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四十自述》是胡适*亲笔撰写的自传,在中国现代传记文学中独树一帜。在本书中,胡适从母亲的订婚开始,讲述了自己童年、少年与青年时代的人生经历。九年的家乡教育,从拜神到无神,以及他接受新式教育,考取官费留美,到 逼上梁山 的文学革命,皆是胡适难以忘记的人生历程,也是造就胡适成为当时中国学术、思想、舆论领袖的成因。同时,本书也是胡适与自己心灵的一次对谈。 本书讲的不仅是胡适40岁以前的人生经历与思想建树,更反映了他当时所处社会的风貌。他人生所到的每一处都有描述,比如他的家乡、求学的上海、留学的美国、任职时所在的北京等等。通过这些不仅可以了解20世纪上半叶中国学术等领域的状况,也能从侧面反映出当时知识分子寻求进步的轨迹内容。 在本书*后,还附有精选的几篇胡适文章和胡适家族的世系表,通过阅读
《追求真理(威廉·麦克尼尔回忆录)》是现代著名历史学家威廉·麦克尼尔的回忆录,通过回忆自己一生的经历和著作,精彩地描述了现代世界历史的演变。在书中,作者麦克尼尔生动、优雅、机智好辩地描述了其生活和著作的发展轨迹,启发过他的友人和同事,以及他作为一个历史学家遇到过的挑战。本书对研究世界史的学者和任何对现代世界历史思想演变感兴趣的读者来说,都是一本之作。
胡适给儿辈取名,与他三位胞兄、诸宗兄弟截然不同,彻底舍弃宗族辈次排名传统,再一次体现他的反封建精神。胡适犹如硝烟中钻出来的勇士,斗情未酣,把反封建礼教的精神甚至渗透到他的家庭细胞中去了。 他婉约地给女儿取名“素斐”,寄托他对知己女友莎菲(陈衡哲)之不忘情。他给次子取名思杜,顾名思义,是怀念他的恩师杜威。胡适是教授,是演说家,是智慧学者,是“德先生”、“赛先生”的旗手,胡适也是性情中人多情种子。 胡适从心底尊重他的妻子江冬秀,她的那个世界与自己的天地应该是照应的平等的。晚年,胡适对他的秘书胡颂平说:“我太太喜欢做些茶叶蛋、雪里蕻或者别的菜分送朋友,等于会作文章的人把自己的文章给人家看的心理一样。” 蔡元培领导北大兼容并包,陈独秀坐帐《新青年》大营,胡适驰骋教授课堂、演说讲坛和倡
学者 顾随是大家所公认的, 师者 顾随是大家*熟悉的。此处呈现给读者的,是身为 长者 的顾随。顾随先生是家中的长子长孙,其后有胞妹两人,胞弟四人,膝下有六女,长之秀、次之英,三女之惠、四女之燕、五女之平、六女之京,之秀、之英出于前妻纪氏,后四女为续弦徐荫庭氏所生。顾随先生一生行迹不出冀鲁两省、京津两地,亲族亦多居于此间。本书分四卷,卷一、卷二收录顾随先生写给亲人的书信、诗词;卷三所呈现的是亲人笔下的温馨往事;卷四则是其六女之京教授的几篇专题综述文章,对于了解、研究顾随先生尤其大有助益。本辑所选,不唯文艺,更著亲情,冀望能为读者全面了解顾随先生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季羡林先生为人所敬仰,不仅因为他的学识,还因为他的品格。钟敬文说: 文学的*境界是朴素,季先生的作品就达到了这个境界。他朴素,是因为他真诚。 即使在*困难的时候,季羡林也没有丢掉自己的良知。他和他的书,不仅是老先生个人一生的写照,也是近百年来中国知识分子历程的反映。跟随季老感受生命、体悟人生,收获内心安宁平静的力量。季羡林先生对于人生价值说得十分透彻: 能为国家、为人民、为他人着想而遏制自己的本性的,就是有道德的人。能够百分之六十为他人着想,百分之四十为自己着想,就是一个及格的好人。 本书是为让大家更好地理解季羡林的思想,了解他的为人处世之道所编写的,书中收录了其八大处世哲学思想,包括 天人合一,内外兼修 道德文章,为国楷模 勤于耕耘,不问收获 畅意抒怀,天高地阔 情满胸怀,重义人生 等
蒋廷黻作为一个有着特殊经历和身份的“重要人物”,其回忆录有着较为重要的史料参考价值。本书系作者退休后在哥伦比亚大学口述自传的中文译本,1979年由台湾传记文学出版社出版,曾引起海内外学界广泛关注。蒋廷黻一生经历复杂,亲历了时代的风云变幻。他以学者的眼光与头脑进行观察思考,有人所未道之处。加之长期身处高位,回忆录中披露的大量鲜为人知的史事,更是研究近现代历史的珍贵资料。这是该书的主要价值所在,也是我们出版该书的着眼点。
胡适,这位以传教士自居的留学生,又是一位怀揣着梦想的年轻人。批判精神、改革运动、调和文化、革命武器和解放作用,正像一个个关键词,在在反映出他的意愿——他想要改变祖国的现状,为中国再造文明。这,就是他的梦想。本书即是对1891-1929年间的胡适的解读。
