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教师教育课程系列教材”之一,该书共分8个章节,主要对教师专业的发展问题作了详细的介绍,具体内容包括教师专业角色、教师专业精神、教师专业智慧、教师专业发展、教师职业心理等。该书可供各大专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本书作者团队经过大量调研、讨论及实验,形成了幼儿园保教质量的班级观察评价系统,研制了相应的评价量表。该量表就班级观察从五个维度评价,即学习环境、一日生活常规、课程计划、课程实施与师幼互动、课程评价五方面,整套量表共36个二级指标,旨在以评促教建,以评促教,实现对幼儿在园一日生活的保教质量的整体引领。量表科学合理,实操性强,既可用于幼儿园管理者或保教人员的自我评价,也可用于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对幼儿园进行的保教质量管理与评价,或者教科研机构的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价研究工作。
《学习心理学》最初于1943年列入 大学丛书 由桂林文化供应社出版,1947年和1949年在香港出版和再版,1950年新一版。本书系阮镜清先生早年学术思想和观点的系统整合,共十二章。前两章属于学习心理学绪论,主要介绍学习心理学的基本问题,包括《心理学是什么》和《心理学在教育上的应用》。阮镜清先生从分析心理学研究对象入手探讨学习心理学的基本问题,指出心理学在教育上的应用集中于教育教学方法或者说是学习问题,具体包括学习的基础、学习的过程和学习的结果三部分。后十章是《学习心理学》的主体,围绕学习的具体问题,即第二章所述的学习的基础、学习的过程和学习的结果三方面的问题展开详细讨论,具体包括《人类的基本行为及其发展》、《行为发展的类型》、《学习的基本要素》、《学习的方式》、《学习的定律》、《学习的进步》、《
爱因斯坦说过一段很深刻的话:“结论几乎总是以完成的形式出现在读者面前。读者体会不到探索和发现的喜悦,感觉不到思想形成的生动过程,也很难清楚地理解全部情况。”我想,正在中学学习物理的年轻朋友们,大约也正在经历着爱因斯坦所描述的情形——学习了物理学的完美无缺的结论,然而对物理学家们的探索过程和思维方法却知之甚少。 作者岳燕宁将这本《归纳与演绎/中学生物理思维方法丛书》献给青年朋友们,就是希望读者能对“归纳与演绎”的思维方法有所了解,知道它在物理学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学会用它解决一些中学物理的实际问题。
课堂,是教师展示自身生命价值的舞台;教学,是教师职业活动的主要存在形式。课堂中的一举一动,教学中的一颦一笑,都传递着这样或那样的意义,有着各不相同的意蕴。本书作者,以一个专业研究者的眼光,借助于听课、评课的亲身经历,透视了课堂上教师的言行举止、学生的身心表现,并将这些细节加以理论阐释和学理说明。郑金洲所著的《课堂教学的50个细节——一个专业研究者的听课杂记》所选取的50个细节,在当今的课堂上司空见惯,许多行为在一些教师看来理所当然,根本不存在什么问题。在熟悉的现象中发现问题,在貌似没有问题的地方捕捉问题,在细节行为当中探寻其背后的理险与理论含义,在问题的深入思考中分析课堂的变革取向,是本书的旨趣所在,正所谓“见微知著”。
本书内容与中学生日常生活紧密结合,注重讲解礼乐文明知识和人伦关系,从 明人伦 正家风 践孝道 广孝行 尊祖先 孝双亲 敬尊长 尊师长 悌兄弟 信友朋 敦亲族 睦邻里 礼宾客 泛爱众 毋不敬 爱敬身 明尊卑 别男女 等内容分别讲解,共计十八课。本书的编写注重现实性,从古代礼仪经典著作中精选出与现代社会密切相关的礼仪条文,用接近现代中学生生活的语句进行解释,阐发;针对中学生年龄特点,力求贴近学生生活,引起他们共鸣。本书注重直观性,图文并茂,便于学生理解、掌握。
1918年,陈大齐的《心理学大纲》作为 北京大学丛书 中的一部出版。这是我国第一本大学心理学教材,确定了我国心理学学科最初的的框架体系,影响了我国几代心理学工作者。全书共15章,约9万字。具体内容包括:心理学之意义及研究法、精神作用之生理的基础、意识及注意和人格等内容。
本书根据美国缅因州的国家训练实验室研究成果 学习金字塔成效理论,为家长设计了一套数学辅导思路,结合一系列的具体案例,让家长引导孩子去分析、思考问题。本书注重对孩子直觉思维的培养,同时对家长和孩子的心理进行分析,力求让家长和孩子的心理问题得到缓解。另外,本书还灵活地把数学与生活及人生相结合,在指导家长辅导孩子学习数学的同时,引导孩子学会如何做人。
