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关牧村撰写的个人自传。她在本书中详细地回顾了自己走过的艺术人生道路,讲述了自己从一个文艺青年,成长为人民群众喜爱的 歌唱家的奋斗历程。 本书不仅是关牧村个人的成长记录,也是中国音乐史发展的一个缩影。在关牧村成长中有哪些鲜为人知的经历和感人的故事,她的艺术人生对喜欢歌唱的人有哪些启迪?看了《我和我的歌》,读者一定会从中找到答案。 通过本书,人们可以看到关牧村对歌唱艺术永无止境的追求, 能感受到她面对挫折和困境表现出的坚韧不拔、乐观向上的精神,体会到她对人民群众、对恩师和同事的感恩和热爱。
一幅世纪之交文艺青年的精神肖像,漂泊与情爱中的纯洁意志。从倒淌河边的草原小镇到省会西宁的歌舞团,从广州的广告模特到北京的先锋音乐人,张浅潜背着她的小提琴,在世纪之交循着创作欲望的指引辗转中国大地,将时代变迁中磅礴的文化能量与精神波动记录在她的歌、她的画、她的文字中。
作为华语乐坛 影响力的乐队,Beyond的作品流传甚广。《乐与怒:Beyond传》以另一种形式,恰与Beyond的音乐形成互文。作者收集、整理、研究了大量文献,采访了十余位Beyond历史的参与者和见证人,发掘出大量鲜为人知的故事,全面、系统、客观地展现了Beyond从创队到当红直至解散的曲折历史,尤其挖掘了黄家驹的成长史、创作史与思想质地。书中还 梳理了家驹的感情史,以及乐队成员在世纪之交分别的诸多原因。作为Beyond的全传,作者以其专业的精神和诗性的笔触书写了一部Beyond真正意义上的“乐与怒”史,是广大歌迷和相关研究者深入了解Beyond的 之书。
一本古典音乐启蒙书,从简单有趣的故事到专业内容,古典音乐不再晦涩难懂,谁都可以轻松阅读。本书根据不同的音乐思潮编写而成,分别介绍了巴洛克时期、古典时期、浪漫时期和印象主义时期以及俄国 有名的三位音乐家,如果你希望了解音乐的历史,可以按顺序阅读,根据音乐趋势感受不同时期古典音乐的变化,也可以按照主题,先阅读喜欢的作曲家的章节,这样能 有趣味地享受作曲家的故事。书里包含了18个作曲家的出生年份、 、他们的家庭状况、家族史以及爱情故事等等,除了音乐本身之外的故事也很有趣。
摇滚巨星斯普林斯汀耗时7年撰写的人生故事,有着他的歌曲中一贯呈现的坦诚、幽默、性。斯普林斯汀讲述了自己在新泽西一个普通小镇的成长历程,以及这段充满诗歌、危险且黑暗的岁月如何推动他走上音乐之路。
1913年12月28日降临在北京东城牛角湾艺华胡同20号一座小四合院中的王洛宾,在疼爱他的奶奶的怀抱中听到了首民间儿歌。由于父亲的缘故,年幼的王洛宾在基督教堂接触到的教堂音乐启蒙了王洛宾的音乐灵魂,并由此开始了他对音乐梦想的不懈追求。在他痛苦多于幸福、灾难多于幸运、悲伤多于快乐的坎坷一生中,为追逐梦想写歌、为抗日救亡写歌、为解放军进疆写歌、为赞美新疆写歌、为歌颂祖国写歌、在身陷囹圄中写歌、在饥寒交迫时写歌、在辉煌赞誉中写歌、在生命垂危时写歌、直到生命将逝的一刻。本书是为纪念的人民艺术家——王洛宾诞辰100周年而创作,全书共计83章节,即王洛宾创作这83首歌时的真实故事(附赠王洛宾的珍贵歌谱手稿)。旨在让人们在欣赏王洛宾歌曲的同时了解他的歌曲背后故事,也让读者在了解歌曲创作缘由的同时来感受他的歌。
《伍迪艾伦谈话录》是伍迪·艾伦从1971至2009年接受其传记作者的访谈全记录。一位电影大师关于电影拍摄、剧本写作、私人生活的坦率自白。全方位呈现幽默、智慧、真实的伍迪·艾伦。伍迪·艾伦是当今好莱坞独树一帜的大导演,同时也是身兼编剧、演员、作家等多种身份的全才。他的作品数量繁多,横跨电影、戏剧,甚至是歌剧领域。创作题材涉及文学、性、哲学、心理学、古希腊、犹太身份、欧洲电影。以及他的出生地与一生的居所:纽约市。
“音乐之父”巴赫还是个写浪漫情诗的高手? “乐圣”贝多芬居然没有在晚上和冬天工作的习惯? “天才”莫扎特成名后为什么 讨厌自己的故乡? “钢琴诗人”肖邦原来也是“孤独症患者”? “如果你把一位作曲家的某一首作品弹了一千遍,那位作曲家就会出现,和你聊一会儿”。作者以此打开畅想的大门,设想肖邦、贝多芬、李斯特、巴赫、奠扎特、柴可夫斯基等古典音乐大师来到自己的钢琴前,接受了一段时间的访谈。问题包括他们所处的时代环境、成长经历、创作背景和创作动机等,还有同时代音乐家的一些“小八卦”。 穷、早死、独身、高冷真的是古典音乐大师的标配吗?其实并非如此!他们会为了稿酬与出版商讨价还价,会在乎自己的出场费;也追求生活品质,而非“安贫乐道的苦行僧”;也会对同行毒舌、对竞争对手冷嘲热讽……作
