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午年灿烂文明史,又充满着生机与活力的泱泱大国。中华民族早就屹立于世界的东方,前赴后继,绵延百代。 本卷《话说中国》讲述隋至盛唐的历史故事,恰如卷名《大唐气象》所昭示的那样,那是个令每一个中国人提气来精神的伟大时代。 在那一个半多世纪里,竟有开皇之治,贞观之治,开元之治三个治世涌现。依我看,开皇之治应自于皇十七年计至大业七年(597-611),贞观之治应自贞观八年计至贞观二十三年(634-649),开元之治一般指开元初至开元末(713-741),而实际上,更早自690年武则天称帝时起,除了而后逐渐收敛的酷吏政治,经济,政治,军事,文化,国力,版图,周边和对外关系,均全面呈现盛世景象。其后虽有中宗韦后,太平公主等频敏政变的一段曲折,这繁荣昌盛的局面直维持到天宝十一载(752),所
唐朝是一个令后人无比向往的朝代,但它近300年错综复杂的历史,也让人望而却步——正史《唐书》《资治通鉴》不但卷帙浩繁,读起来也晦涩难懂;小说《隋唐演义》虽然通俗易懂,但大量人物情节纯属虚构。 知名书作家王觉仁,凭借深厚的唐史功底,以幽默生动的文笔,创作出比《唐书》通俗,比《资治通鉴》有趣,比《隋唐演义》靠谱的《大唐兴亡三百年》,已成为多数读者了解唐朝历史的选择。 翻开本书,领略让你全程上瘾的300年大唐全史。
《地名标准编制概论》围绕“地名一标准一编制”做文章,将其分为4个部分:章似引言,扼要评说地名与地名标准的有关事项;第二章至第十章为主干。重点叙述地名标准的编制方法;第十一章至第十七章是重点,主要阐述各类地名标准的编制要点;第十八章如结尾,简单介绍相关组织在地名标准化工作中的职能、作用等。 我们相信,这本关于地名标准编制的专业书籍值得一读。它具有5个特点:一是题材新颖——将的理论研究心得转化为科研成果,填补了地名标准编制领域的空白;二是写作严谨——本书在章节设计、结构安排、内容撰写等方面力求科学、谨严、规范,展示出较高的学术水平;三是内容准确——妥善把握整体与细节,使行文、举例、制表、引用等趋于准确无误;四是文本实用——本书的着眼点、出发点和落脚点均在地名标准的编制,给读者大开
《明清后妃的爱恨往事》以历史的细微末节为着眼点。从这些后妃的人生际遇来勾画历史的脉动,探寻大历史中个体的命运。文章笔调滋润,自有悲悯;华美,漫溢着清冷;柔媚处,几分决绝。满目浓浓淡淡的人情故事,是作者试图在文学与历史、人生哲理中进行的一场意味深长的对话。 也是对后宫妃子的情爱人生、权力意志、历史命运进行的全新而又深沉的解读。
心有波涛面含春色,此为江湖。 ——郭德纲 “说起来谁都不信,我其实是一个好静不好动的人。”郭德纲在“郭论”系列的《捡史》中说,“最近下雨,我每天在家里坐着,读读书,看看戏,就觉得很快乐。” 他喜欢读史,“读史可以使人明智,古人说‘鉴以往可以知未来’,就是这个意思。” 《捡史》是百万经典“郭论”系列的第二篇。郭德纲通过剖析历史人物,复盘一场场暗流汹涌的权力游戏,剖析君臣博弈法则,发掘出人性的精妙幽深之处。学说话、学办事、学为人处世,不可不读《捡史》。 从庙堂到江湖,从帝王将相到贩夫走卒,阴谋阳谋、君臣博弈法则、韬晦心术、中国式社会人情世故,尽在郭论《捡史》篇。
或许由于秦始皇的存在、中国人从此丧失了吕不韦那样天生的宏大幽默感,与喜剧大师、投资大师秀般的才能,使后来两千多年的历史都或多或少沾染上了某种黑色幽默的色彩。 现实以刘邦胜利、项羽一败涂地而告终。在后来的世代里,我们再就很少能够在自己的历史里,找到光明磊落战胜阴谋诡计的例子了。没有人能够说清,这是中国人、中国政治的幸运,还是不幸? 或许有一天,当我们在几位富豪一餐饭吃掉36万元人民币,当我们划出城市中的土地为富豪们打造亿元豪宅并不厌其烦地阐述其合理性,当我们在每年成千上万的处级干部、厅级干部、省级干部翻身落马的腐败狂潮中醒来时,我们也许会目瞪口呆地发现:日本又把我们远远地甩到了后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