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人笔记中的戏曲史料》围绕《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中国戏曲出版社1959年版)—书未收或失收的明人笔记开展整理工作,广泛搜集、辑录了明代72位作家、77部笔记中与戏曲有关的史料,加以考订注释,汇为一编。对研究明代戏曲的剧目、作者、演出形式、艺人活动、杂戏体制及其对周边国家的影响,提供了珍贵资料。
《商务印书馆110年大事记》是在1997年出版的《商务印书馆百年大事记》的基础上编成的。增加了1997至2006十年间馆内重要活动、重点图书,订正了已发现的个别讹误之处,补充了一些比较重要但缺失的资料,增加了部分图片。本书力图用可靠资料,反映我馆与文化、教育、学术界的密切交往和各界人士对我馆的支持。但因几经战乱,又经十年动乱,档案、样书散失无数,虽经认真查核,恐仍不免有重大错漏,请读者不吝指正。本书采编年纪事体裁。为使眉目清楚,每年排成两页,左页为大事记录,右页刊有关资料。取舍详略,难免不当,亦请读者赐正。商务印书馆的创立标志着中国现代出版业的开始。它1897年于上海创业,而后走上一条艰难的道路。
“中国文库”主要收选20世纪以来我国出版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创作、科学文化普及等方面的著作。这些著作,对我国百余年来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发展产生过重大积极的影响,至今仍具有重要价值,是中国读者、的经典性、工具性名著。
《泊下的记忆:利物浦老上海海员口述史》是世界上第一部真实记录这一特殊群体特殊历史的著作。一度有几千人的利物浦老上海海员社团,曾是欧洲最早、的华人团体。二战期间,这一团体的成员都做过海员并为英国的蓝烟囱轮船公司服务,随后他们在利物浦定居并生儿育女。这些人曲折漂泊的人生经历可与百年来的中国近代史、华人移民史、世界航运史相印证。可以说,他们就是见证了世界百年历史的“活化石”。
每一个人就是一个世界,每一块墓碑下都躺着一部整个世界的历史。《逃向苍天:年代里小人物的命运沉浮》即是从点滴细节对各色人物命运的探究分析,他们的经历、遭遇、思想变化,与大历史、大时代息息相关。1955年5月19日凌晨,曾任华东军政委员会文化部副部长、上海市委宣传部长的彭柏山在家中被捕。此前,上海成立了“反胡风运动”的五人领导小组,在北京亲自召见了一位领导小组成员,听取汇报。当听说上海还未发现胡风分子、一切还在调查中时,非常不高兴说上海太斯文了,反问“上海不是有一个彭柏山吗?”就此一句话,决定了彭的命运。被人称为“梅花院士”的陈俊愉,“文革”中,被当做“反动学术权威”反复批斗。一个重要罪状是:“国民党定梅花为国花,你喜欢梅花就是喜欢国民党!”他花二十多年心血写成的书稿,连同相关照片、资料
明代学者张燧著书《千百年眼》以进行历史总结,据说一时“盛传于世”。作者治史“不必苟同”的风格,是我们深心赞同的。本书作者也是希望与读者一起,通过细心的历史回顾,看中国怎样经历政治史一步步地走来,中国人怎样经历政治史一步步地走来,中国文化和中国精神怎样经历政治史一步步地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