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伟大的艺术家马蒂斯的150周年诞辰之际,法国巴黎的蓬皮杜艺术中心策划举办了大规模特展向他致敬,本书即为配合该展览编撰的画册。本次展览除了将蓬皮杜所藏的马蒂斯经典画作悉数呈现,还展出了来自巴黎毕加索国家博物馆、格勒诺布尔博物馆、卡托-康布雷齐马蒂斯省立博物馆、尼斯马蒂斯博物馆收藏的马蒂斯杰作,可谓是史上关于马蒂斯的颇具影响力的展览。因此,本著作也成为了目前市面上关于马蒂斯的全面和重磅的图文画册,可以说填补了中文图书市场的出版空白。(因为马蒂斯、毕加索等现代艺术大师的图片授权费非常高昂,所以之前鲜有出版社授权出版他们画册的中文版。) 马蒂斯与毕加索是20世纪最为重要的两位艺术家,他们的创作改变了现代艺术的进程,具有决定性的重要意义。毕加索曾经说: 没有人比我更仔细地研读马蒂斯的作
从里窝那到巴黎,出生在意大利的阿梅代奥 莫迪利亚尼短暂的三十五岁人生往往被人们从三个角度解读:一个在朋友们眼中像优雅王子般的情感主义者;一个自幼都在和病魔抗争却缺乏自制力的破坏者;一个对艺术创新与纯粹抱有勇往直前决心的执着者。 这位巴黎画派领袖生前一直没有得到公众的认可。在他死后,其作品价值连城。伴随而来的是关于他的种种说法不一的传奇与趣闻。褪去种种传闻,反观存世的绘画作品与雕塑作品,我们不难发现:年少时接受的意大利古典艺术训练,同时吸收立体主义、原始主义、象征主义、野兽主义等不同风格,加之以超乎寻常的敏锐以及对人物真实神色的捕捉能力,使这位犹太艺术家成为名副其实的、意大利伟大的现代主义画家,是20世纪当之无愧的 波提切利 。 本专著由国际知名美术史学家、国际艺术史学会秘书长蒂埃里
《克劳德 德彪西书信全集》(上卷)收录了德彪西 1872 1902年的全部书信和部分收信人给他的回信,具体内容包括家书、与出版商探讨合约条款、作曲家成长道路上的感慨和对现实生活的吐槽,还有德彪西对周遭音乐人物、音乐事件、音乐作品的独到见解。 通过 1872 年他写给外祖母到 1902 年答谢数位乐界巨头,我们见证了德彪西从一个懵懂的少年逐渐发展成一位成功的年轻作曲家,与他一起重温了青少年时期的烦恼与压力。此外,我们也对《牧神午后前奏曲》《三首夜曲》《佩雷亚斯与梅利桑德》等第一批代表作品及其创作始末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这一封封书信就如同一本日记,还原了德彪西的日常生活、精神状态以及成长历程,展现出一个对人亲切幽默、对创作一丝不苟、对创新坚定不移、对生活充满热爱的伟大作曲家。通过阅读该书信集,读者可以穿越
《音乐即自由》 这是日本著名音乐大师坂本龙一*自传。从坂本龙一幼时接触音乐与作曲,一直讲述至他近年的音乐思想。 幼时的坂本龙一,因幼儿园作业所作的一曲《小兔之歌》,使他*次强烈地体会到音乐带来的强烈冲击。小学时,他随波逐流的学起了钢琴与作曲,*终成了朋友中*坚持下来的人。中学时,他是一名彻头彻尾的 愤青 ,罢课抗议、游行示威。期间,他曾一度拒绝学习音乐。但却正是这次 拒绝 带来的空虚,使坂本龙一察觉到 自己原来是如此喜爱音乐啊 。他从来没有想过,将音乐当成自己人生的使命,但音乐伴随了他的一生。参与YMO乐队,取得国际性成功;凭借《末代皇帝》的配乐,他获得电影配乐领域*荣誉的奥斯卡金像奖 在本书中,坂本龙一不断回望自己的成长与音乐创作,以期看清现在的自我。书中还穿插着他不同时期的照片30余幅,展现
在拉赫玛尼诺夫有生之年里,他没有赢得多少德国的知音。在当时的德国,人们对于音乐的理解侧重在理智的层面上,因此,拉赫玛尼诺夫的音乐在这片土地上可谓寸步难行。对于拉氏的作品,音乐评论家们无不报着之以鼻的态度。他们认为其作品带有感官主义的印记,肤浅,枯燥,毫无深度可言。与乐评家不同的是,普通群众对于拉氏的音乐却抱有一定的好感。“罗沃尔特名人传记丛书”涵盖了几乎人类全部知识领域和文化领域,只要某人对某一知识和文化宝库,诸如哲学、宗教、自然、科学、政治、军事、文学和各种艺术门类曾做出卓越贡献,或者对社会的历史进程起过显著影响,罗沃尔特出版社就请人为其撰写传记性的文字收入丛书,以单行本的形式出版。丰富的图片资料与文本内容相得益彰,放在有关内容旁边,起到了使内容具有直观的形象性作用,使读
