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针对德语专业八级考试阅读部分的专项练习书籍,共60篇阅读文章,30个单元,分为题干和答案解析部分,共两册。本书的素材选择参照了德语专八考试的出题实际选取素材,素材均来自德国的主流报刊杂志及网站,囊括德语专八常考的文章体裁和题材,涵盖德语报刊所涉及到的各种主题:经济、环保、运输、科技、德语教育体制、校园生活、政党、媒体、移民、家庭、文化、时事、自然、医学等主题。本书按照德语专八考试的出题模式,设计两篇文章为一个单元,精准把握德语专八考试阅读部分的考点及出题思路。答案解析部分还将纳入不同类型文章的阅读方法及考试过程中的快速标记方法。本书主要特点是精准把握德语专八考试阅读部分的考点及出题思路,答案部分将有针对性极强的阅读技巧和应考技巧。
本教材设置了10个单元,内容包括对论文的界定、选题方法、文献研读、研究过程、论证手段以及提纲的制定、论文的组织、文献引用、语法与文体要求、初稿的写作与论文的修改等。本教材以学习者为中心,以论文撰写步骤为主线,从定题到论文全稿完成,逐步展开、环环相扣。书中的陈述简单明了,不仅直接运用了学生论文作为范例,而且丰富多样的练习直接与学生自己论文的进度相结合,把写作理论和写作实践高度统一起来。
《新华大字典》第3版是《通用规范汉字表》发布后的 修订之作。它是一部严格执行 语言文字规范、全面体现 汉字使用标准的中国出版集团公司品牌畅销图书。该书收列单字14587个,包括《通用规范汉字表》中的8105字。共设7大板块,14个功能项。包括(1)汉字属性:列出字形、字级、结构、笔画数、部首、五笔。(2)注音释义: 出汉字现代的音和义,释义准确,例证恰切。(3)文字源流:列出造字法,分析字形、字义和用法的源流演变。(4)四体书法:列出行、草、隶、篆四种字体,提供书法知识。(5)字的故事:提供与字头相关的历史典故,介绍相关的文化知识。(6)辨析:对意义相近或相关的字词进行辨析。(7)插图:配置精美插图1500余幅,形象直观地图解字义、词义。适合广大师生及中等以上文化程度的读者使用。
《德语发音入门 3000实用单词:高效分类速记》是一本集德语发音、海量词汇和例句于一体的单词学习书。语音部分讲解清晰,词汇部分收集了德语中常见的近3000个实用单词,并标注词性,并每个单词配以典型例句及精美插图,力求达到学以致用之效果。
本词典于1972年开始由北京大学、同济大学、上海外国语学院三个单位合作编写,1975年列入国家语文词典出版计划,并明确由上海外国语学院统一领导。1977年至1979年四川外国语学院也派员参加了编写工作。 本词典是一部中型的综合性语文工具书,释义与用法并重,收词85,000多个。鉴于德语在科学技术领域内应用较广,本词典选收的科技词较多,约计18,000个。 为了便于读者查阅,我们在词例的编排方式上,参照国外语文词典作了新的尝试。这种编排方式是否恰当,有待广大读者在使用过程中加以鉴定。 本词典所选收的专业词目大多经过北京大学、武汉医学院、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以及其他科研单位的有关专家协助审查,但最后仍由编者统一审定,如有错误,当由我们负责。在此,我们谨向以上各有关单位和个人所给予的支持深表谢音。
《德语考试高频词汇精选》以德语构词规律为主线索,着重梳理德语名词,形容词,动词等构词规律,旨在帮助德语学习者通过掌握这些构词法原理,更好地巩固已学词汇,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扩充自身的词汇量。《德语考试高频词汇精选》也适用于各种德语考试,例如,德福考试,专业德语考试,大学德语四六级考试等,相信这是一本广大德语学习者极需要的教辅类书籍。
《德语语法表解》系参照国内外出版的德语语法书,按照传统德语语法体系编写的。全书包括词法和句法两大部分,每个部分又分项列表介绍,并附例词、例句及其译文。《德语语法表解》力求将德语语法图表化,只附少量的文字说明。某些规则的例外情况,则在附注中加以说明。书后附“德汉对照语语索引”,供读者按德文字母表顺序查阅《德语语法表解》内容。
跟我学外语丛书。 《实用德语口语》一书试图通过虚似人物林书彬——一个留学德国的中国学生在德国年的生活和他的几个朋友的日常活动,向德语学习者展示一个逼真的口语世界。书中的对话来自真实的情景,而这些情景是编者根据多年在德国学习生活的经历精心制作的。读者在阅读一个个对话时,能产生观看一集集电视连续剧的感觉。对话语言流畅,采用纯粹的当代德语,力图内容生动、新颖、趣味性强。
本书为语言学家、翻译家、史学家、教育家季羡林先生的散文《留德十年》的德语版。1935年,青年学子季羡林赴德留学,开始了十年羁旅生涯。耄耋之年,季先生忆及往昔,写下了这部《留德十年》。书中讲述了自己1935-1945年留学德国的经历,描述了在战乱期间的异国他乡,满怀激情孜孜不倦地学习、择定专业方向、获得博士学位,也由此奠定了毕生学术研究根基的情形;此外还描写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阴霾给欧洲人民和旅欧的中国学子带来的戏剧性苦难。学术追求、学长深思、友人情深、青春激情,中外学者和普通人民之间的交流与温情,都在简洁流畅的语言中描述得栩栩如生。德文版由北京外国大学德语教授、翻译家李逵六和德国专家秉玫瑰(Brinkmann)、留法学者刘道前合译。译文忠实于原文,优雅流畅,是佳作佳译;为了方便德国读者阅读,译者在翻译过程
