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四十自述》是胡适*亲笔撰写的自传,在中国现代传记文学中独树一帜。在本书中,胡适从母亲的订婚开始,讲述了自己童年、少年与青年时代的人生经历。九年的家乡教育,从拜神到无神,以及他接受新式教育,考取官费留美,到 逼上梁山 的文学革命,皆是胡适难以忘记的人生历程,也是造就胡适成为当时中国学术、思想、舆论领袖的成因。同时,本书也是胡适与自己心灵的一次对谈。 本书讲的不仅是胡适40岁以前的人生经历与思想建树,更反映了他当时所处社会的风貌。他人生所到的每一处都有描述,比如他的家乡、求学的上海、留学的美国、任职时所在的北京等等。通过这些不仅可以了解20世纪上半叶中国学术等领域的状况,也能从侧面反映出当时知识分子寻求进步的轨迹内容。 在本书*后,还附有精选的几篇胡适文章和胡适家族的世系表,通过阅读
苏轼是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号东坡居士,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他的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 风格;他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本书分为六个章节,作者以苏轼一生的经历为线索,引经据典,用优美细腻、直白易懂的语言,缓缓讲述了苏轼出生、读书、初入仕途、三升三降的跌宕一生,勾画出一个完整的苏轼形象。本书附录部分提供了清晰的苏轼生平年表,简要梳理了苏轼的生平事迹,另外还精心整理了苏轼的词、诗、文名作,可以帮助读者 好地了解苏轼,体会名家的文学素养和思想情感。
对当下多数年轻人来说,“顾准”或许是一个陌生冷僻的名字。上世纪90年代波顾准热时,他们不过是10来岁的学童。如今,这个名字在他们的生活中渐行渐远。很多人不知道,这位被称为“指出中国改革市场化方向的人”的思想巨人已辞世40多年了。本书作者为我们勾勒了一幅顾准先生的素描。 顾准同志在建国以后,长期身处逆境,“三反”中被错误撤去上海市首任财政局局长之职,后来又两次错划为“右派”分子。但他不顾横逆,究竟探索,充满睿知,对中外政治、哲学、历史、经济等作了深入的研究和比较,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他对真理不懈追求的那种“普罗米修斯”精神,令人敬仰。 罗银胜、赵涛编著的《顾准的后半生(顾准先生百岁华诞纪念版)(精)/百年顾准丛书》通过介绍顾准的后半生经历,用全面的资料和珍贵的图片将那个时代和这个
《思考的艺术:东尼·博赞传》是由棋圣雷蒙德?基恩与世界大脑先生、思维导图之父东尼?博赞合作完成。雷蒙德?基恩在他与博赞先生相识20多年以来的合作的基础上,特别记录了成千上万小时的对话以及大量的录音访谈,其中既有对博赞先生多位家庭成员、朋友、同事的采访记录,又有博赞先生的自述,展现了东尼?博赞传奇而瑰丽的人生历程——他的成长经历、“大脑瑞士军刀”思维导图的发明过程以及他对全球思维开发事业孜孜不倦的追求。
陈介祺(1813~1884),字寿卿,号篮斋,潍城人,生于官宦家庭,其父陈官俊(1782~1849),字伟堂,官至吏部尚书,协办大学士。陈介祺幼承庭训,苦读于京师。23岁考取举人,33岁考中进士,仕为翰林院编修。道光二十九年(849),陈官俊遽逝于任内。咸丰三年(1853),陈介祺受朝廷所迫,代父捐银四万两,被授予“双眼花翎”。咸丰四年(1854),借母殁乞假回归故里,再未仕。后半生致力于古文物的收藏研究。他一生收藏的古代文物类多、量大、面广,尤重珍品。 《陈介祺传》的特点是考证确凿,资料翔实,重点突出,对一些关键事项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尤其是邓华亲自访问了陈继揆(天津师范大学历史系原党支部书记兼系主任)和陈继遵(文化部原外国文艺研究所副所长)等七八位陈氏家族的后人,了解了许多真实生动的材料,从而澄清了若干关于陈介祺
这是一本没有一丝匠气的杨绛传,作者以细腻清新的笔触描绘了杨绛先生的百年优雅人生,生动展现了杨绛聪慧的青少年时期、充满温暖的家庭教育、上下求索的求学经历,以及她同钱锺书相知相契逾半个世纪的爱情与婚姻。 与其它传记相比,本书更注重提炼杨绛身上所具备的独有特质,她在战火纷飞中的坚强与乐观,在十年动乱时的平静与理性,在漫长婚姻中的大度与包容,让人深刻了解杨绛从一个小女孩成长为一代纯德名媛背后的原因。杨绛的传奇人生不仅能激发女性读者对自身命运与际遇的思考,让人得到些许慰藉与治愈,还能通过本书学习她的勇敢、坚韧、执着与豁达,学会做一个淡淡的女子,实现内心的平静与从容。
本书是作者研究钱锺书著作的随笔和札记,阐发钱锺书的学术成就与贡献,对其作品中涉及的典故和史实加以考证,阐幽烛微,多有发覆。另外谈及钱锺书与钱穆、陈寅恪、余嘉锡、吕思勉与鲁迅等人的交往或文字渊源。作者学识渊博,本书对阅读和了解钱锺书的生平与学术有很高价值。
他们是一群传统文人,他们的旧学根底深厚,诗、文、书、画是他们的拿手绝活,而其时科举既废,仕宦之途已断,就在此之际,报业勃兴,于是他们纷纷在报纸的副刊上,骋其不羁之才,或写小说,或写笔记,或写诗词,或谈掌故,一时之间,蔚成风潮。这批所谓“洋场才子”及“小报文人”,他们曾经“繁华”过,曾经“缤纷”过,似不该这样无声无息地“落尽”,在“花果飘零”之际,是否也留下了许多让我们深思的。
