茨威格非常善于对社会题材进行独到的观察和描述,尤其擅长深入人的内心世界,对人性以及人的灵魂暗影实施一种近乎残酷的精神剥离与心理剖析,其深刻与准确的程度几乎无与伦比。《三大师传》为茨威格为十九世纪独特的伟大小说家 巴尔扎克、狄更斯、陀思妥耶夫斯基 所著传记,本书直入精髓,评论并对比了三位文坛大师的创作风格和思想。通过对传记对象内心世界的分析,解读其作品风格形成及命运遭际的必然性,茨威格塑造了 一个巴尔扎克人物,一个狄更斯形象,一个陀思妥耶夫斯基性格 ,既是十九世纪 独特的伟大小说家 的传记,也是一部独具特色的 小说家的心理学 著作。
傅斯年是我国近现代之交,在新旧文化、中西文化的碰撞中涌现出的著名学者、教育家和学术领袖。书中收录了他的小传和亲友、后学写作的纪念、评价文章,介绍傅斯年的家世,他在北大求学时的活动,领导历史语言研究所的成绩,在中山大学、台湾大学任职时的往事等。还选收了数篇傅斯年的文章,涉及他对白话文学的意见,在北大创办《新潮》杂志的缘由,对五四运动的回忆,对投靠日本人的汪精卫的心理分析,对宋子文的批评,等等。从这些文字中,一个勇敢有为、生性耿直、才华横溢、元气淋漓的傅斯年形象跃然纸上。
黄宗羲是明末清初的思想家、史学家、教育家,与顾炎武、王夫之并称为清初三大儒。他早年多磨难,父亲作为东林党人被魏忠贤等“阉党”迫害致死,青年时期逢明末离乱,身为复社成员又遭吴大铖迫害。明亡后他投身抗清活动,一度以“游侠”形象往来于各抗清组织。终于在抗清一次次失败、清朝统治日趋巩固之后,他开始以孔孟为楷模,一边著书立说,一边坐馆授徒,立倡文明救世,质疑帝制法权,从朝代更迭的历史教训中,生发出积极进步的民主思想,成为中国本土生长的思想启蒙先驱。 本书作者多年研究明末清初历史,对黄宗羲思想有深切的理解认同。本书将传主的身世、生平重要活动和其学术思想,融会在相关历史资料的梳理之中,条分缕析,夹叙夹议,使传主的形象渐渐凸现、清晰,在阐述其思想时,对照现实并提出自己的深刻见解。作为
这是一部实录我国法制史上罕见冤案的家族传记。 1935年,主人公耿鼎发出生于江苏泰兴的一户工商业主家庭。经历山河动荡,一家人相依为命过活。母亲耿刘氏善意出借给汪氏三间房屋,但汪家据为己有、不认此事。在 文革 特殊年代里,此事被借题发挥,定性为所谓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阶级复辟案 而惊动中央高层。耿鼎发作为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的全优生、共产党员,被地方黑恶势力诬陷为 地主阶级复辟案主犯 阶级异己分子 反革命分子 ,因此蒙受了16年九死一生的铁窗之灾,耿氏一家也都受到牵连,尝尽艰辛。案件历经三十年,*终在胡耀邦同志主持的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的工作大背景下,耿氏家族获得新生。
本书是一部关于九叶诗人袁可嘉的传记作品。袁可嘉,生于1921年,浙江慈溪人,毕业于西南联大,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著名的诗人、理论家、翻译家。本书是传记的一个独特样本,将传主置于波澜壮阔的时代背景,撷取了其生命中最华彩的篇章。从孕育诗人翻译家的西南联大切入,精微细密地展示一代知识人的命运,既有不辱使命的坚忍精进,又有师友相携的古道热肠,进而回溯战火中赤子少年的奋力前行及其家世渊源,于厚重深沉的历史图景中缓缓展现袁可嘉艰苦治学而不改初心的一生,为新时代读者奉上一本解读一代知识分子心灵的青春读本。
