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管理中,中层管理人员是特殊的一群。他们身处夹缝中,如何寻找发挥自我所长和管理辐射效应大化的平衡点?如何为学生、为学校提供有力的支持和服务?本书以郑杰先生一贯的犀利目光为中层指出了方向。可以说,本书是当前直接为中小学中层管理者量身定做的成长图书,值得细细研读。
程凤春主编的《学校管理的50个典型案例(第2版)》精选了50个典型案例,涉及学校管理的方方面面,每个案例既有思考题及问题解答,也有案例分析,但其意图并不是要给出标准答案,而是希望引发思考,给学校管理者以启迪与帮助。 学校发展:生源差、学风差,新任校长怎么办/用大数据“导航”学生成长; 用权与用干部:以走班制为核心的全面改革/人治好还是法治好; 人事管理:名师工作室能培养名师吗/学校与教师的法律关系; 德育管理:“校园欺凌”何时休/这样改革班级管理行不行; 教学管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该如何存在/班“走了”,怎么管理。
......
本书主要通过典型的实践案例,结合管理伦理的相关理论,从管理主体和管理过程两个层面,对当前学校领导和管理领域的伦理问题进行分析。内容主要包括:学校管理从效能转向道德正当的必要性、学校管理者的专业伦理、学生自由、教师自主、程序正义、学校作为道德共同体的建设等。本书不只是对学校管理所应遵循的基本道德规范进行描述,而且提供伦理决策的工具和方法帮助学校管理者对这些规范的合理性和优先性进行反思和选择。因此,本书可以为广大中小学校长及其他管理者使用,也可以为教育学领域的研究者或研究生所用。
本书收录了五十八篇北京教科院丰台学校的教师们撰写的教育随笔和教育案例。该校的尊重教育倡导尊重每个学生,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让每个学生成为*好的自己。主张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尊重学生学习需求与选择、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促进每一个学生实现全面、主动而有个性的发展。教师们在工作过程中写下了大量的随笔、案例和教育故事,这些文章中蕴含着教师的教育实践智慧,闪烁着尊重教育的光芒,并且每篇文章后均有校长点评,具有较强的可读性。
好校长是如何修炼出来的?要正确认识我们所处的社会发展阶段、教育在社会转型时期的作用;要经常思考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样的教育根本问题;要积极营造学校教育良好的内外部生态环境;要学会运用法治思维面对和处理学校管理中的问题;要善于以价值引领和制度设计来调动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这一切,都在指向专业化校长,最终的目标是提高学校的育人水平。
《大学史话》由金以林编著。 《大学史话》讲述了:近代中国的高等教育,萌芽于19世纪中后期。当时的统治者,在领教了西方列强船坚炮利的同时,开始逐步接受西方社会的物质文明成果。自19世纪60年代开始,洋务派首先在几个大都市创立了一批以实用为中心的专科学校。但传统旧式教育中的科举制,仍在当时社会占据*的统治地位。 *成立后,近代大学教育的发展仍很缓慢。五四运动以后,伴随着民主、科学思想的传播,特别是近代民族工商业的发展,社会对新式人才的需求大增,中国的高等教育也由此得到较快发展,并为其后大学的逐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本书以作者曾经历的区域推进校本研修项目的研究积累为基础,回溯校本研修的实践缘起,系统阐述了深化校本研修的实践策略,讨论了学校开展校本研修的方法。本书提出从“控制性管理”走向“指导性管理”的主张,推行旨在理解并落实教学常规的校本研修,倡导从教师研修活动组织与策划的创新到触及教师学习机制的实践研修,让教师研究返璞归真。
......
这本书介绍了一所县中的腾飞,分析了这所学校的成功管理经验。衡水二中地处四线城市,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一所薄弱高中,作为一所拾遗补缺的新办高中,生源、师资、经费和办学条件都落后,曾经招生计划都不能完成。2004年12月,秦海地调任这所学校任校长后,大力弘扬中华民族 传统文化,着力提升学校师生的人格修养,锐意推进课程教学改革,大幅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高考成绩,2012、2013年,《中国教育报》曾连续载文报道评价这所学校,在全国形成较大的影响。衡水二中的“原生态教育”理念、打破“唯生源论”的束缚、打造“低进优出”教育品牌,对于当下的县中克服办学难、冲破各种条件制约,大幅度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回应家长和学生对优质教育的期盼 启发借鉴意义。
本书分为上下篇(上篇汽车构造与原理,下篇汽车保养与维修)十八大章进行讲解。上篇十三章讲述了现代汽车的各大总成与组成系统的部件构造及工作原理。下篇五章叙述汽车保养、拆装、检测及故障诊断与排除的步骤、方法与技巧。本书采用高清彩色图解配合动画演示构造原理,视频示范保养维修拆装检测步骤的图文影音结合的方式,使描述更生动,内容更易懂,操作更直观,方法更易领会。本书既可供汽车职业院校与职业培训机构作为专业教辅资料选用,也可以供广大汽车驾驶者,汽车售后服务技术人员作为专业技术读物学习使用。
