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有机化学 上册(第4版)》《基础有机化学(第4版)上册》是在2005年出版的《基础有机化学》(第三版-上册)基础上修订而成。与第三版相比,在内容和章节上有较大的变动。全书分为基础和专章两部分。在
本书系统论述数字通信系统物理层和链路层的主要理论与技术,在介绍数字通信概念和背景知识后,遵循通信信号分析、信道描述、模拟信号数字化和各种信道条件下的数字传输这一思路,介绍现代数字通信的基础理论和各种基本技术。在各种信道条件下可靠、有效地传输数字信息,是数字通信系统的最重要和最主要的追求目标,也是本书的重点和主线。 本书共13章,内容包括通信信号理论、通信信道、模拟调制技术、模拟信号数字化、数字信号的基带传输、数字信号的通带传输、通信同步技术、数字信号在衰落信道上的传输,以及各种纠错编码技术、扩展频谱技术和多用户技术等。 本书内容完整、文字简洁、条理分明、概念清楚、观点统一、易于理解,适合作为高等院校信息与通信相关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材或教学参考书,对于从事通信及其相关领域
这本专著深入透彻地论述了电力系统的电压稳定问题,可以帮助读者从事电力系统规划和运行工作。本书是EPRI的资助下出版的,其内容涵盖了电力系统的暂态和长期行为,提供了解决电力系统常见失稳问题的有效方案。 Garson W. Taylor是国际知名的电压稳定问题专家。作为邦那维尔电力局的专职工程师,作者从事了大量太平洋西北系统和邻近区域的电压稳定研究;同时作者还参与了西北系统协调委员会(ASCC)、北美电力可靠性委员会(NERC)、IEEE、CIGRE和EPRI等组织的电压稳定工作。本书是作者多年来实践与研究成果的总结。 本书描述了电力系统中输电系统、发电系统和配电,负荷系统的元件特性,同时给出了不同元件的建模方法;此外,以小型等值电力系统和大型实际电力系统为例,本书分别论述了应用计算机进行电压稳定静态和动态仿真的方法,并分析了包
本书密切结合我国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和设计的前沿知识,全面系统地介绍了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和设计的内涵、意义、方法和原理。全书共分为三篇,篇介绍网络安全技术相关内容,共分9章,主要内容包括计算机网络基础、网络安全技术概述、密码技术、防火墙技术、入侵检测技术、虚拟专用网、反病毒技术、无线网络安全技术、常用系统的网络安全策略等;第2篇介绍网络安全设计相关内容,共分7章,主要内容包括网络安全设计概论、物理安全设计、网络安全设计、主机安全设计、应用安全设计、数据安全设计和网络安全系统设计方案等;第3篇为实验篇,包括网络信息探测、入侵检测、网络监听、邮件加密、虚拟机安装、SSL软件、密码学等实验项目。 本书内容深入浅出,既注重理论研究,又注重实际操作应用,而且包含丰富的习题和实验题目,特别适合作
本书每章除有重点地简要归纳相应主题的主要理论和方法外,分别引入了13个取自于航天、航空、车辆、机械、医疗、电子等领域中具有实际背景的工程实例,诸如空间飞船、空间站、血压控制、飞机侧翼动力学、机器人控制摩托车、汽车速度控制、数字放音机带速控制等例子,其属性介乎在“原理例子”和“案例研究”之间。这种安排为学习如何运用现代计算工具来解决各种实际控制系统的分析与设计提供了范例,对于工科学生的控制系统分析和设计的深化学习和工程训练将会是大有益处的。