暂时没有内容
1920年,顾随先生自北京大学英文系毕业,初在山东青州、济南、青岛等地中学任教;1926年受聘于河北省立*女子师范学校;1929年起执教于燕京大学、北平大学、北京大学、中法大学、中国大学、辅仁大学等高等学府,1953年赴任天津师范学院(河北大学前身)教授。顾随先生一生育人无数,贤者如云,弟子沉樱、颜一烟、吴晓铃、周汝昌、叶嘉莹、郭预衡、史树青、吴小如等都是享誉海内外的名师大家。本书备选顾随先生任教的不同时期、各个学校的弟子们的回忆纪念文章,全面展示了师者顾随的讲坛风神和大家风范,对于我们学习、研究顾随的生平与思想,将是难得和的资料。
人们似乎从来不会真正忘却那些曾在历史的舞台上挺立潮头的风云人物和显赫家族。当时光的车轮转过百岁,南开中学建立一百周年、南开大学建立八十五周年之际,人们不禁怀着崇敬与爱戴的心情怀念其创始人——张伯苓先生。《允公允能日新月异:南开大学校长张伯苓》以鲜为人知的珍贵史料、丰富的图片和娓娓道来的叙事,向世人展示了一代爱国教育家张伯苓先生的光辉一生及其家族的峥嵘百年。 作者将主线延展到对以张伯苓先生、张彭春先生等人为代表的张氏家族的关注上,突破了以往同类著作仅仅将视野囿于对张伯苓先生个人经历与精神的梳理和评价。
李村编*的《政学先生》聚焦现代史上“政学” 交集之处,贯穿中国传统的“文人政治”视野,颇具 敏锐之问题意识。这部随笔集中的二十五篇文章有些 谈“政先生”,有些谈“学先生”,*多是谈“政学 先生”,在丰富、细致的史料支撑的基础之上,强调 了知识人在社会流变中的独立性,书中也不乏对试图 参与政治的知识人两难困境的分析、讽喻、批评和一 定的同情理解。其中谈胡适的文章依然不少,但主要 聚焦于他离开大陆后的经历,也是作者对胡适问题的 总结。
《梁启超传(1873-1898增订版)》一书是梁启超得意弟子、历史学家吴其昌所写,由天津梁启超纪念馆监制,在民国版本(1944年)基础上全新增补作者相关文章,特别收录珍贵海外回流历史图片及梁氏生前重要照片。
《许渊冲西南联大日记(附日记本)》作者许渊冲系北京大学教授,翻译家,西南联大首届毕业生。从事文学翻译长达六十余年,译作涵盖中、英、法等语种,翻译集中在中国古诗英译,形成韵体译诗的方法与理论。2014年荣获国际翻译界奖项之一的“北极光”杰出文学翻译奖,系首位获此殊荣的亚洲翻译家。《许渊冲西南联大日记(附日记本)》收录了许渊冲在西南联大求学时期的珍贵日记,其中包括部分英文日记。这些记录真实再现了许先生求真、求善、求美的大学生活,呈现了许渊冲作为后来的学界翘楚,在学生时期的过人之处,包括他对于学术、专业的高标准严要求,通过将其”平凡又不凡的大学生活”忠实记录下来的方式,使读者得以从一个很有意义的角度来了解西南联大,了解大师们的大学生活,并从中汲取积极求知、努力向上的正能量。
父亲一生在学术园地里辛勤耕耘,创造了辉煌,也留下了遗憾,正如他自己所拟的对联中言:好大喜功,终为怨府!贪多务得,那有闲时!这正是父亲的性格写照,这种个性,使他在中国二十世纪的学术史上留下了一份独待的遗产。
《忆叔雅先生:记刘文典先生执教云大十五载往事》以纪念刘文典为主题,汇集了曾与刘文典共事的教师、聆听他教诲的学子以及深受他影响的晚辈后生写下的纪念刘文典的文章。同时,收集了部分云大人在各类报刊发表的纪念刘文典的有关文章,并配以一些老档案和照片。 《忆叔雅先生:记刘文典先生执教云大十五载往事》稿对于纪念刘文典先生,弘扬大师的学术精神具有积极意义。 《忆叔雅先生:记刘文典先生执教云大十五载往事》稿资料丰富,结构合理。
梁漱溟是现代中国著名思想家和社会活动家。《自述五种》从“自述”、“我的自学小史”、“自述早年思想之再转再变”、“回忆乡村建设”、“梁漱溟先生述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之工作”五个方面介绍自己的成长过程、人生经历和思想形成,通过他的人生实践,使读者具体感受其做人的品格、一生的追求和境界。一生主要研究人生问题和社会问题,把孔子、孟子、王阳明的儒家思想,佛教哲学和西方柏格森的“生命哲学”糅合在一起。把整个宇宙看成是人的生活、意欲不断得到满足的过程,提出以“意欲”为根本,又赋予中国传统哲学中“生生”概念以本体论和近代生物进化论的意义,认为“宇宙实成于生活之上,托乎生活而存者也”,“生活就是没尽的意欲和那不断的满足与不满足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