本书囊括了基础德语语音知识,还有数字说明,内容贴近生活、全面,涉及与德国人交往,在德国学习、工作、生活等众多场景,而且对听力内容进行了简明扼要的翻译。小对话、情景对话、短文等对德语听力学习中各个方面的内容加以强化,使初学者能够快速入门。练习丰富,题型新颖;语法讲解充分,突破了学语言死记硬背的模式,强调理解性记忆。
本书为语言学家、翻译家、史学家、教育家季羡林先生的散文《留德十年》的德语版。1935年,青年学子季羡林赴德留学,开始了十年羁旅生涯。耄耋之年,季先生忆及往昔,写下了这部《留德十年》。书中讲述了自己1935-1945年留学德国的经历,描述了在战乱期间的异国他乡,满怀激情孜孜不倦地学习、择定专业方向、获得博士学位,也由此奠定了毕生学术研究根基的情形;此外还描写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阴霾给欧洲人民和旅欧的中国学子带来的戏剧性苦难。学术追求、学长深思、友人情深、青春激情,中外学者和普通人民之间的交流与温情,都在简洁流畅的语言中描述得栩栩如生。德文版由北京外国大学德语教授、翻译家李逵六和德国专家秉玫瑰(Brinkmann)、留法学者刘道前合译。译文忠实于原文,优雅流畅,是佳作佳译;为了方便德国读者阅读,译者在翻译过程
《简明德语史》对德语的发展历史做了简明的阐述。作者约阿希姆·希尔特根据德语每个历史发展时期,先说明了当时的语言交际环境,然后分别从音位、形态、构词、句法和语法等角度阐述了该时期语言的典型特征,读后可使人们对德语历史的发展有一个清晰的了解。《简明德语史》行文简明扼要,深入浅出,材料翔实,可供大学德语专业和语言学专业师生作学习参考用书,也可供其他社科专业的学者及对此感兴趣的读者阅读。
“歌德证书备考指南”系列图书中的试题和练习为各级别的歌德证书考试准备提供了多种可能。因此,各单册的每一个模块既可单独处理,也可将各模块结合起来处理,还可把重点放在最后一个部分的全真模拟试题上。这关键取决于学习者对个人学习过程和语言能力的正确定位。这里尤为强调的是听说两项技能,当然,也没有弱化读写的重要性。在备考期间,除了要求对文章的细节理解之外,也要注意结合上下文的理解和对文章的整体把握。该系列丛书中的所有练习均适合自学自测,同时也适合在课堂上进行有针对性的备考训练。本书为其中一册《歌德证书A1备考指南》,由格贝斯等编著。
《中德跨文化口译教程》革命性地将口译课程与跨文化知识相结合,在锻炼学生口译能力的同时开拓学生的文化视野,增强其文化敏感性。编者精选多个文化主题,与时俱进,并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合理安排每章节内容与练习,方便教学操作。本书是适用于高等院校德语专业阶段的创新型的口译教材,具有相当水平的德语爱好者或跨文化专业的师生也可选用。
《译家之言:德语口译》是德国驻上海总领事馆翻译黄霄翎总结十七年翻译工作实践经验并结合理论心得而成。 全书共分十一讲,内容涉及交替传译和同声传译这两种最重要的口译类型,分别就这两种口译的特点、硬软件要求、准备工作、短期记忆、笔记诀窍和成功攻略等作了阐释和描述,并结合德语和口译的教学及口译的追求等方面做了归纳总结。行文表述诙谐生动、酣畅淋漓,全然不同予以往口译教科书的论述方式,定能给读者耳目一新的阅读体验。 附录部分有“德国人常用拉丁文语汇表”。可做日常口译准备之用。 图书附配大学讲座录音,与正文内容相映生辉。
本词典列举了德语中难以掌握故而经常出现的错误,并借用生动的、可转载的例句对错误进行详细分析,给出语法规则提示,并对德语词汇与语法的多样性作出提示。 阅读本词典会使您对德语常见错误具有免疫力。
本书的体例和内容是这样安排和编写的: “引言”部分谈了阅读德语报刊的目的和要求;接着用七讲的篇幅讲述德语报刊的常识,诸如“知多少”、“消息来源”、“七个要素”和“十大功能”等,然后用三讲选择介绍15种有代表性和影响较大的德语报刊,三讲专门介绍六类德语报刊文章的阅读,主要是因为考虑到后面阅读文选中没有这六类文章。正文摘用了83段/篇或长或短的例文,选自30多种德语报刊。
《实用德语口语大全》根据编者在德国学习和工作的亲身体会以及多年的外语教学经验,结合赴德人员的实际需要编写而成。全书共33课,近200个会话情景,包括了留德人员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各种会话情景。每课由五个部分组成,分别为信息指南、句型归纳、对话实例、常用词汇和注释。另外,本书配有MP3录音,请登陆封底提供的网站免费下载。 本书可供赴德国、奥地利及瑞士留学和工作的人员自学口语用,也可作为一般读者自学口语的参考书。本书采用袖珍开本,以便于读者随身携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