这是一位传奇诗人的传记传奇。这是一出文戏和武戏齐出的历史大剧。和李梦阳一起戏剧性的人生,是他的皇帝。那少年皇帝朱厚照比他更戏剧。皇帝之外还有一个状元康海,在野的梨园教主。这是一部情节生动,大气磅礴的明中期历史画卷,通过主人公的牢狱人生,把牢底一坐即穿的传奇“锁链”为线索,独具匠心,构思奇妙,主题鲜明的传神之作。这是一部思想性与艺术性统一,历史与心灵相会的语言飨宴。将李梦阳的所有素材,变成有机一体的灵魂升华。拒绝材料简单堆积的写法,力求写出历史和传主的灵魂、士气,而又严格地遵循历史的真实。以史观史,放在一个大的历史背景中去,写出那个时代的真相,揭开众说纷纭的谜底。努力以揭开庐山真面目、直指人心、世心的历史眼光,拨开一层层历史迷雾。写出李梦阳的家国梦、诗歌梦、盛世盛唐梦,深
埃德加·莫兰已经100岁了,但他仍然受到我们这个时代的折磨。这位人文主义思想家在他那个时代的流浪与希望、危机与磨难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这本书中,他向我们传递了自己在百年人生中对人类复杂性的经验教训。 在莫兰看来,正如每个人的人生故事一样,同样的悖论在人类历 显然是不可分割的:有多少善良、慷慨、奉献,就有多少邪恶、卑鄙、自私;有多少智慧、狡猾、创造性的天才,就有多少愚蠢、盲目、幻想和错误。人类精神中的想象具有多么奇妙而可怕的力量,它创造出诗歌、文学和艺术的杰作,并通过崇拜和祈求他所创造的神灵和传说来奴役自己。 而复杂性的意义在于它使我们能够感知到所有存在、局势、事件的各方各面和各种矛盾,从这种感知中就产生了仁慈之心。莫兰的 一课,作为他全部人生经验的结晶,就存在于这个兼具开明理
传记作者以十分扎实的学术功力,力图根据传主的词曲、小令、散曲、戏曲作品及其他方面的历史、文学知识,来还原当时的历史风貌、历史环境和人物,乃至传主的生活经历和情感经历。作者旁征博引,将自己的诸多方面的知识,特别是关于诗词、词曲等鉴赏方面的感受融入其中,使这部作品显得丰富、生动,可读性也较强。
丛书简介: 大家精要 丛书以近300位对人类文明有卓越贡献的大师为对象,浓缩其生平与思想精粹,涉及文学、史学、哲学、军事学等领域,旨在 启迪生活智慧,开悟人生哲学 。 丛书作者都是相关领域的研究专家,以浅显易懂的语言,清晰、简练、严密地阐述 大家 生平与思想,让读者能快速读懂 大家 。 内容简介: 周敦颐,为北宋哲学家,他创建了濂学,开宋明新儒学思想先河。《周敦颐》介绍了 濂溪先生 周敦颐的生平,与二程的关系,重点介绍了其教育、行政、文艺等思想,濂学主张等。读者通过《周敦颐》可了解其学术思想精要:人为万物*灵者,心、性受感外物而有善恶,通过 立诚 主静 而达人类的*准则 人极 (诚)。
丛书简介: 大家精要 丛书以近300位对人类文明有卓越贡献的大师为对象,浓缩其生平与思想精粹,涉及文学、史学、哲学、军事学等领域,旨在 启迪生活智慧,开悟人生哲学 。 丛书作者都是相关领域的研究专家,以浅显易懂的语言,清晰、简练、严密地阐述 大家 生平与思想,让读者能快速读懂 大家 。 内容简介 : 顾炎武为清学 开山祖师 , 清代六大宗师 之一。本书讲述了在以清代明的历史条件下,顾炎武 九州历其七,五岳登其四 ,认真总结明王朝覆灭的教训,重新审视传统经济、政治、思想、文化,以其远见卓识,建构民族复兴的蓝图的历程。分析了他在哲学、史学、道德伦理、经济政治、文学诸方面所作出的新的理论建树。
