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 翻译世界 到 翻译中国 》收录了中国翻译协会常务副会长、中国外文局原副局长兼总编辑黄友义自2004年以来在国内外会议上的发言、学术讲座的精选内容,国内外刊发的部分论文和专访以及少量序言、书评和随笔,其中有不少文章为首次发表。文集以前瞻性、指导性、概览性文章为主,包含大量具体案例和相关统计数据,系统论述了对外翻译工作对国际传播的重要作用与影响,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际传播和翻译事业发展进步的见证与呈现。
这是一本介绍辩论的英文教材,作者均为来自中美两国从事辩论研究和教学的大学教师。本书旨在使学生通过学习和训练,增强思辨及表达能力,不仅将学习者塑造成本国优秀公民,更成为具有国际视野的全球公民、思辨精英。本教材深入浅出,从各方面全面介绍了辩论,并辅以大量辩论实例支撑理论,生动直观,具有极强的可操作性。
汉英对照《大中华文库》(以下简称《文库》)是国家表彰的重大对外出版工程。历时近30年,以汉英对照方式译介了112种中国古代典籍,是有史以来最大规模英译中国古代典籍的丛书。本书在研读《文库》各种图书的基础上,广泛搜集国内外相关典籍英译的评论与研究,考察各种典籍的英译历史与影响,以条目形式介绍了《文库》各种图书的基本信息、中英版本、英译传播历史以及学界的评论与研究,展示了《文库》的出版宗旨、学术价值和重大意义。本书涉及许多重要的中国古代典籍的重要译者和译作,以严谨的学术态度倡导对《文库》客观、科学的认识,推动中国古代典籍英译的学术研究。
本书系统地阐述了指导语言测试开发与使用的框架。全书分三部分,部分重点呈现语言测试开发与使用的理论基础;第二部分详细描述如何在语言测试开发的起始阶段构建“测试使用论证”框架;第三部分深入剖析如何在现实世界中开发和使用语言测试。
本书分为上中下三篇。主要内容包括序一:继承与开拓、序二:变译论及其启示、上篇:变译理论立说、变译现象;一串常见的变译事实、全译变译:一对新立的翻译范畴、变译理论:一种全新的翻译理论、变译研究:一条科学的研究思路、中篇变译基本理论、变译的实质、变译的系统、变通的手段、变译的方法、变译的体系、变译的单位、变译的章法、变译的过程、变译的机制、变译的特效、变译的规律、变译的标准、变译的范围、变译的价值、变译主客体论、变译读者论、变译译者论、变译客体论、主要参考文献、后记。
本系列教材是我国首套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研究生教材,强调科学性、系统性、规范性、先进性和实用性,力求体现理论与应用相结合,介绍与研究相结合,史与论相结合,原创与引进相结合,全面融会贯通。每一种教材都能够反映出该研究领域的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成果。本系列教材涵盖了语言学、语言教学、文学理论、原著选读等领域,可作为我国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研究生的主干教材,也适合对该领域学术研究感兴趣的学习者使用。高级英语词汇学文献选读该文献选读汇编了32篇的国外英语词汇学研究成果,和《高级英语词汇学(第2版)》配套使用,旨在为英语高级学习者提供较好的研究资料,也可供其他对英语词汇学感兴趣的读者阅读。
施春宏著赵金铭主编的《汉语纲要(上)/靠前汉语教师能力与资格丛书》是一部现代汉语基础教材,既系统、详细地介绍了现代汉语语音、词汇、语法和汉字方面的基本知识,又积极吸收新理论、新观念、新方法和新成果,将近年来广受学界关注、教学效果显著的研究成果纳入其中,让基础教材跟上学术发展的步伐。全书包括上下两册,《上册》介绍现代汉语语音、词汇方面的基本知识,《下册》介绍现代汉语语法和汉字方面的基本知识。在编写过程中遵循以下编写原则:基础性和前沿性相结合,描写和解释相结合,知识性和启发性相结合,策略性和操作性相结合。目的是帮助学习者全面理解和掌握现代汉语基本知识,提高分析汉语语言现象、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从而为从事靠前汉语教学工作打好基础。本书既可作为靠前汉语教师、汉语靠前教育专业学生以及
对比语言学在语言研究中具有不可轻忽的作用。本书从语言与思维的关系角度审视英汉语的表现行为,触及这两种语言的横向维度和纵向维度,力图揭示英汉语的本质性差异。全书共十章。章通过对英汉语言表象的观察剖析英语的时间性特质和汉语的空间性特质;第二章从英汉语言基因的角度探讨两者的本质性差异;第三章聚焦英语中的be和汉语中的“是/有/在”,考察英汉语存在时空性差异的深层缘由;第四至九章分别从英汉语的词汇、句子和语篇等方面展开论述,阐释英汉语在不同层面所体现出的时空性差异及其深层缘由;第十章以英汉时空性差异为视角,论析中国英语学习者的习得现象,借以探讨母语迁移对二语习得的影响,以期为外语教学提供启示。本书力图兼具学术性、前沿性和性,适合外语学科语言学和汉语语言研究领域硕博研究生、年轻教师、研究者
虽然汉英两种语言的研究者都对各自语言的语气系统有了渐增的兴趣,但对汉英两种语言的语气系统做对比性研究,却始终是研究者们较少光顾的一个角落。相当一部分涉及语气和情态的对比研究都有浅尝辄止之嫌,对比也偏少且粗疏。有鉴于此,《汉英语气系统对比研究》拟对汉英两种语言的语气系统,作一个较为深入的对比研究。同时,本书希望能对对外汉语教学有所帮助,因此在对比的过程中,也会对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气教学有所探讨。
虽然汉英两种语言的研究者都对各自语言的语气系统有了渐增的兴趣,但对汉英两种语言的语气系统做对比性研究,却始终是研究者们较少光顾的一个角落。相当一部分涉及语气和情态的对比研究都有浅尝辄止之嫌,对比也偏少且粗疏。有鉴于此,《汉英语气系统对比研究》拟对汉英两种语言的语气系统,作一个较为深入的对比研究。同时,本书希望能对对外汉语教学有所帮助,因此在对比的过程中,也会对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气教学有所探讨。
《英语动词短语的句法-语义接口与习得研究》以动词短语结构为具体研究点,传承和创新当代语言学学主流生成语法框架中的格语法理论和题元理论,借助美国当代英语语料库(COCA)和中国英语学习者语料库(CLEC),将电脑统计与人工分析结合起来,对各类英语动词(包括(基本类、体验类、施益类和方位类)行为动词、相应状态动词、相应过程动词)的语义表达式和句法表达式在COCA中实现使用情况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发现语言共性和个性,并和CLEC中中国英语学习者的使用情况和规律进行比较研究,以此进一步分析语言的共性和个性。本书指出,于丰富复杂多样的语言世界而言,合并是个语言共性问题,是人脑运算系统的基本,任何语言表达都是合并的结果,这是个语言共性问题;但到底谁和谁进行合并以产生什么样的递归性语言表达,这是个语言个性和词
《汉语和英语速记》包括速记理论以及汉语和英语的速记方法。英语的速记方法采用流线型葛锐格速记法。汉语的速记方法是作者根据英语的速记方法设计的。读者可根据个人需要,分别学习汉语或者英语的速记,也可以两者都学。学会一种以后再学另外一种更加容易,因为两者的符号基本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