本书涵盖了对胡适的哲学思想、文学思想、文化观念、民主思想以及自由主义等的研究;比较全面地反映了胡适研究的现状与水平,并开启了胡适研究的新方向,对于全面、深入地认识胡适及其思想具有重要意义,对于进一步推动胡适研究具有价值。本书包含:书内含《胡适评传》 《胡适研究》
《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抓住了蔡元培作为北京大学校长的本质特征,视角新颖,说服力强,成功地写出了一个贴近历史真实的北大校长,以及其对北京大学和中国文化教育、社会发展所作的重大贡献。在深入开展高等教育改革,急切呼唤当代蔡元培出现的今天,该书的出版发行,是学术界一桩值得庆贺的喜事。
徐方平编著的《蔡和森评传》以马克思主义为指 导,运用历史学、政治学、新闻学理论,《蔡和森评 传》对传主蔡和森革命的一生作了比较详尽的述评。 少年的他,忧国忧民,志存高远;青年的他,赴法求 学,“猛看猛译”马列主义;中年的他,主编《向导 》周报,成长为中国共产党杰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 、宣传家,早期的领导人;1931年,他英勇就义 于广州。他的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艰苦奋斗的革命 传统,矢志不渝的理论自信,成为我们今天弥足珍贵 的精神财富。
作者依据《庄子》本文及相关史料,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精心组织素材、深入构思;以散文形式、写实手法,全面展现传主的生命历程、思想轨迹、性格特点,阐明传主哲学、文学方面的成就及其在外的深远影响。丛书编审委员会审读认为,“该书以全新的视角、生动优美的语言,为我们展现出一个有血有肉、生活于两千多年前的庄老夫子”,“这是一部相当出色、极具个性特点的上乘之作”;“这是现今庄子研究最全面深入和真切生动的著作”,“带有开创和庄重深入的集大成式文化研究成果”,“这样的作品,实在是难得而珍贵”。
谈迁(1594~1658)明末清初史学家。原名以训,字仲木,号射你,马桥人。明诸生。明亡后改名为迁,字孺木,号观若。自幼刻苦好学,家贫,靠缮写、代笔或作记室(秘书)维持生活。南明弘光元年(1645)为阁臣高弘图的记室,出谋划策,力图恢复。颇受高弘图、张慎言等赏识。后拟荐为中书舍人及礼部司务。他感到“时事日非,不足与有为”,坚辞不就,引退回家隐居。《遗民史家:谈迁传》介绍了他的一生。
是什么样的家世、教育、交游背景铸就了周有光的生命底色?他是如何描述他心目中学者?周有光与张允和如何成就七十年的爱情与婚姻传奇?是什么样的人生态度让周有光渡尽劫灰?108岁的老人有何长寿与养生秘诀?汉语拼音与语文如何在周有光的笔下变得有用且有趣?周有光晚年在思考哪些问题?而这些思考为什么让他声誉渐隆?《我的人生故事》将读者直观、全面地了解周有光的人生历程、学术贡献、思想菁华。无论你是周有光的初识者,还是周老的忠实粉丝,都不应该错过。
《屈大均》用图文并茂、寓知识性于可读性之中的方式,介绍了屈大均一生。内容有幼年吟诗,乱世逃禅,军旅历练等。
河南历史悠久、人才辈出,在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发展史中,中原大地孕育出了众多法律名人。他们在历朝历代的国家治理、政治活动和社会变革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在中国法律的萌芽、形成、发展和传播中做出了重要贡献,在立法、执法和司法活动中产生了重大影响。对河南法律名人的研究和整理可以发挥名人的集聚效应,提升河南的知名度和形象,对于推动法治河南、法治中国的历史进程有重要作用。在历史名人的激励下,必将涌现出更多名人志士,干成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的事业。时间顺序,整理、研究河南法律名人。分为六个阶段研究:一是,上古传说中的河南法律名;二是,先秦时期河南法律名人;三是,秦汉至隋唐河南法律名人;四是,宋元明清河南法律名人;五是,近代转型时期河南法律名人;六是,当代河南法律名人。对河南法律名人的事
《中外著名教育家画传系列:晏阳初画传》是一本新型的人物传记,旨在以画传这一新颖生动、直观可见的形式对中国近现代教育家晏阳初做全面介绍,配以大量的珍贵图片,夹叙夹议,并以故事情节贯之,既生动有趣,又丰富感人。
这是一本没有一丝匠气的杨绛传,作者以细腻清新的笔触描绘了杨绛先生的百年优雅人生,生动展现了杨绛聪慧的青少年时期、充满温暖的家庭教育、上下求索的求学经历,以及她同钱锺书相知相契逾半个世纪的爱情与婚姻。 与其它传记相比,本书更注重提炼杨绛身上所具备的独有特质,她在战火纷飞中的坚强与乐观,在十年动乱时的平静与理性,在漫长婚姻中的大度与包容,让人深刻了解杨绛从一个小女孩成长为一代纯德名媛背后的原因。杨绛的传奇人生不仅能激发女性读者对自身命运与际遇的思考,让人得到些许慰藉与治愈,还能通过本书学习她的勇敢、坚韧、执着与豁达,学会做一个淡淡的女子,实现内心的平静与从容。
......
丛书简介: “大家精要”丛书以近300位对人类文明有卓越贡献的大师为对象,浓缩其生平与思想精粹,涉及文学、史学、哲学、军事学等领域,旨在“启迪生活智慧,开悟人生哲学”。 丛书作者都是相关领域的研究专家,以浅显易懂的语言,清晰、简练、严密地阐述“大家”生平与思想,让读者能快速读懂“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