《我与冯至》是冯至的夫人姚可崑在八十五岁时所写的一部回忆录,记录了她与冯至先生共同度过的一生,平实却充满温情。本书根据冯至夫妇两人的共同回忆,同时借助冯至先生发表的一些诗文以及日记,从两人 不打不相识 、阔别两年后一起在德国学习、步入婚姻写到回国后辗转北京、上海、昆明等地。记录期间的家庭生活、学习工作以及两人交游的朋友。回忆跨度从1928年到1965年,期间中国与世界都发生了许多重大的变化,每个人都裹挟其中,如姚可崑所写: 我们和中国一般的老百姓一样,都不免要经历必然的苦难和欢乐 生活很平凡。平凡的人走着平凡的路。
《给我狭窄的心一个大的宇宙:冯至画传》由冯至长女冯姚平所著。从冯至童年生活、留学德国、执教西南联大及北大、任职中国社会科学院,直至其逝世,较为完整地记述了冯至的一生。书中对冯至不同时期的社会活动、文学创作、所获荣誉等都做了详细的介绍,且配有近两百张冯至及其家人、朋友的珍贵照片,是一部完整的、生动的冯至传记。
胡适是中国新文学运动的领军人物,也是一个时代文化和思想领域的著名人物。他的第三种人的身份,招致两方面的抨击,也是一位颇受争议的人物。《胡适自述》在大量收集有关胡适的各类资料(包括自传、书信、日记、文章、学术以及友人回忆,乃至反对者的批驳等)的基础上,尽量甄选不曾用过的或少用的,但又具有历史价值,能够高保真还原人物的资料。《胡适自述》分为启蒙、历练、留洋、厚积、薄发、黄昏、流亡七章,作者繁杂资料烂熟于心,妙手组织,重现胡适的七段人生路,并尽可能用胡适自己记忆中的生命片段来告诉读者:胡适是谁?胡适从哪里来?胡适往哪里去?
丛书简介: 大家精要 丛书以近300位对人类文明有卓越贡献的大师为对象,浓缩其生平与思想精粹,涉及文学、史学、哲学、军事学等领域,旨在 启迪生活智慧,开悟人生哲学 。 丛书作者都是相关领域的研究专家,以浅显易懂的语言,清晰、简练、严密地阐述 大家 生平与思想,让读者能快速读懂 大家 。 内容简介 : 《魏源》一书讲述了清代启蒙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魏源的生平经历以及他思想学术的深远影响。再现了一个乡下书生,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交天下友*终成了思想巨人的一生。本书还分析了《圣武记》《海国图志》等著作对中国思想深远的影响,以及他所提出的 师夷长技以制夷 主张的启蒙性。作为开眼看世界的先驱,是如何使 其论实支配百年来之人心 。
欧文·亚隆(Irvin Yalom)是当今世界上 、著作流传 广、 有影响力的心理学治疗学家之一,被选为美国至今健在的三个 重要的心理治疗学家之一。他的许多著作不仅给心理治疗师带来启发,也深得普通读者的喜爱,在世界范围内成功发行。其作品多次荣获欧美小说和非小说类奖项,如《当尼采哭泣》荣获1992年“the commonwealth Club”小说类 奖,以及其他许多奖项,被翻译成24种语言,并出现在许多 畅销书名单上,销量超过200万本。 本书是他的一部思想传记,由他的得意门生近距离解读:他那具有特殊形式的智慧从何而来?他把智慧传达给别人的能力又源自何处?他是沿着一条怎样的路走到了这里?为何对人之存在问题具有如此精微和富有洞见的理解?
