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由美国ASCD(监督与课程开发协会)出版,领导力专家皮特?霍尔撰写。校长是教育引擎中 重要的驱动者。作为在开展有效的领导力研究并将其应用于学校和学区方面有着悠久历史的美国监督和课程开发协会(Association for Supervision and Curriculum Development,ASCD)基于其研究成果,并结合各项标准,为呈现 的校长领导力的核心特征提供了 \"校长领导力发展框架”,以 好地协助校长扮演好4个关键角色,在岗位上成就 。针对4个关键角色,校长领导力发展框架提出了17条有效实践的判断标准,侧重于那些对学校的文化和教学产生较大且直接影响的领导行为。然后,针对这17条有效实践的判断标准提供了47个工具、模板、操作规程和表格,以供将其策略落地实践。本书不仅为校长领导力的发展提供了方向和理论指导,它 是一本工具书和操作指南,让校长在边阅读边操作的过程
学校德育要形成较为科学、系统、规范和相对稳定的教育体系,德育目标不宜“过高”“过大”,内容要遵循学生实际、不脱离社会实际的情况,要充分保障学校德育的实效性。本书案例选自于16所学校,既有高中(完中),初中(九年一贯制)学校,也有职业学校,公办学校,民办学校。书中每个案例包括“学校简介”、“理性思考”、“德育工作”、“特色德育”和“专家点评”等部分。其中“理性思考”部分侧重于回答学校德育“依据什么做?”“为什么这么做”的问题。“德育工作”从“目标与内容”、“途径与方法”、“管理与评价”六个方面回答学校德育“怎么做”的问题。“特色德育”回答的是每一所学校各自德育的特色是“怎么做”的问题。希望本书能给予教育同仁们在学校德育顶层设计方面一定的借鉴,更希望学者、专家和广大读者提出宝贵意
本书是青岛中学执行校长汪正贵力作。 半个世纪以来,管理学理论发展迅速,但学校管理学似乎仍然停留在几十年前的水平。校长如何实现价值引领?激励教师的切入口在哪里?如何应对学校变革的压力?如何理解领导力的本质是影响力?如何领导你的上级?如何做到要事优先?如何讲好学校管理故事?……学校管理者迫切需要解决这些问题。 本书作者自30岁起便担任校长,有着20多年的管理经验。本书是作者多年学校管理实践经验的系统梳理和总结。 本书超越了学校管理的常规研究范式,尝试从领导力的视角研究学校管理。作者从中小学管理实践出发,以问题的形式,围绕大量学校管理案例和实践做法,在理论的关照下,进行深度探讨。作者不仅从全方位领导力的角度讨论如何领导上级、横向领导、领导下级等问题,还讨论了学校管理者的自我领导力问题,关注
本书主要分为三篇:篇《学校改进的理论与发展》,介绍了学校改进作为一个研究和实践领域的产生、形成和基本含义,在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发展脉络,以及实施学校改进的策略——学校改进的能量建构与外部支援。第二篇《学校改进的内部能量建构》,则以北京市的两所初中学校为个案,深入探索学校在改进的过程中,如何建构起分享的目标、学校领导、人的发展、组织能量以及课程与教学这五个方面的内部能量,从而使学校获得改进。第三篇《学校改进的外部支持》,介绍大学与中小学的伙伴合作,社区、家庭和学校的伙伴合作等途径在学校改进过程中所起到的支援作用。 本书致力于向介绍西方前沿的研究成果,同时展示了学校改进在中国实践的具体情况。既注重理论探究,同时也关注学校改进的实践成果。
《不按常理出牌:打开一所新学校的秘密》是英特小学“ ”郎明仙校长执笔书写的一部随笔小札,她以独特的视角向我们展现了英特小学建校以来,在推行“兼职制”治理新变革、“定制化”课程新定位、“合伙人”家校新关系、“多艺化”研训新方式、“艾小语”文化新创意等方面的个性化探索故事,记录了一所新学校成长的点点滴滴。
《做的校长:学校管理实务》以30余年学校管理和教学研究经验为基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探索学校领导治教的规律与方法策略,材料翔实,论述精辟,体系严整,尤其是综合运用了领导学、管理学、教育学、心理学等交叉学科领域的研究成果,以新颖独特的角度比较全面地总结了当代的治教管理经验,为学校领导提高管理水平和领导素质提供了很好的指导。
本书为“人民教育家研究院名校名校长丛书”之一,符合《 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强调的“倡导教育家办学,支持校长大胆实践,创新教育理念、教育模式、教育方法,营造教育家脱颖而出的制度环境”的政策思想。“教育解放心灵”是作者的办学理念,也是也是作者的办学特色。本书以“教育解放心灵”为线索,以 人称的方式从回溯历程、点亮心灯、解放心灵、再结心愿四个部分,讲述了作者与学校共同成长的故事,呈现了作者的专业发展历程和精神风貌。
蔡林森和任太平编著的《蔡林森:学校管理变革》一书,详细阐述了教书育人责任制的形成过程,明确了学校所有岗位的职责权利,介绍了学校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和具体的操作要领。同时,本书还从另一个侧面展示了永威学校的成长历程,有助于教育同仁更加全面的了解蔡林森校长和他的治校方略。我相信,本书的出版定会产生不小的示范带动效应,使“教书育人责任制”走进更多的学校,为基础教育领域学校管理改革做出积极的贡献!