本书为“人民教育家研究院名校名校长丛书”之一,符合《 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强调的“倡导教育家办学,支持校长大胆实践,创新教育理念、教育模式、教育方法,营造教育家脱颖而出的制度环境”的政策思想。“教育解放心灵”是作者的办学理念,也是也是作者的办学特色。本书以“教育解放心灵”为线索,以 人称的方式从回溯历程、点亮心灯、解放心灵、再结心愿四个部分,讲述了作者与学校共同成长的故事,呈现了作者的专业发展历程和精神风貌。
综合高中是为所在区域的全体高中适龄学生提供高中阶段教育,统筹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资源,实施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一体化模式,兼有普通高中教育与职业高中教育属性的学校形式。《综合高中发展模式的国际比较/国际教育前沿丛书》对综合高中的理论基础、发展历程、基本特征进行了梳理,对美国、英国、加拿大、瑞典、日本、澳大利亚、中国等国家的综合高中办学模式进行个案研究和比较分析,并在此基础上为我国综合高中发展模式的创新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政策建议。
《打造 的教室(教室环境布置创意设计与典型案例)》旨在手把手指导基层班主任进行教室环境文化布置。针对操作过程中老师所遇到的真实问题与需求,譬如“同一支粉笔怎样快速处理,就可以让字的颜色看起来 加鲜艳”……本书会针对类似这样真实具体的问题,分任务、分步骤、分工具,为您揭示黑板、墙壁、门窗、讲台等空间进行布置时的小技巧,具有 强的操作性。图、文交互呈现,软、硬文化互相渗透,是基层班主任借助环境育人的实用工具书,值得作为案头 。
受到迅猛发展的第四次产业革命以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影响,当今的学校教育正站在历吏性的转折点。 本书在薄薄的一册中,浓缩了30年前在日本诞生并在世界各国普及的“学 同体”的改革的愿景、哲学及活动体系,生动展示了“21世纪型课堂、学习、学校”的应有形态。 如何实现不让任何一名学生掉队,保障每一名学生学习权的学校? 如何实现基于探究与协同的高品质学习? 如何实现不让任何一名教师掉队,每一名教师都可作为专家互相学习、共同成长的学校? 作为“学校改革 人”的著者,在本书中简洁明了地描述了实现上述理想的哲学及具体方略。本书是教育者的 之书。
学校德育要形成较为科学、系统、规范和相对稳定的教育体系,德育目标不宜“过高”“过大”,内容要遵循学生实际、不脱离社会实际的情况,要充分保障学校德育的实效性。本书案例选自于16所学校,既有高中(完中),初中(九年一贯制)学校,也有职业学校,公办学校,民办学校。书中每个案例包括“学校简介”、“理性思考”、“德育工作”、“特色德育”和“专家点评”等部分。其中“理性思考”部分侧重于回答学校德育“依据什么做?”“为什么这么做”的问题。“德育工作”从“目标与内容”、“途径与方法”、“管理与评价”六个方面回答学校德育“怎么做”的问题。“特色德育”回答的是每一所学校各自德育的特色是“怎么做”的问题。希望本书能给予教育同仁们在学校德育顶层设计方面一定的借鉴,更希望学者、专家和广大读者提出宝贵意
刘晓颖、陈立、汪苑等编著的《源头与活水--园长指导保教工作能力的提升》是“幼儿园园长专业能力提升丛书”之一。园长指导保教工作的能力是一名园长所应具备的专业能力中 基本也是 重要的能力之 。本书共分四章, 章阐述了园长指导保教工作的专业内涵及对保教工作的理解。第二章从园长指导保教工作所应具备的专业知识出发,阐述了园长在指导幼儿园保教工作管理中应具备的专业思考与意识。第三章对比 外对园长专业能力的要求,浅谈园长指导保教工作应该具备的专业能力。第四章阐述了园长指导保教工作的具体方法及策略。本书收录了多篇幼儿园园长指导保教工作的案例,希望借助理论并联系实践对园长指导保教工作的专业能力进行剖析,帮助园长树立科学的管理意识,提升专业素养和能力。
本书的目的是通过利用 的神经生物学研究来揭示大脑是如何学习的,以及为什么会产生这种行为,真正帮助教师运用 的脑科学与心理学的研究与发现。书中将教育、心理、脑科学的专业知识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既提供理论知识,也提供实践案例,既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也关注学生的社会性发展,尤其是如何应对学生的负面行为。书里简洁清晰地解释了影响学生大脑的各种因素,指导教师和校长如何科学地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本书通过对大量文献资料的整理,运用历史研究的方法,描述了民国*的沿革与组织架构,论述了民国*对大学的主要管理职能和管理方式,比较系统地分析了当时部校关系的实际状况及其政治、学术、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原因,客观地评价了民国*的作用和局限,总结了民国时期部校关系的历史经验与教训,为大学与政府关系的理论问题提供了一个翔实而生动的历史案例。
《校长提高教学质量的艺术(教师用书)》告诉我们只有懂得如何提高教学质量的校长,才会是一名好校长。《校长提高教学质量的艺术(教师用书)》以解读入手,深入浅出地介绍了中国多位著名校长提高教学质量的艺术。教学质量是学校工作的生命线,切实加强教学管理,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是一校之长的根本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