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汉语大词典》是在《辞海·语词分册》基础上改编而成的,供广大读者阅读古文献时查检的实用工具书。原书以古汉语语词为主,兼收现代词汇,历经修订、增补,已成为广为人知的工具书之一。本社为与其他工具书配套,对其进行了较大幅度的修改、增删。剔除所有现代汉语词汇和现代书证;纠正原书中字形、音注、释义、例证等各方面的讹误;删汰生僻而无检索价值的字词;增补大量古籍中常见而有用的典故和词汇;并精简书证,统一体例。改编的指导思想是:力求在有限的篇幅中荷载尽可能多的信息量,以副其实用之旨。由于时间仓促,水平有限,仍会留有错误,祈请读者批评指正。
楚辞,战国时兴起于楚国,是源于江淮流域的歌谣,与《诗经》并称,成为中国古典文学两大渊源。“楚辞”之名,见于西汉前期,至西汉末年,刘向编屈原、宋玉等人作品成集,曰《楚辞》。《楚辞》收战国楚人屈原、宋玉及汉代淮南小山、东方朔、王褒、刘向等人辞赋共十七篇,其浓郁的情感、瑰丽的文辞、丰富的想象,对后世诗、赋、骈文产生了深远影响。《楚辞》因所收作品运用楚地的文学样式、方言声韵和风土物产等,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给读者阅读带来很多困难。基于此,我们邀请《楚辞》研究专家赵逵夫先生主编《楚辞语言词典》。全书约90万字,分《前言》、《凡例》、词典正文和附录四部分。收入王逸《楚辞章句》中作品中的实词、虚词和专有名词,除专有名词外,一般以意义的单位为词条。每个词条皆标引出处和书证。词典正文广泛吸收了
《日语汉字辞典》所收词目包括现代日语中汉字开首的汉语词汇、固有词汇和混种语词汇。以基本词汇、一般词汇为主,也酌收现代书刊中常出现的古语、文语词汇和科技词汇。本辞典收入字头汉字4486个,多字词条8.5万条,成语、惯用语3千余条。
今人阅读古籍,由于时间隔得久远,语言又是在不断发展着,汉字也在不停地演变着,常有种种障碍横亘眼前,字多通假而语义难明,便是其中之一。“学者改本字读之,则怡然理顺;依借字解之,则以文害辞。”“学者改本字读之,则怡然理顺;依借字解之,则以文害辞。”这是清代大学者王引之的经验之谈,对我们今天攻读古书仍有极其重要的指导作用。
这部词典的特色如下: 收词刻意新颖、范围广泛,凡现代汉语中使用的词,尽量收入。特别是对于近年来出现的一些新词,也大量地加以收入。 释义力求准确、规范。对每个字、词、词组、成语、谚语、短句等,尽量译出其相应的日语意义,并且为了帮助读者加深了解词义、词性,加入了大量的例句,以使读者能够灵活运用及掌握。 在一般词语之外,还收录了一些常见的方言词语、方言意义。 词条中含有表现、用法、比较、由来、参考、注意等多种学习栏目,提高学习效率。 配有大量的精彩插图,愉悦读者、活跃气氛。 在词典后面附有查阅便利、非常实用的日汉小词典。
本字典共收录五千二百六十二个常用汉字作为条目。每字先以古之[平水韵]注明其四声、韵次、平仄和韵部,再据《现代汉语词典》注出今音和今诗韵,并汇辑相关的连缀词语,采撷相关诗句,从而鉴赏了这个字在诗句使用中的美妙韵味,为研究古韵与今韵的变异和承传关系提供了丰富的实例。本字典同时采用笔画检字法和汉语拼音检字法,又对条目采取统一编号,因而查字检索十分便捷。 本字典力举平水韵,平水韵,为唐宋诗人所实际运用,而后又一直具有[钦定]、[官韵]的性,故至今仍为广大传统格律诗爱好者所遵循。字典中,既引用古代诗人诗句,也选用现代诗人的格律诗诗例。这显示:传统的格律诗能古为今用,为现代化建设服务。因而它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明显的使用价值,并将为传统格律诗走进校园、走向社会,为传统格律诗的传承、发展和繁荣
今人阅读古籍,由于时间隔得久远,语言又是在不断发展着,汉字也在不停地演变着,常有种种障碍横亘眼前,字多通假而语义难明,便是其中之一。“学者改本字读之,则怡然理顺;依借字解之,则以文害辞。”“学者改本字读之,则怡然理顺;依借字解之,则以文害辞。”这是清代大学者王引之的经验之谈,对我们攻读古书仍有极其重要的指导作用。
《汉字速学图示字典》是一部按照汉字形体结构编排的创新字典,引入“字根”概念,借助几何图形,把具有相同“字根”的系列形似汉字归纳在一起,便于比较差异、系统学习、快速记忆。多音字编排在同一图形上,方便查阅,省时省力。本字典具有普通工具书的查阅功能,更兼具创新学习方法、速学汉字的作用。
《古籀汇编》汇集甲骨刻辞、钟鼎款识、周宣石鼓、秦汉吉金以及古玺、古陶、古币、古兵器各种文字,共约三千个单字,重文三万余个,是一部集大成的篆文工具书。 籀文 又称 籀书 、 大篆 。战国时秦国使用的文字及秦统一六国后之文字称为 小篆 。编者认为 小篆 、 缪篆 均源于古籀,与古籀文相合,所以将本书定名为 古籀汇编 。
《英法德日汉图解词典》是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从英国DK出版公司引进,其原文是DK公司于2003年推出的图解词典5Language Visual Dictionary,目前的这本词典用日语和汉语替换了原书中的西班牙语和意大利语,以适应中国市场的需要。 本词典用图解这种直观方式来解释各种事物,清楚明了。词汇所属范畴分类,便于查找。全收附图1600余张,五种语言共计收词30000余条,涉及到人们日常生活中接触的方方面面。图片清晰、生动,色彩鲜明,准确反映了事物的各个细节。 此次出版的《英法德日汉图解词典》精心编制了五种语言的索引,以方便读者查阅。
《常用成语词典:大字本》精选成语6000条,基本囊括中小学教材所含成语,可满足广大中小学生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需求。
中国传统,有字典,没有词典。后来有词典了,可是只有小型词典,没有大型词典。后来有大型词典了,只有现代汉语的大型词典,没有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综合编辑的大型词典。1986-1994年出版的《汉语大词典》是中国有史以来部包罗古今的汉语综合大型词典。 《汉语大词典》开始编辑于1975年,完成于1993年,历时十多年,收词目37万多条,分为12大卷,附索引一卷。编辑原则为“古今兼收,源流并重”。这是上海市、江苏省、山东省、浙江省、安徽省和福建省五省一市400多位资深学者辛勤劳动的成果。在中国文化史上是全新的开创。
《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辞典》收录俗语(包括歇后语、谚语、惯用语、套语等)共计两万余条。这些俗语采自中国古代通俗小说,上起宋元,下至清末,共计600余种。全书按音序编排,语目后有规范完整的释文、书证及各种副条形式。释文除了对俗语条目的通俗解释之外,还对某些疑难俗语、词汇有简明考证,独具匠心。选择书证时一般以著作年代和著作重要程度作为依据,适当照顾年代靠后、知名度不高的作品,尽量反映古代通俗小说俗语运用之概貌。意义相关联的主条副条集中在一起,使读者能从中看出俗语的地方变异和演变过程。附录有《主要引用书目》,收录宋、元、明、清通俗小说书目600余种,既能够反映本书扎实的资料收集功夫,也可为古代小说研究者提供一份详细的参考文献,极具目录学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