整,语言妩媚流丽,声韵和谐优美,对后世深有影响,是今人最喜欢的几位唐代诗人之一。 《 锦瑟哀弦——李商隐传 》 作者董乃斌为古典文学研究专家、李商隐研究专家。他在严格尊重史实的基础上进行文学创作,把对传主的生平描写与对其诗文创作的介绍评述有机地结合起来,既 真实 生动地呈现了李商隐抱负远大却怀才不遇的一生,又清晰微妙地揭示了他复杂矛盾的思想感情以及丰富感伤的心灵世界。 《 锦瑟哀弦——李商隐传 》 语言准确、冼炼、流畅、活泼,是一部集学术性、文学性、诗意性为一体的传记文学佳作。
胡适是一位蜚声海内外的大学者、大名人。本书以流畅的笔法,再现了他昔日的风貌,不但包括其政治主张、思想倾向、学术建树,而且还将其生活情趣、思维方式及交友,特别在台湾晚年生活跃然纸上。收中发掘了不少鲜为人知的材料,并纠正了台湾出版物关胡适记地载的错误。
本书是部关于保罗·策兰的评传。讲述了策兰的生平,提供了其多件诗作的新译,披露了许多鲜为人知的背景,探索了诗人的人生经历与其诗歌创作之间的联系。
本书收录作者1980年访问或介绍英美16位作家的文章,其中不乏大家,也有今天不常见的若干作家。以作者一贯的娓娓道来的语气,再现作者与受访者之间相谈甚欢的场景,中间穿插作者对作家或作品的见解,文学研究者读来会受启发,一般读者则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享受到了吴氏恬淡从容的文风
《斯坦纳回忆录:审视后的生命》作者乔治·斯坦纳是一位极负盛名的西方学者,他在文学理论、文学批评、翻译理论方面都具有极深的造诣。本书是其在将近70岁高龄时写下的散文形式自传。《斯坦纳回忆录:审视后的生命》以时间为主轴,回顾他曾关心过的种种议题,作为检视其一生成就与遗珠的报告。他从幼时学习经验谈起,随着自己的成长历程,一步步谈论他曾关心过的重要议题,包括犹太人和非犹太人之间的关系、音乐的永续存在、衍申自巴别塔故事的语言以和翻译问题、对当代政治与社会的评论,以及如师亦友的师生关系。斯坦纳以其思想议题之旅行为主轴,整理出他在人生中各个时期所启发的种种哲思,让读者更明了斯坦纳在等身著作背后的写作动机。书中也再次统整了斯坦纳的思想精华,对于未接触过他的读者来说,是一窥大师风采的导览自传。
本书邀请学术造诣精深的老专家及思维活跃、年富力强的中青年专家担任学术编委,切实保障刊物质量。我们拟开设“生平研究”、“文学研究”、“史学研究”、“经学研究”及“会议综述”、“新著评介”、‘论文索引”等栏目,并将逐步增设“精文回眸”、“学术广角”、“百家争鸣”等栏目。在出版《欧阳修研究》的同时,我们还将开设“欧阳修研究”网站,借助现代化传媒手段,展示欧学研究成果,希望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弘扬,新时代精神文明的建设贡献绵薄!
《无锡时期的钱基博与钱锺书》,以把钱氏父子同列为研究对象而独出一帜。书名“无锡时期”,极显著者的章思与匠心。一方面,对钱基博先生的研究似刚起步,还远未深入和全面,尤其是对钱基博先生一生活动中的重要时期——无锡时期的研究,可说还是一区处女地;因此桂秋对无锡时期线基博的研究,正可补其空白,这对学界钱基博先生的研究,无疑是个有力的促进与推动。同样,对无锡时期的钱锺书先生的研究,亦具同样的功效与价值。另一方面,《无锡时期的钱基博与钱锺书》一书既将钱基博先生置于钱锺书先生之前,因之,对钱基博先生的研究,实质上便为钱键书研究提供了一个广阔而深刻的时空舞台,在客观上为钱锺锤书研究解决了诸如历史背景、生活环境、人文氛围、地域特征和家学素养等深层次问题,再连同对无锡时期的钱锺书先生本身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