本书主要包括三个部分:“清华历史”,“清华故事”及校训、校歌、校风、校徽和清华信息介绍。 历史部分系统完整地梳理了清华95年发展历程,介绍了清华的建校背景、发展历程、对国家的贡献、办学理念、学术特点、科技成果、人才培养的经验等。清华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品德,行胜于言的作风,爱国奉献的精神等优良文化传统亦贯穿书中。书中还载入了一些引人入胜的事件及人物故事。 本书适合于文史研究工作者、清华校友、来校培训的继教学生、中小学师生及对清华校史感兴趣的广大读者。
芬博格和莱文,两位踌躇满志到贫困社区“支教”的美国名校毕业生,在课堂上遭遇了令人痛苦的挫败。他们拜两位名师为师——其中一位便是创造了“56号教室的奇迹”的雷夫·艾斯奎斯——教学技能突飞猛进,但他们希望把学生带得更远,于是创办了与美国公立学校迥异的KIPP(KnowledgeIs PowerProgram)学校。在克服了重重困难之后,KIPP发展成为有100多所学校的全美最有前途的新型公立学校群网,被誉为奥巴马的“实验室”,成为美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一支重要力量。 《每个孩子都爱学》的作者杰伊·马修斯将KIPP学校创办人与学生们起起伏伏的经历清楚地展现在读者面前,读了这本《每个孩子都爱学》,会让人对教育充满希望。
《不按常理出牌:打开一所新学校的秘密》是英特小学“ ”郎明仙校长执笔书写的一部随笔小札,她以独特的视角向我们展现了英特小学建校以来,在推行“兼职制”治理新变革、“定制化”课程新定位、“合伙人”家校新关系、“多艺化”研训新方式、“艾小语”文化新创意等方面的个性化探索故事,记录了一所新学校成长的点点滴滴。
课程是学校重要的产品。有优质的课程,才有优质的教育。一所学校只有提供适合学生发展的课程,才能真正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本书是山东省潍坊广文中学课程建设的成果集锦,回答了一所学校如何建构课程体系、怎样建设各类课程,又如何跟随学生发展的需要使课程不断升级等问题。读者从书中也可了解校长的课程领导力、教师的课程建设力如何在一所学校落地。本书是学校课程建设的一个生动案例,既可用于校长与教师培训,又可供相关研究者、政策制定者参考。
课程是学校重要的产品。有优质的课程,才有优质的教育。一所学校只有提供适合学生发展的课程,才能真正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本书是山东省潍坊广文中学课程建设的成果集锦,回答了一所学校如何建构课程体系、怎样建设各类课程,又如何跟随学生发展的需要使课程不断升级等问题。读者从书中也可了解校长的课程领导力、教师的课程建设力如何在一所学校落地。本书是学校课程建设的一个生动案例,既可用于校长与教师培训,又可供相关研究者、政策制定者参考。
本书所涉及的研究课题,主要针对当今高等院校的艺术设计教育模式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发展策略研究,以便准确界定艺术设计学科在高等教育中所处的位置,以及明确高等艺术设计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的内在关系,指导高等艺术设计教育在不同类型大学中的教育方针,并确立相应的学科定位与专业设置,在此基础上制定教学大纲与教学内容,调整招生政策与课程体系,确立正确的就业导向,从而影响国家制定系统合理的艺术教育和产业政策。
这本《高校档案管理探索》由王晓珠和袁洪编著,云南省高等教育学会档案工作分会编,是云南省高校档案工作者以档案工作分会为交流平台,结合自身工作实际,从各个角度对创新高校档案管理的机制、理论、方法、手段等进行广泛探索和研究的结晶。这里面既有工作经验的总结,也有新方法、新理论的探索。这是作者们一次成功的学术探索之旅,展示给广大读者的是很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本书将学校内部管理制度分为学校组织领导工作管理制度、学校行政综合工作管理制度、学校教学工作管理制度、学校师生员工管理制度、学校工作督导评估制度、学校后勤工作管理制度、教学文书写作范本等七编,每一编又具体分为若干章,从不同角度进行更加详细的论述。 本书简洁直观,实用性强,学校可根据实际需要对所选制度内容进行调整,应用到自身的教学与管理工作中。可以说,本书实为学校管理者的案头书籍。
本书是芝加哥大学1891-1975年各种演讲和学校文件的汇编。全书收录了这一时段内八位校长的正式演讲稿和会议文件、内容涵盖建校理念、师资队伍建设、学生状况、学校创始人和领袖、学校各院系的组成与建制以及学校财政状况等诸多方面。文章由演讲稿、会议记录、正式报告等组成,形式各异,但均有针对性,尤其展现了历任校长对大学在现当代使命和生存的不懈努力。 本书所记录的不单单是芝加哥大学的成长历史,它本身就是一部学术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