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详细地介绍了李叔同老人的一生。李叔同是音乐家、美术教育家、书法家、戏剧活动家,是中国话剧的开拓者之一。他从日本留学归国后,担任过教师、编辑之职,后剃度为僧,法名演音,号弘一,晚号晚晴老人,后被人尊称为弘一大师。他性善心慈,以字行法,亲仁孝悌,普度众生。 这本书在详细介绍了弘一法师不平凡的一生的同时,也给我们以生活的启迪,不失为一部充满生活哲学的书。
他们是一群传统文人,他们的旧学根底深厚,诗、文、书、画是他们的拿手绝活,而其时科举既废,仕宦之途已断,就在此之际,报业勃兴,于是他们纷纷在报纸的副刊上,骋其不羁之才,或写小说,或写笔记,或写诗词,或谈掌故,一时之间,蔚成风潮。这批所谓“洋场才子”及“小报文人”,他们曾经“繁华”过,曾经“缤纷”过,似不该这样无声无息地“落尽”,在“花果飘零”之际,是否也留下了许多让我们深思的。
这是一本没有一丝匠气的杨绛传,作者以细腻清新的笔触描绘了杨绛先生的百年优雅人生,生动展现了杨绛聪慧的青少年时期、充满温暖的家庭教育、上下求索的求学经历,以及她同钱锺书相知相契逾半个世纪的爱情与婚姻。 与其它传记相比,本书更注重提炼杨绛身上所具备的独有特质,她在战火纷飞中的坚强与乐观,在十年动乱时的平静与理性,在漫长婚姻中的大度与包容,让人深刻了解杨绛从一个小女孩成长为一代纯德名媛背后的原因。杨绛的传奇人生不仅能激发女性读者对自身命运与际遇的思考,让人得到些许慰藉与治愈,还能通过本书学习她的勇敢、坚韧、执着与豁达,学会做一个淡淡的女子,实现内心的平静与从容。
今年是著名翻译大师杨宪益先生的百年诞辰,为了纪念,特约请先生的亲朋好友及同事和后学撰文,回顾和介绍他们同先生的交往和相知。文中集中介绍了杨宪益先生和夫人戴乃迭在外文局工作期间全身心投入新中国的外宣事业,一生翻译了从中国古代到现当代如《史记》《资治通鉴》《红楼梦》和鲁迅及当代作家的代表作品共计一千多万字,被人们誉为“翻译了整个中国”。为我国的外宣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文中还回顾了先生的成长经历和严谨的治学态度和诲人不倦的作风,令人如沐春风,催人上进。该书的出版,将为改进翻译现状,提高外宣质量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爱情,是比心动更加复杂的事。 人人都爱儒雅才子,于是风度翩翩的胡适成为了众多女人追逐的对象。不论是结发妻子江冬秀,红颜知己韦莲司,青梅竹马曹诚英,暗恋情人陈衡哲,情痴少女徐芳,可爱女人罗维茨…… 他的生活从来就不乏爱情的点缀。他谦和有礼,但是对待爱情却谨慎有加,他给了她们美丽的故事开端,却不愿继续书写一个轰轰烈烈的延续,于是,在一段段情感里,上演着着爱的浓烈和伤感的分离。 如果说,女人是一所学校,这些勇敢而又美丽的女人们赋予了胡适更多爱的能量,托起了他那颗高高悬挂的心。《烟雨民国书系·情人的眼泪:胡适罗曼史》将为你还原一个文化行者的情感人生,你阅尽他一生罗曼情史。
《含章文库·季羡林经典文集:季羡林自传(图文修订典藏版)》内容简介:季羡林先生的人生道路坎坷艰辛又丰富多彩,本书真实而完整地体现了季老对自己一生的记录,帮助读者了解季老从一个农村的苦孩子成长为学贯中西的学者所走过的路。 海报:
《胡适自述:我的歧路》是胡适生前亲笔撰写的自传,是中国现代传记文学的名篇之作。在《胡适自述:我的歧路》中,胡适讲述了自己童年、少年与青年时代的人生经历,回顾了前四十年的心路历程,是胡适先生与自己的青少年时代进行的“心灵对话”。阅读《胡适自述:我的歧路》,我们可以从中感受到先生特有的儒雅、睿智、幽默的文人气息;让我们了解了历史上真实的胡适、鲜活的胡适。