《大学史话》由金以林编著。 《大学史话》讲述了:近代中国的高等教育,萌芽于19世纪中后期。当时的统治者,在领教了西方列强船坚炮利的同时,开始逐步接受西方社会的物质文明成果。自19世纪60年代开始,洋务派首先在几个大都市创立了一批以实用为中心的专科学校。但传统旧式教育中的科举制,仍在当时社会占据*的统治地位。 *成立后,近代大学教育的发展仍很缓慢。五四运动以后,伴随着民主、科学思想的传播,特别是近代民族工商业的发展,社会对新式人才的需求大增,中国的高等教育也由此得到较快发展,并为其后大学的逐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本套教程以《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文件为依据,为求将小学信息技术课程进行有效的整合,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新思维能力,着力改变以往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一维目标学习过程,强调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维目标的统一,让学生亲身参与活动,在活动中体验学习的过程,感受成功的快乐,培养兴趣,增强信心,还着力改变注重书本知识及机械训练学习方式,强调教学内容与生活、社会的联系,通过自主、实践、探究与合作等学习方式促进学生能力的全面提升。
本书启发式教学源远流长,历久弥新。本书系统论述了启发式教学的源头、启发式教学的发展历程、启发式教学在教学模式中的定位、现代启发式教学的特征、现代启发式教学的种类、教师有效启发学生的条件及策略、学生受启发与主动学习、启发与创新及现代启发式教学与教学文化的重构等内容。本书是一部具有全球视野、历史深度的,全面考察启发式教学的著作。 本书可作为师范类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参考书,也可供广大教师教学设计、教学改革参考。
受到迅猛发展的第四次产业革命以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影响,当今的学校教育正站在历吏性的转折点。 本书在薄薄的一册中,浓缩了30年前在日本诞生并在世界各国普及的“学 同体”的改革的愿景、哲学及活动体系,生动展示了“21世纪型课堂、学习、学校”的应有形态。 如何实现不让任何一名学生掉队,保障每一名学生学习权的学校? 如何实现基于探究与协同的高品质学习? 如何实现不让任何一名教师掉队,每一名教师都可作为专家互相学习、共同成长的学校? 作为“学校改革 人”的著者,在本书中简洁明了地描述了实现上述理想的哲学及具体方略。本书是教育者的 之书。
朱道俊先生著《人格心理学》一书共分七章,从人格定义,到决定人格之因素、人格类型、人格测量、人格适应及人格之统一,再到最后总结,系统地探讨了人格心理学所涉及的各个方面的问题。在每一章中,对每一个具体问题的探讨,不仅仅是引一家之言,而是综合各派观点,分析比较,提出自己观点。具体而言,本书的主要特色为:(1)系统论述,内容详实。本书是我国第一本以 人格心理学 命名的专著,对当时的人格心理学这一学科的知识进行了较为完整的呈现。(2)述评结合,有理有据。作者不只是简单的知识介绍,还包含了丰富的个人评论,这样便提升了阅读的说理性、逻辑性和趣味性。(3)理论全面,案例丰富。作者不仅论述了各个理论的具体内容,也给出了充足的实证材料,既有可以证明理论的量化研究也有帮助理解的生活实例。
《小学信息技术教程》以《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文件为依据,力求将小学信息技术课程进行有效的整合,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着力改变以往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一维目标学习过程,强调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维目标的统一,让学生亲身参与活动,在活动中体验学习的过程,感受成功的快乐,培养兴趣,增强信心。还着力改变注重书本知识及机械训练学习方式,强调教学内容与生活、社会的联系,通过自主、实践、探究与合作等学习方式促进学生能力的全面提升。
数学广角 是人教版教材独有的内容,这一内容设置的意图在于系统而有步骤地把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通过学生可以理解的、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简单的事例呈现出来,以学生容易接受的生活问题的形式,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操作、推理等活动运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这些问题。
