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认为,脐中是一个具有治病作用的重要穴位,名叫“ 神阙”。此穴被认为是经络之总枢,经气之汇海,能司管人体诸经百脉。当人体气血阴阳失调而发生 疾病,通过刺激或施药于神阙穴,便有调整阴阳平衡、气血和畅的功能,收到祛邪治病之功效。脐灸养生法是对古代脐疗理论”、“艾灸理论”和“砭石疗法”的现代传承和发展。 本书的特点是在介绍理论知识的同时,增加了大量实际应用过程中拍摄的图片,弥补了以往图书中只介绍理论知识,而实际应用指导性不强的不足。同时,本书作者团队在脐灸的实际临床中有丰富的经验,且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
刘持年主编的《周凤梧》分为医家小传、医论医话、临证医案、诊余文抄等四部分。除了介绍周凤梧教授的从医从教经历外,重点阐述其治学方法与门径,弘扬其学术创见与观点,挖掘其临证经验与技艺。 本书医论、医话、医案荟萃,理论与实践结合,集中反映了周凤梧教授的学术成就。适合中医工作者、中西医结合工作者、中医爱好者阅读学习。
王新陆主编的《徐国仟》系统介绍了徐国仟先生的学术成就,重点总结其治学思想,临证经验,并着力反映了徐老在文献研究和伤寒记学术研究史方面的研究成果,内容全面,重点突出,适合中医从业者及爱好者阅读使用。
本书为我国 中医皮肤科专家徐宜厚教授口传心授的笔录。全书分十章,内容既包括中医基础理论的探讨,又包含了疾病的诊疗思路,重点介绍了黏膜、手足、颜面部皮肤病以及毛发疾病的诊治,并对60首皮肤科常用效方予以浅析。全书内容丰富,理、法、方、药结合,辨证施治,其经验弥足珍贵, 临床参考价值。本书适合中医、西医皮肤科临床工作者以及中医爱好者参考、阅读。
《石室秘录》为清代名医陈士铎著。陈士铎,字敬之,号远公,别号朱华子,自号大雅堂主人。幼习儒术,以医名世。陈氏一生著述颇丰,本书是作者晚年的一部力作。金以谋序称其“立方固奇,而立论甚正”,《山阴县志》称“治病多奇中”。 全书共分六卷,依次为礼、乐、射、御、书、数六集。卷一至卷五上,以冶法为纲,依次列举了约一百三十种治法。卷五下记述五行、阴阳、脏腑、四时与疾病的关系等十七论及儿科疾病。卷六设伤寒、中寒、中暑、水湿、热症、燥症、内伤共七门,每门中分别论述了各有关疾病的治法;此后又述血症、腹痛、喉痛等杂症治法十六条。内容涵盖了中医基础理论,诊法,内、外、妇、儿各科疾病的诊治原则与常用方药,是一部理沦联系实践,理法方药赅备的治法专著。 本次出版是以清雍正八年(1730)萱永堂本
《脉因证治》,旧题元·朱震亨(字彦修,人称丹溪翁)著,清·汤望久(字来苏)校辑,初刊于清乾隆四十年(1775年)。一般认为本书非朱氏原著,系后人辑集丹溪诸书方论编成。 朱丹溪著的这本《脉因证治(大字版)》分4卷,共70篇。卷一、卷二列卒尸、痹、痉、厥、伤寒、大头肿痛等内科病证27种;卷三、卷四除分载宿食、留饮、暖气、吞酸、嘈杂、积聚、消渴诸内科病证外,还列述外科、五官、妇人、小儿等病证36种,附有杂证、杂治、脏证、七情证、杂脉、察视、汗等7篇医论。每述一病,首述脉诊,次审因辨证, 论治法。“脉、因、证、治”一以贯之。既严守辨证求因,又有审因论治原则,集多家之长,切于实用,因此历来被视为学医津梁。 本书以清光绪十七年辛卯(1891年)池阳周学海校刊周氏医学丛书本为底本,以上海科技出版社1958年新一版铅印本
《格致余论局方发挥金匮钩玄(大字版)》是)《格致余论》、《局方发挥》、《金匮钩玄》三册书的合集。 《格致余论》因“古人以医为吾儒格物致知一事”而名。全书共一卷,共载论文四十余篇,包括内、外、妇、儿各科以及脉法、养生、优生等理论,内容颇丰。朱震亨 的论文《阳有余阴不足论》《相火论》均见于此,所以《格致余论》被 为是反映朱震亨医学思想的代表著作。本书成书于1347年,目前 可见版本有元刊本,明正德间刊本,东垣十书本,古今医统正脉全书本,1954~1956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影印本等16种。本次整理所选底本为元刊本。 宋代官方编纂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多为辛香燥热之剂,流行甚广,弊端甚多。对此,主张辨证施治、滋阴降火的朱震亨,结合自己的临床心得,力辟《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的不妥之处,著成《局方发挥》。全书共
暂无内容简介。。。。。。
中医养生保健历史悠久,内容丰富,是传统文化的瑰宝,它是以保护健康、预防疾病、修身养性、增强体质为宗旨的综合性养生保健活动。《中医健康养生100问》的内容分为体质调理篇、四季养生篇、饮食养生篇、运动养生篇、药食养生篇5篇,以问答形式详细讲解了中医养生保健的知识、措施和操作方法。力求文字通俗易懂,方法简便易行,医理浅显易解,配以生动插图,将科学性、可读性、可行性和趣味性相结合,为社区居民增加中医健康知识,助于养生保健,送上一本实用的科普读本。