赵朴初一生爱茶。他在茶里悟禅,禅中品茶,以诗吟茶,以书写诗。茶、禅、诗、书,在他那里水融,相得益彰,成为一种多么美妙的“茶禅诗书一味”!此一味,古今少有,稀有殊胜;此一味,非仅仅满足个人的闲情雅致,而更应作为人生境界的升华,作为报四重恩的行愿。在纷繁的事务里,让我们留点空,坐下来。明窗前,清风里,喝喝茶,悟悟禅,吟吟诗,写写字,营造、享受这份“茶禅诗书一味”……《茶禅诗书赵朴初》由余世磊主编。
肖邦,是19世纪欧洲乐坛上的一颗明星,也是一位以钢琴作曲和演奏闻名于世的音乐大师。他的音乐简单、华美而决绝,用最凝练简洁的形式,表现最强烈的情绪精华;浩瀚无涯,奇谲恣肆的幻想,如晶体般明澈。《肖邦传:音乐地平线上最闪亮的流星》是一部有趣的传记,因为作者弗朗茨·李斯特本人也是举世无双的音乐家。他理解肖邦,于是耐心地擎起他的天才之火去照亮阴暗的陵墓,以此表达他对肖邦的仰慕。一位音乐大师如何欣赏与评价另一位音乐大师,让我们跟随李斯特去聆听肖邦吧!
莫扎特的音乐是每一个学习音乐的人的必修课,几乎所有的小提琴演奏比赛都规定要演奏莫扎特的作品,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在编注莫扎特的小提琴协奏曲时,参照的莫扎特“净版”,就莫扎特的音乐语言中的一些特殊的表现手法进行说明。《莫扎特:第五小提琴协奏曲》供各位师生参考。
在中国美术史乃至中国文化史上,赵孟頫是一位博学多才的杰出人物。 在绘画方面,于山水、人物、竹石、鸟兽无所不能,取材广泛,技巧全面,为元代文人画开启先路,论者以为乃元画人。绘画理论上提倡复古,主张“画贵有古意”,崇尚唐人,反对南宋院体中柔媚纤巧画风。明人王世贞说:“文人画起自苏东坡,至松雪敞开大门。”这句话基本上客观地道出了赵孟颛在中国绘画史上的地位。 在书法方面,篆、隶、真、行、草无一不精,在当时便有“上下五百年,纵横一万里,举无其匹”、“书法称雄一世,画入神品”之誉,在书法史上放出了空前的复古集成的异彩。他的楷书,与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并称“家”,世称“赵体”。元朝一代书法,几乎无不在他的笼罩之下,乃至明清两代以至,凡有志学书、探讨古人笔法者,无不从他问径得法,形成了风格
《关于一个孩子:涅槃的故事》是一本关于美国涅槃乐队及其主唱手科特 柯本的极有价值的传记。《关于一个孩子:涅槃的故事》分为16章,事无巨细地描述了乐队的上升期和早年的声望,也不像1994年后出版的书籍那样千篇一律地用英雄崇拜和悲剧上演的论调来叙述该乐队。在“涅槃” 短暂的音乐生涯中,27岁柯本的死是挥之不去的事实,这也导致其后的书籍似乎永无可能完全走出这个阴影。因此,本书活泼有趣、栩栩如生的叙述方式显得尤为珍贵。本书有其时间烙印,即按照它初版时的光景前瞻性地预言了“涅槃”三人组合将凭其开拓精神而前程远大。读者若想仔细了解美国 Grunge音乐时期的乐队,此书是选择。
《齐白石研究(第四辑)》是齐白石艺术国际研究中心2016年齐白石研究论文集。书中收录了齐白石艺术国际研究中心研究员及全国各理论家和艺术研究机构关于齐白石的新研究论文近20篇,书中对齐白石艺术的解读具有高水平的、全面的、学术的阐述。此书的出版,体现了齐白石研究的成果与新动态,具有广泛性、深度性和全球性视角,因而极具学术价值,对于推动齐白石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等待那个男人:卢?里德的人生与音乐》中,杰里米?里德把卢?里德视为摇滚乐重要的文学化身,格外关注他那些充满争议的歌词和充满原型色彩的车库之音。卢?里德影响了模仿他的一代人,他们学习他那无法无天的气质;与异装者雷切尔相恋所凸显的模糊性取向;的神秘和酷;还有身为亚文化叙事者的挑衅态度。《等待那个男人》涵盖了里德的音乐生涯,从“地下丝绒”到四十年顽强的单飞时期,再到他性的平静的晚年。杰里米以非凡的洞察力详细追溯了这个男人和他的音乐,对此,卢?里德本人有过如是评价:“一个局外人的故事需要另一个局外人来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