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由《韬奋画传》、在狱中写的自传性质《经历》和《患难余生记》三部分组成。追述邹韬奋二十年来的生活经历和生命断片,其中从事文化事业的经验和思想变化的历程,堪称现代爱国、民主知识分子人生道路的缩影。《韬奋画传》收录上海韬奋纪念馆珍藏的264幅图片资料,由曹辛之先生编著并设计完成。
一个受尽凌辱的北方边地的孩子,因为崇尚大秦国的文治武功,跪倒在秦国大将军王翦的马下,王翦把他抱上了马,并让自己的儿子收他为义子,取名王离。 王离长大了,由一个羸弱的少年成长为一名将军,在这个过程中,他经历了秦朝统一天下的盛世,并参加了平定百越的战争,修驰道,建长城,目睹了秦国由盛转衰的历史进程;而他自己的爱情,也被迫卷入到了历史的进程中,真正相爱的人却不能相爱,对他一往情深的公主嬴妩也在他的怀中流尽了最后一滴血…… 个人命运与历史进程,在这部小说中以特殊的方式演绎着偶然中的必然和必然中的偶然。
时逢战国乱世。几近将天下收入囊中的丰臣秀吉,为了扫除统一路上的障碍,发兵二十五万征讨关东王北条氏。北条氏的支城武州忍城,便成为秀吉锁定的攻击目标。 面对秀吉的凛凛兵锋,忍城城主成田氏长表面奉命动身去小田原支援北条氏,实际上却已经打好了内通秀吉的主意。被选为忍城城代的老臣成田泰季刚一开战就一命归天,而接任城代一职的是被百姓们戏称为“傀儡”的成田长亲。 长亲骑技武功样样稀松,但他极具关东男儿的荣誉感,有着别人不能企及的“人气”,且在一副傻里傻气、五大三粗的外表下,潜藏着超乎常人的奇思妙想。在秀吉的大军水淹忍城准备瓮中捉鳖之时,他突生奇计,最终以两千人战胜秀吉的两万大军,使得忍城这座乡下土城在战国历史上留下了值得大书特书的一笔。 《傀儡之城》的主人公们不是日本战国历史中的
这是一部以18世纪70年代土尔扈特人脱离沙皇俄国回归祖国事件为题材的历史小说。土尔扈特人东归是历史上十分著名的一次民族大迁移,其壮举曾震撼中外。在这场历时半年多、行程万余里的回归途中,17万土尔扈特人携500万头牲畜,浴血奋战,既要抗击沙俄军队和哈萨克骑兵的围追堵截,又要应对风雪严寒、沼泽、大漠等恶劣条件,其间历尽千难万险,付出了重大牺牲,最后8万多人、100多万头牲畜回到祖地准噶尔盆地。本书对这个轰动于世和激动人心的历史事件作了真实的、形象的描写和反映,以雄伟的构思、流利的笔触、饱满的激情再现了土尔扈特人民东归祖国的历史场面。
端白,燮王第五子,被一纸假遗诏推上王位。十几岁登基的少年其实对一切都无能为力,与其说他在做帝王,不如说是在扮演帝王。敏感、残暴、贪玩、幼稚,人君所可能有的缺点,他一应俱全。八年后,端白被兄长驱逐出宫,成为杂耍艺人,于高索之上再度睥睨人间,缔造传奇,成为轰动民间的走索王。一场战乱又使他失去一切,归隐山林。他仿佛什么都有过,又好似一无所获。人生在世,注定是场艰辛的旅行,不论帝王还是凡人。 《我的帝王生涯》是苏童的长篇小说代表作,一经出版便引起学界和读者的广泛关注,开辟了一种以历史为底色书写个人命运的叙事方式,深深影响了后来一批年轻写作者。
《学霸速记.历史7年级》由牛胜玉主编
《丰臣家族》是日本的大众文学巨匠司马辽太郎的作品之一。 成王败寇、英雄辈出的日本战国时代,在一次次力量与智慧的角逐中,出身社会底层的丰臣秀吉力克群雄,终结了百余年的动乱,统一了日本。 秀吉超乎寻常的发迹过程、位极人臣后所获得的富贵荣华,将亲人卷入到戏剧性的命运旋涡中。资质平凡的他们,因血缘关系而境遇陡变,成为秀吉苦心经营丰臣政权的棋子,也决定着丰臣家族的走向。过快的荣升,人品和能力与高位的不相称,预兆了丰臣政权会如朝露降人间般短暂一现。 历史小说大师司马辽太郎独具匠心构建九篇故事,以跃动的笔力、冷峻犀利的目光,张弛有度地描写了秀吉之弟、妹、甥、妻、儿等十位人物的人生际遇,勾勒出权力风暴核心钩心斗角的群像图。丰臣家族从贫贱到富贵的,而后又归于衰亡的全过程也跃然纸上。 在《丰臣
小说主人公孙膑,生活在诸侯各国争霸并进行兼并战争的战国时代。尽管纪元前564年,晋、楚两大国曾在宋国召开过“弭兵”大会,这虽使诸侯各国之间的征战平静了一段时间,但各诸侯部却又发生了“强宗”的相互兼并和夺权,人民仍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而三家分晋、齐归田氏、秦用商鞅日趋强大之后,国与国间的兼并又趋激烈。秦、楚、魏、齐、燕、赵、韩,分据中原大地,又不断地进行相互攻战,连年战祸,使各诸侯国的人民产生了强烈要求统一的渴望,而共同的文化发展也要统一。几乎从孔子开始,以及其后的思孟学派,都主张施“仁政”,“定于一”。与王栩“一起采药修道”的墨翟,则主张“兼爱”、“非攻”(中心思想也是“弭耳”)。实际上当时所谓的“百家并鸣”之学,也大都围绕着这个时代的中心议题。《孙膑》用《威王弹琴》、《鬼谷虎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