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清单 、采用双栏式习题化设计。将学科知识设计成习题,便于在练习中实现对学科基本概念、基本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实践证明,这是进行基础训练的最好方式
在古老的人类思想中,灵知主义是一种鲜明特征的思想气质,沃格林用灵知主义来观照整个西方政治思想史,并用来解释西方现代性的起源。 灵知主义就是西方现代性的本质,并且根植于西方的传统生活中。西方思想家格林用灵知主义来关照整个西方政治思想史,并用来解释西方现代性的起源。他从尼采、黑格尔、马克思那里撷取一些思想文本中的个案,在本书中精彩地阐述了自己关于西方现代性的主张。
上个世纪90年代初苏联解体、苏共垮台这一重大的历史事件的因根是说不完、道不尽。在相当长的历史阶段,认识不可能完全统一。 但这是否意味着在相当长的历史阶段不会有一个正确的结论呢?不会的,相对论在历史的长河里是站不稳脚跟的。 斯大林早在1943年就说过:我知道,我死后有人会把一大堆垃圾扔到我的坟上,但是历史的风一定会毫不留情地把这堆垃圾刮走!现在,正确评价苏联历史的风,起没起子青萍之末?或是拂掠子青萍之上? 本书将从对列宁与十月革命问题的重新认识、对斯大林以及斯大林时代的重新认识等四个方面进行介绍。
三省制是中国古代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本书分五章,从体制演进的角度,将三省制置于整个汉唐制度演进的环节中加以定位,并以门下省作为研究中心。在理清汉魏南北朝门下省演变线索的基础上,特别研究了隋及唐初三省的发展、门下省与中书省地位的升降变化等,资料充分,分析入理,对海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亦有客观的评价,便于读者取鉴与利用。
本年鉴是由国际的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编辑出版,由中国军控与裁军协会组织相关会员单位的专业人士翻译成中文。本次年鉴客观阐述面你那发生的重大国际事件、各地区武装冲突形势发展及其解决进程,联合国和相关地区组织采取的维和行动,以及具体重要影响的国家组织和军事几天的安全政策和军事策略的变化情况。次年鉴以其内容严肃、客观,资料翔实系统而享誉世界,是一本研究军备、裁军的专业工具书。
本书首先考察了罗尔斯的试图抵消一切运气的影响的“公平的正义”的观点;然后是德沃金的考虑抵消原生运气的影响,而认为选项运气与正义基本无涉的资源平等理论;接着是诺齐克的认为正义并不必然与运气相关,从而实际倾向于一种对之不做政治干预的自由至上主义观点。作者认为这三种处理正义与运气的方式都存在着一些问题,不容易得到辩护。他试图提出第四种方式,即通过重新解读罗尔斯与诺齐克的论证,得出正义就在于为人们保存、发展和运用他们的理性能力创造一种合理条件的初步结论,为此,我们没有必要抵消所有运气的全部影响,而只是要防止运气产生将危害到这种理性能力的坏的结果。
《清代科举家族》从经济基础、人文环境、日常生活、社会流动、地域变化、家庭影响等方面对清代科举家族进行探讨,并对清代科举家族的历史地位做出了科学的评价。
《隋末“江都之变”新探》一文,是作者在《人文杂志》1995年期发表,大约6000字左右(原稿1万字左右)。由于删减字数较多,因此并不能完全表现作者对“江都之变”的看法,许多地方的论证上也显得不够精审,因此这次收入本书时,作者依据旧稿基本恢复了原文的面貌,并对引文进行了认真核对。 《“唐武宗平泽潞”之再评价》是作者循着“权力之争乃是研究唐政治史的一把钥匙”的思路,对唐武宗、宣宗时期的政治问题进行思考。收入本书的《试论会昌时期的吏治建设》、《简论会昌时期的宦官》(分别发表表于《中国史研究》1997年期、《史学集刊》2001年期)两篇论文,都是硕士学位论文的组成部分;收入本书《“营州事变”之成因及其影响》发表于《陕西历史博物馆馆刊》第8辑。
《民国政党史》是中国文库中的其中一本,记述了民初及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各个主要政党团体的兴起与分化,他们之间的相互矛盾、相互渗透及其发展与变化,并论述了同一时期政党与国会、政党与军阀的关系。
本书是阐述对外宣传和传播,从而为建构全球化背景下理想的中国国家形象而着力打造的一部专著。 本书在对外宣传与传播规律的探讨方面,提出了独到的新见解,如,必须“树立全球传播的新观念”、 “新闻传媒建构国家形象的策略”、 “建设高信度、高质量的对外传播体系”等观点,对于推动中国对外宣传和传播的改革,对于高校新闻传播系科“国际传播”课程的开设、课题的研究,以及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建立,等等,都提供了极好的学术和理论的支持。 它与《畸变的媒体》 (李希光著)、 《中西方新闻传播:冲突·交融·共存》 (顾潜著)、 《当代对外传播》 (郭可著)等构成了“全球传播”丛书,既是这个领域的学术专著,也是“国际传播”课程的导向性教材。
本书构建了应然政治逻辑的分析框架:政治合理性、政治治理原则、制度安排三环节结构,并应用这一框架从纵向历史的视角系统梳理了西方政治思想史应然政治逻辑的经典范型,对其政治逻辑的预设、前提、推演、转化、结论及其蕴涵的现实可能和缺失进行剖析。在此基础上,应用同一分析框架对应然政治逻辑所涉及的相关问题作出横向比较并给出正面阐释,提出人本政治研究的主要脉络。对应然政治逻辑的当代回应进行了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