胡秋原是海峡两岸隔绝四十年后第一位来访的台湾上层人士,也因此被李登辉当局开除国民党党籍。当年,名不见经传的李敖,正是因与胡秋原的文化论战而名声大震。《名流沧桑》详细介绍了双方长达四十一年的文化官司,该缠讼创下台湾文化官司的三项台湾之最:影响*、第一宗、缠讼时间最长。《名流沧桑》通过高端访问、亲历历史、内幕真相、文化名流、海外风云、名流昔照展现领袖元帅将军大师的风采与智慧,品味政治经济文化名人的沉浮与坚韧。
他是太平天国史的一代宗师,他是追求真理的诚实的科学家,他是一个虚怀若谷、善于接受批评与诚意采纳别人学术见解的人,他更是一个心地无私、爱祖国、爱人民的道德高尚的人。他就是罗尔纲先生,我们敬称他“罗老”。本书作者用崇敬的笔触纪念他,展现他的学术贡献和他留给后人的高尚道德风范。
这是一本没有一丝匠气的杨绛传,作者以细腻清新的笔触描绘了杨绛先生的百年优雅人生,生动展现了杨绛聪慧的青少年时期、充满温暖的家庭教育、上下求索的求学经历,以及她同钱锺书相知相契逾半个世纪的爱情与婚姻。 与其它传记相比,本书更注重提炼杨绛身上所具备的独有特质,她在战火纷飞中的坚强与乐观,在十年动乱时的平静与理性,在漫长婚姻中的大度与包容,让人深刻了解杨绛从一个小女孩成长为一代纯德名媛背后的原因。杨绛的传奇人生不仅能激发女性读者对自身命运与际遇的思考,让人得到些许慰藉与治愈,还能通过本书学习她的勇敢、坚韧、执着与豁达,学会做一个淡淡的女子,实现内心的平静与从容。
《斯诺与中国》较详细记述中国人民的老朋友、美国记者和作家、国际反法西斯战士埃德加·斯诺的生平事迹,作为对这位中国人民伟大朋友的纪念,更深切地希望广大青年朋友通过阅读斯诺。了解和学习他为中美人民友好事业所作的杰出贡献和他的高尚品德,把斯诺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继承下去,发扬光大。
这本书以大量史料准确地勾勒了梁启超的政治生涯,对梁的思想和学术文化作了富有哲理性的阐述和研究,提出了许多颇有创见的新观点。不仅如此,书中还对梁的家庭生活、个人性格、业余爱好、人际关系等作了介绍,虽着墨不多,却生动准确,人物形象呼之欲出。
本书包括胡适的《四十自述》、《南游杂忆》、《怀人集》(有补充)三部分,重点记述了胡适的成长过程、思路历程、社会交往,是一本了解胡适思想形成及成长经历的好书。是了解胡适的书,很值得一读。
在巨人林立的20世纪学术文化界,傅斯年算得上一个卓然挺立的人物。胡适说他是“人间一个最难得最稀有的天才”,北京大学是他人生道路上最初的也是最重要的驿站,是他走向人生和学术文化高层的起点。《学林风景:傅斯年与他同时代的人》从这一起点出发,分北大同学、师生之间、史语所同仁、学政两界朋友四辑,为读者展示了傅斯年的人际关系和人生经历!
从维熙先生有过非同一般的苦难经历,但生活中的他依然乐观开朗。从维熙有一条自撰的生命运算方式:上帝什么时候招呼,咱就什么时候跟着他走。花费在苦炼筋骨上的时间,和延长寿命的时间大约等同一致。他自知这种理论谬之以极,全然与当今保健要求相悖。但从中不难看到,他的心态恰似平静的湖水,是一颗经常保持平常心态的心。亦有可取之处也。 “时间不允许我‘玩弄文学’,只允许我向稿纸上喷血。”这是七旬作家从维熙的真心话,也是对他已经出版的52本书的诠释。本书就是这位作家的自传,记录了他的青少年时代、生命中的冬季、以及风霜雨雪的人生旅痕和自己对人生的态度。
在法律人的存在模式中,法学和法治才能够得到很有效的主观描写和精神分析。陈夏红君正是从这样一个角度谋略把法学回归于法律人的生命之流中,去观察法律人在现代中国的主体命运。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个群体的几代人几乎都经历过相似的自主性放弃的屈辱,然而也有着在社会流放状态中不甘沉沦的悲壮。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 龙卫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