斯蒂文 G.米德玛*的《罗纳德 科斯传(精)》为诺贝尔奖获得者罗纳德 科斯教授的学术性传记。 罗纳德 科斯(1910 2013),1932年获伦敦经济学院商科学士学位,先后受聘于邓迪经济和商业学院、利物浦大学及伦敦经济学院。1951年获伦敦大学博士学位,之后迁居美国,先后任职于布法罗大学和弗吉尼亚大学。1964年转入芝加哥大学任教,同时任《法与经济学杂志》主编。由于发现并阐明了交易费用和产权在经济组织和制度结构中的重要性,及其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等巨大贡献,科斯教授于1991年被授予诺贝尔经济学奖。科斯教授开创了对当代学术界影响巨大的新制度经济学这一学术流派,其影响不仅仅局限于经济学,还包括管理学、社会学、政治学、法学等领域。 由于在制度分析方面的深刻见解,科斯教授的相关理论自20世纪80年代末期被引入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和转
徐有威撰稿的《邓伟志口述历史(精)》一书中 ,当代*名社会学家、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曾历 任三届民进中央副主席的邓伟志教授对其近六十年冶 学立论、作师育人、社会活动和参政议政的历史回顾 。口述者不仅以当事人身份,为“文革”后社会学的 重建、中国大百科全书与年鉴事业的创始、“人体特 异功能”的鉴定、“邓氏三论”的毁誉、倡建妇女学 的争议、“邓伟志信箱”的风波等一系列现代学术文 化史上之重要事件,提供了*具**性的**手资料 ,而且能使读者借助他在烽火岁月、十年动乱、思想 解放、改革年代和新时期等历史波澜中的阅世交游与 回顾思考,对一波波时代大潮的激荡涡漩与世事人心 的纷纭复杂,获得形象具体的观照。
《立斜阳集》收录冯至写于20世纪80年代的一些回忆性散文及新诗。主要记录20世纪20年代的北京、30年代前半期德国的海德贝格、40年代前半期的昆明这三个作者 华年磨灭地 的城市和在那里结识的良师益友 杨晦、梁遇春、郁达夫,徐诗荃、梁岱宗等,记录昆明往事,记录与齐白石、永濑义郎及夫人永濑照子之间的文艺因缘。 当时只道是寻常 ,许多往事一经回想便意味无穷,于是沉思往事立 斜阳 。另收录冯至先生创作于20世纪80年代的新诗三十二首,表达对于时代的爱和憎。
丛书简介: 大家精要 丛书以近300位对人类文明有卓越贡献的大师为对象,浓缩其生平与思想精粹,涉及文学、史学、哲学、军事学等领域,旨在 启迪生活智慧,开悟人生哲学 。 丛书作者都是相关领域的研究专家,以浅显易懂的语言,清晰、简练、严密地阐述 大家 生平与思想,让读者能快速读懂 大家 。 内容简介 : 钱穆是 现代四大史学家 之一,学界尊之为 一代宗师 。又在民族危机深重之时,高举现代新儒家的旗帜,复兴中国文化,振兴民族自信。本书以钱穆生平经历为线索,论述了他所创建的独特的文化史学体系,以及他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论与思想,展现了其 文化神州系一身 的精彩人生。
19世纪的巨擘中,很少有人像威廉 冯 洪堡一样,至今仍然广为人知。 洪堡是一位学者,一度身为教育政治家、外交家和普鲁士的大臣。洪堡为何享有盛名? 教育 一词为我们提供了至关重要的线索。在人类教育的问题上,洪堡推动了他所生活的那个时代,激励人们对其进行深刻的反思。因此,每当涉及教育,每当人们关注教育事业中一些悬而未决的问题时,就会想起洪堡这个名字,想起他为教育事业所作出的贡献。这种情况的出现绝非偶然,而且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应该不会改变。只要我们的中小学和大学仍然是社会结构的组成部分,人们就不会停止谈论洪堡。 《洪堡传》一书,简明扼要把洪堡一生的时间线索与其在各个领域的贡献和成就这另一条线索交织在一起,既介绍了洪堡在各个领域的学术思想,又介绍了这些学术思想可能的成因背景,使读者
本书为 大家丛书 之一。它介绍了我国著名天体物理学家、中科院院士、南京大学教授方成在炮火硝烟中诞生,伴随新中国一起成长,为我国太阳物理研究做出卓越贡献的经历。他严谨踏实的学术风格、 谦虚诚实的生活态度与不断向未知探索、不知疲倦的前进精神激励着每一个热爱科学的青少年不断向科学的高峰攀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