《跨越世纪的美丽:秦怡传》以传记的形式,纪实文学的笔法,对传主的演艺生涯、政治生活、家庭生活等方面,进行往事的梳理和不脱离事实范围的文学描写。因此,全书既有的学术性,又具有较强的文学色彩;既有个人传记的纵向特点,又不完全拘泥于琐碎细节,而注意展示所述重要作品、重大事件横切面的宽阔历史背景;既严格尊重历史事实,又大胆进行具有想像力的文字发挥。
董寿平(1904-1997)当代画家,书法家。原名董揆,后改称寿平。山西省洪洞县杜戍村人。出身诗书世家,董寿平高祖董霁堂为清中叶书法家,祖父董之焕为清翰林,以诗书著称于世。董家收藏文物书画甚多,海内闻名。他自幼受家庭影响,喜爱书画,他尤其仰慕清初画家恽寿平品德,遂改名寿平。 董寿平16岁入北京世界语专门学校,后转天津南开大学经济系。1926年又从北京东方大学毕业,1928年定居北京,1931年开始卖画为生,1938年携家去西安,后到成都,得四川文豪林山腴赏识,为之延誉,于成都举办次个展,1939年迁居四川省灌县都江堰玉垒关,在那里居住了12年。1941年将画展所得之款捐献支援抗战。 解放后,1950年董寿平回北京,任荣宝斋编辑,1952年将所藏图书捐献山西省博物馆。以后到中国各地旅行写生,创作不止。1979年以荣宝斋顾问身份去日本,
这本书是陈汉典的写真自传,在书中,他提到了许多明星前辈,如小S,蔡康永、王力宏等对他的教导、提拔,娓娓讲述了他如何从一个害羞的男孩,变成一个深受欢迎的综艺明星的历程,并配以精彩的插图,如他在《康熙来了》《爱的面包魂》中的剧照,及与小S、王力宏等人的私房照!借由本书,大家可以吸取他的成功之道与正向的思维、能量! 蔡康永、小S、王伟忠作序推荐! 本书分为两部分,部分讲了他的成长经历,他如何从一个胆小鬼,慢慢变得乐观开朗;他的温馨家庭,他的中学和初恋;写下了他如何走上选秀台、进入演艺圈的“内幕”。 第二部分,真正向大家分享了“那些A咖(大腕)教我的事”,从综艺界的王伟忠、蔡康永、小S,到电影圈的王力宏、彭于晏,甚至对他批评建议的普通网友……这些人,和所有进演艺圈发生的好事、坏事,都被当
《我的琵琶行》是中央民族乐团首席琵琶演奏家、国家一级演员、全国政协委员吴玉霞的力作,向你展示其对琵琶艺术的思考与实践。 全书包括琵琶缘、琵琶情、琵琶魂3部分,分别记录了吴玉霞在成长与记忆、观察与思考、艺术与人文方面的所思所想,表达了她对琵琶艺术的难解之情缘及做人、做事之准则。
这是一位个性女人的自传。作者邓肯是举世闻名的舞蹈天才,更是浪漫又多情的现代女性,她藐视婚姻,特立独行,她的生活除了舞蹈就是恋爱,她出众的外貌让自己的生活充满了一场场冒险……
本书关心的主要是作为艺术家的舒伯特,而不是舒伯特这个人。也许有朝一日会发现一些新资料,让未来的史家能对作为男人、艺术家、儿子、兄弟、朋友的舒伯特,写一部关于他私人生活的传记。但是现在,关于舒伯特跟他父母的关系(他母亲实际上在现存所有资料中都不曾出现过)、他的情史、他的性生活状况,我们只能猜度,也许永远都只能如此。这本小传中反复出现的一个主题就是,为什么舒伯特的生平资料中会有一些空缺,以及这些空缺造成的局面——在传记、小说、小歌剧以及电影中,多用臆测和想像来填补这些空缺。
弗朗茨·舒伯特生于维也纳——一个最富有音乐天赋的城市之一。当时的维也纳崇拜着贝多芬,热爱着罗西尼,欢呼着帕格尼尼。舒伯特在同样醉心于艺术的朋友们的帮助下,通过歌曲和舞曲为自己赢得了名声。同时,他又希望通过更宏大的歌剧和交响曲来确立自己的成就。本书关注的正是:舒伯特是怎样在通俗与宏大这二者之间打到平衡的。
本书通过对谢军创作《乌篷船》《那一夜》《做你的爱人》《心在跳情在烧》《又一夜》《芒果香》等这些脍炙人口歌曲的细节描写,真实记录了谢军通过不懈努力终于成为一个创作型歌手的成长故事,并全方位地揭秘歌曲创作过程中种种鲜为人知的事件,为读者尽现他的不懈追求和精彩人生! 书中描述了谢军与音乐结缘,与爱结缘的过程,音乐在他的世界中几乎占了全部,他对音乐的理解:音乐就是爱!生活中的那些人,给谢军带来爱,他用爱的经历、对爱的感悟以及由此带来的创伤来创作。这些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使他经历过沮丧和艰辛,也感受过期待和希望。这一次,他不是万众瞩目的明星,他是一个有喜怒哀乐的平凡人,书中还原了的谢军,那个对音乐充满激情,一直用尽全力做到最好、做到完美的谢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