《寓意草》为明末清初医家喻昌撰著。全书4卷,收辑以内科杂病为主的疑难病案60余则。书首列医论二篇,倡导先议病后用药,创议病式规范医案书写,体现了中医望闻问切、辨证论治的方法与思想。内容涵盖了现代病例书写中的所有信息,是病案 的一大创举。每则医案记述发病始因、临床表现、发展变化和治疗用药过程等。并层层设问与门人讨论病案疑难之处或学术专题,提出了畜鱼置介、急流挽舟,以及秋燥学说等学术观点。本书是反映喻昌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的重要著作。本次整理,点评专家结合自己多年的学习体会与临证心得予以阐述,从理论临床等多方面对本书的主要学术观点进行点评;文前增加了“全书点评”,对《寓意草》成书背景、内容特点、学术价值、学习要点等予以归纳和总结,便于读者对此书概貌有大致了解和把握,为提高当今中医理
王烈著的《婴童释问》为整理国医大师王烈教授从医执教60余年,在诊治疾病之余,为病儿家长解疑释惑之言。病家咨询问题多达千条,本书遴选其中225条,分门别类归为综合篇、饮食营养篇、问药篇、新生儿篇、时行传染篇、肺及呼吸篇、脾胃及消化篇、心及血液循环篇、肾及泌尿篇、肝脑及神经篇。应其中所问,分别运用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之理细释其由,不乏有王烈教授防治小儿疾病的独特经验和理论认识,可以为广大病儿家长提供育儿防疾参考资料。儿科医学同道和医学院校师生亦可受益,以指导临床工作。
王德群,余浩著的《任之堂学药记(当民间中医遇到神农传人)》是任之堂主人余浩与安徽中医药大学王德群教授关于中药的精彩对话录。由任之堂微信公共平台推出的《当民间中医遇上神农传人》系列文章整理而成。两位专家,一位是临床高手,一位是中药学者,对本草都有独到的认识和见解。他们围绕《神农本草经》,就某一个或一类中药进行深入的剖析和探讨,既有药学理论辨析的交锋,亦有临床应用的经验交流,思想与灵魂的碰撞,不时进发出真知灼见的火花。全书分为五辑,包括人参、灵芝、本草毒}生、本草药性等主题,以录音整理的对话形式还原交流实况,读来犹如亲临二位专家辩论的现场。
同一疾病,可见数种不同的舌象;同一舌象,又可在多种不同的疾病中出现。《舌诊图谱:观舌知健康》本书通过对7种不同人群的体质,到对39种舌象的分析,再到有效的调理体质方法,增强了舌诊学习的实效性。
如何以“六经辨证”的视野来解读《方剂学》教材的时方、经方? 如何以“六经辨证”的理论来应用时方,并进行“时方经方接轨”? 本书作者张磊医师以临床家的角度,对《方剂学》全部方剂进行了逐一批注,并为其学生专题讲课。本书即是“讲课实录”的文字版。 为方便读者对比本书作者“六经分类”与《方剂学》教材“传统分类”的各自特色,本书在编排上以“六经为纲,以病机为目”,以便让读者从“熟悉的目录”中阅读出“意想不到的新意”,拓展临证思路灵活性。
《肿瘤介入诊疗百问百答/医患交流癌症防治与康复系列丛书》编者于海鹏全部是由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介入学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会的青年专家学者组成。本书是以肝癌、肺癌、肾癌、骨与软组织肿瘤、妇科肿瘤等病种为导向.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分别讲述了各个疾病对应的介入治疗方法.包括栓塞治疗、物理消融(射频、微波、冷冻消融)、高强度聚焦超声等。在介绍疾病诊疗的基础知识、介入技术的基本原理的同时,结合患者需要,介绍了不同治疗技术的特点、注意事项等。为患者在治疗策略及方法选择上提供依据.希望本书为肿瘤介入治疗患者提供帮助。
宋乃光,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首都国医名师,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导师。曾师从赵绍琴教授、孔光一教授、祝谌予教授等多名中医名家学习。 宋乃光教授从事温病学教学、科研及临床工作近50年,具有坚实的中医理论功底和丰富的,临床诊疗经验。她对中医经典的理解和临床应用有独到的见解,对中医理论在临床的拓展应用有丰富的经验。擅治外感热病,融《伤寒论》与温病学辨证方法为一体,学贯中西。对疑难性发热疾病诊治甚多,多数剂而愈,广获称颂。擅从伏邪、蕴毒、痰饮、瘀血、积滞等综合辨治疑难病,疗效卓著。 肖培新、张弛主编的《宋乃光温病学临证心法》选辑了宋乃光教授有关温病学内容的文章、讲稿及弟子撰写的关于宋乃光教授经验的文章,凸显了其对温病学的临证心法。全书分为研经心
本书针对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全国统考科目“中医综合”知识面广、复习难度大的特点,以手写助记、填空自测为主要特色,综合小开本、歌诀助记、讲课视频等多种助记形式,帮助考生专门解决记忆问题。所谓“填空都不怕,选择那算啥”,相信有此“神器”在手,定能助广大考生顺利通关。
《小治法大疗效速查手册》针对不同病症,配以简单易懂的疗法操作图,图文并茂、简单易学、操作方便,让你在家中就可以轻松治疗常见病。书中有讲到以下几个疗法:按摩疗法:历经千年沧桑而不衰,按一按,疗效立竿见影;刮痧疗法:有病治病、无病强身,有百利而无一害的中医疗法;对症足疗:既能保健又能治病,让休闲与健康自成—体;艾灸疗法:深入挖掘致病原因,找对方法,对症施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