中国近代教育经历了由旧式教育向新式教育、由半封建半殖民地教育向新民主主义教育嬗变的历程,旧式教育的衰落,新式教育的出现,半封建半殖民地教育的形成,新民主主义教育的胜利,构成了中国近代教育史的基本内容和教育近代化的基本路径。教育承载着教化的使命,关乎民族的思想文化素质,是实现人的近代化的重要途径,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走向。通过了解中国近代教育基本内容和基本规律,可以加深对中国近代化进程和中国近代社会变迁的认识。
由钱焕琦、张勤编著的《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实践 /师德实践培训资源》高度关注小学生好新、好动、 好胜、好学的特点,将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牢牢地固 着于孩子们的成长和发展的需求之中,伴随着孩子们 的成长,教师自身也得到不断的完善。鉴于这一理念 ,全书呈现了“让孩子明白身在何处”、“找到开启 孩子心灵之窗的钥匙”、“为孩子插上想象的翅膀” 、“给孩子一个坚定的眼神”、“不能让一个孩子掉 队”、“用学习带来更多的智慧”等丰富的内容。 《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实践/师德实践培训资源》 遵循认知规律,内容呈现上按照“典型案例——案例 分析——行动策略”的逻辑顺序;语言表述上通俗易 懂,结合编者访谈的体会和自身对于小学教育的认知 ,意在使小学教师感同身受,产生共鸣;行动策略上 具体细致,从小处着眼,属于“踮起脚
《幼小衔接专项练习》全套6册,分为凑十法、借十法、分解与组成、解决问题、看图列算式、时间与人民币。图书采用长条形开本,内容循序渐进,具有完备的学前知识体系。题量适中,专项专练,重点突出,例题精准解析,让孩子举一反三,边学边练。封底附赠扫码听微课,手机扫一扫,观看动画教学,视频中将对书中所涉及的重点、难点做全面的解析,帮助孩子高效吸收,全面掌握。
本书包括:用模板和主题创建幻灯片、在幻灯片中添加文字、调整文本框、在幻灯片中添加自选图形、在幻灯片中添加图片、在幻灯片中添加剪贴画等内容。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是教育科学研究人员或教育工作者有效地完成科研任务,取得科研成果的重要手段和途径。近年来教育科学研究法日益引起广大教育界人士的注意和重视。 本书广泛参阅了国内外有关资料,力图反映国内外新研究成果。同时又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和应用价值,使书中所阐述的原理方法能够具体可行。是一本适合于教育工作者和师范院校阅读的有益读物。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正处在大众化阶段。高等教育大众化不仅是量的提高,更是质的提升。面对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学生工作不得不正视来自政府、社会和学生多方问责的压力,不断提高教育、管理、服务的质量和水平,为全面提高高等学校教育质量和学生发展服务。 笔者自1996年参加工作以来,先后任阜阳师范学院专职学生辅导员、团总支书记、学生工作处副处长、团委书记和学生工作处处长等职务,一直在学生事务管理的线工作,深感我国学生工作无论理论和实践均有许多可以研究和提高的地方,特别是应向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学生事务管理经验借鉴和学习,毕竟他们有比较成熟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模式。 在一年多的写作时间里,笔者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和理论研究.为实践创新服务的原则,目的是启示并向广大同仁呼吁,在学生工作中不仅
《教育学》根据师范院校培养目标和业务规格的要求,遵循高师教育改革的基本精神,即切实为基础教育服务,培养合格的师资人才,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而修订的。因此,它既是师范院校公共教育学教材,也可供教育学院使用,并可作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学习的参考用书。 本书在基础知识、基本理论上力求做到简明扼要,便于教学。在结构体系安排上,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以三部分划分:部分,教育基本原理(教育及其作用、教师的素质和行为、中学生的素质、中学教育的目标和任务);第二部分,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第三部分,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教学工作、课外教育工作、班主任工作、教育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