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在《爱因斯坦:生活和宇宙》中揭示了爱因斯坦的科学想象如何源于他叛逆的个性。他的成功源于对理所当然之事追问不休,对习以为常之物赞叹不已。他所拥护的道义和政治乃是建立在尊重自由恩想、自由精神和自由个体的基础之上。引人入胜的故事证明,创造力与自由密不可分。爱因斯坦是如何思考的?这个天才又是如何造就的?广受赞誉的书《富兰克林传》的作者艾萨克森又一次写出了一部极有价值的传记。上个世纪初,爱因斯坦等人开创了新纪元。在这个全球化的新世纪,我们的成功依赖于我们的创造性。无论那时还是现在,爱因斯坦的人生和个性都对我们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瓷质鸟食罐在古陶瓷项目中属于另类,属于闲玩,属于趣味收藏,属于山水园林间的休闲收藏。其雅趣隐含着人类与陶瓷特殊的相依关系,又隐匿着人类与鸟类独特的情感纽带。这本学术专著填补文博界有关鸟食罐研究的空白,充分反映了中国民间鉴藏家的学术水平和研究成果。
上海后乐堂徐氏,因明代崇祯年间大学士暨徒徐光启(玄扈,1562-1633)而兴旺。俗称“潘半城,徐一角”者,以上海城内“阁老徐”、“豫园潘”两族最为显赫,而尤以徐光启廉洁低调为誉。世称“徐阁老”者,则因光启晚年入值文渊阁,官居次辅(相当于近世副总理)而名。徐光启堪称上海之先贤,建模垂范,广受景仰,传之久远。先光启四世,高祖徐广文(竹轩)携家迁居上海。徐光启,并其父思诚,其子骥,三世单传,惕惕然不绝如缕。讵料万历年间,如有天宠,乃至光启孙儿一辈,尔觉、尔爵、尔斗、尔默、尔路,五男并传,徐氏宗族遂繁衍于南吴各县,于上海、于华亭、于松江、于川沙、于青浦、于嘉定,均有后裔传祚焉。徐光启和他的五个孙男,合葬于上海县城厢西郊江河港汊汇聚地,世人称此,遂有“徐家汇”之名。徐光启之于上海,重要若此。本书以上海
本书从营养学基础理论出发,结合小儿各时期的发育特点,以及目前存在的与营养和膳食相关的热点问题展开系统讲述,包括营养学基础、小儿各期营养和膳食以及小儿营养相关疾病。全书贯穿了儿童营养学研究的新知识,反应了该领域新发展动态,营养学的理论与儿科学临床实践在本书中紧密结合,包含营养学基础知识、小儿各时期营养和膳食以及与营养相关性疾病的防治,本书能满足儿科临床和保健以及从事儿童营养研究和教学工作的需要。
《竺可桢全集(第19卷)》收录1968—1969年的竺可桢日记。这两年正处于“文革”时期,科研领域开展“革命大批判”,开展“清理阶级队伍”,引起大规模的“外调”审查,建立“五七干校”,发动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中苏珍宝岛武装冲突,中共“九大”召开,进入“斗批改”阶段,工人宣传队进驻“上层建筑领域”,林彪发布“第一号命令”。对这些背景事件,竺可桢日记中都有细致入微的反映。这两年,竺可桢频繁接待人事外调、业务访问及书面回复,他把此项接待看成是应尽的责任和任务,认真对待。有时是直接面谈,有时是先留下调查问题,回去查对日记做准备,有时把来访者的记录稿带回家认真核对修改,为此耗去大量时间。有时依据事实对来访者先入为主的观点提出不同看法。所提出的大量有事实依据的材料,对正确了解被调查人员的个人历史及对改
本书共分31章,由学识渊博、有数十年烧伤工作经验的专家教授执笔,主要介绍烧伤的基本内容(休克、感染和创伤处理)、特殊部位烧伤、特殊原因烧伤、烧伤并发症、烧伤病理和与烧伤有关的重要问题(皮肤移植、康复、整形、营养、中医治疗)等内容。所述的烧伤先进理论、先进治疗经验和方法不仅具有中国特色,而且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本书是一本较为经典的烧伤医学专著,是烧伤医学专业人员的重要参考书,对其他各科临床医生和基础研究人员也有借鉴价值。
本书共分31章,由学识渊博、有数十年烧伤工作经验的专家教授执笔,主要介绍烧伤的基本内容(休克、感染和创伤处理)、特殊部位烧伤、特殊原因烧伤、烧伤并发症、烧伤病理和与烧伤有关的重要问题(皮肤移植、康复、整形、营养、中医治疗)等内容。所述的烧伤先进理论、先进治疗经验和方法不仅具有中国特色,而且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本书是一本较为经典的烧伤医学专著,是烧伤医学专业人员的重要参考书,对其他各科临床医生和基础研究人员也有借鉴价值。
本书为我国中医肿瘤专家、小儿病专家贾堃先生的临证经验集要。 贾堃先生从医六十余年,中医理论造诣颇深,临床经验丰富,兼通诸家之长,并形成自己独特的学术思想,成为陕西中医学界承前启后的重要人物之一。本书重点介绍贾堃先生最擅长的癌瘤及小儿病的临床辨治经验,有理论,有例证,条理清晰,叙述系统,适合广大中医、中西医结合临床工作者及学习者阅读参考。
本书主要写到了:一位锲而不舍的学者——献给大陆的读者、大宗师——悼吴大奠老师、典范永存——忆吴大猷老师、成长之路、转变的中国、大学生活、留学美国、回到北京、抗日战争、西南联大(一)——学术环境、西南联大(二)——生活环境及时局、战后的中国、返乡及出国、在加拿大、冠世走了、台北核武计划、感情生活、感人的故事、葆之、断线风筝与吟之、哲人之萎、纪念文、记忆父亲、哲人虽萎,典范永存——追念吴大猷先生、永远的吴先生、我的恩师与他的女儿、吴大猷先生在水牛城等。
丽丝·迈特是核物理研究的开拓者之一,《丽丝·迈特纳》生动地记述了她所走过的不平凡道路。纳粹对犹太人的迫害、科学界的性别歧视、科学追求上的艰难、个人生活上的曲折,使她的故事充满了传奇色彩。
福建名医赵棻教授学宗补土,重元气、重胃气、倡脾胃运化论,用药温而不燥,善投轻剂而奏大效,潜心临证50余年,自拟“健运麦谷芽汤”,无论外感内伤均以此方为基础辨证用药,验之临床屡起沉疴。他精于辨证,善治慢性胃炎、慢性肠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小儿厌食、外感发热、高血压、妇科经带等病症。该书集赵棻临床经验之精华,可供中医药临床工作者及中医药爱好者参阅。
本书是著名人类学家格尔茨晚年所写的一本自我评传,追溯了自己一生成长中对其有重要影响的事情,有助于读者更好地了解其人及其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