《过程控制系统》是作者在清华大学自动化专业多年教学和科研的总结,是在1993年出版的教材《过程控制》(金以慧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的基础上重新编写而成的。 《过程控制系统》系统地阐述了简单和复杂控制系统的结构、原理、设计、分析与评价,并深入剖析了两个典型生产过程控制的实例,力图从生产过程特点出发,对控制系统进行综合设计和优选。在此基础上还讨论了过程计算机控制系统,进一步介绍了几种先进控制策略,并增加了诸如间歇过程控制、整厂控制、实时化、过程监控等学科前沿的内容,力求反映近年来过程控制的新发展。全书从数学和物理的基本概念着手,阐述过程控制问题的本质和特点,并添加了思考题、自学部分以及自己设计实验等内容,为培养自学能力、创新思维等提供了较大的空间。 《过程控制系统》是面向研究型大
《西安交通大学"十五"规划教材:节能原理与技术(第2版)》在介绍世界能源形势及我国能源法规的基础上,介绍了节能基本原理,重点阐述能量平衡、热电联产、联合循环、热电厂节能理论,热管、热泵工作原理及其应用,风机与泵节能节电技术。对当前关注的新能源作了简要介绍。
本书是一本全面介绍现代冶金传感器专业技术知识的实用参考书。全书共分11章,对现代冶金传感器的原理、实验室研究、结构设计、功能材料的特性、生产和制造技术以及在冶金过程中的应用都做了详细的论述。 本书可供从事钢铁、有色冶金和玻璃行业等专业工作的科技人员、大专院校师生和科研单位的科技人员参考。
全书共12章。从概述无机材料生产工艺的个性与共性出发,以无机材料生产工艺为主线,重点介绍夫机材料组成、无机材料原料、原料加工与处理、配合料制备、熔制与相变、无机材料成型、物料及制品干燥与脱水、物料及制品烧成与煅烧、制品的加工与处理等单元工艺内容;同时引入新型夫机材料的制备新工艺和新技术,反映无机材料高新科技发展动向,并介绍无机材料工业的环境保护和清洁生产,为无机材料工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经基础。 本书内容丰富,实用性强,可作为高等院校无机材料科学与工程相关专业教材,也可作为材料科学与工程及矿物材料等专业教学参考书,对于有关研究院所的科研人员和生产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也有参考价值。
《滑坡灾害预测模拟及监测预警系统》是作者数年来在滑坡灾害预测模拟及监测预警系统方面所取得研究成果的总结。 《滑坡灾害预测模拟及监测预警系统》将GIS技术、滑坡监测技术及空间评价方法、滑坡运动模拟与滑坡灾害综合评价相结合,实现基于GIS的边坡三维极限平衡模型和算法,以及降雨入渗与三维边坡极限平衡相结合的耦合模型;提出相对位移速率比的滑坡空间评价指标,将SPH方法与物理力学模型相结合应用于滑坡运动模拟中,在理论上解决了滑坡灾害定量力学评价模型的难点,实现了对滑坡的定量评价、预测模拟及监测预警信息化管理,以期推动滑坡灾害的精细化预测模拟,提高预警预测精度和提升预警能力。 《滑坡灾害预测模拟及监测预警系统》可供从事地学、滑坡灾害、岩土工程、工程地质等方面研究的科研人员及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
以表面制备、表面表征、表面能检测以及界面相互作用自由能计算为主要手段,从静电力、Lifshitz—van der Waals力、Lewls acid—base(AB)相互作用力(疏水引力或水化斥力)、氢键等微观力学方面系统研究塑料浮选体系中低能表面与水之间的相互作用、低能表面与浮选药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塑料颗粒间相互作用、塑料颗粒与气泡间相互作用等界面相互作用,以界面相互作用自由能及其势能曲线为主要判据,详细讨论塑料的自然可浮性、起泡剂调整可浮性以及润湿剂调整可浮性3类浮选与分离行为,从而建立以固/液/气三相界面相互作用为核心的塑料浮选理论框架,为塑料浮选的产业化发展打下基础。 本书可以作为从事循环经济、资源循环政策、法令、法规研究以及从事固体废弃物资源化、界面相互作用、高分子材料生产与加工、表面改性、矿物浮选等领域研究的科
本书主要介绍了微波测量的基本原理、一些典型微波实验和常用微波测量仪器的使用。全书共分三章:章介绍了微波测量的基本原理,包括频率(波长)、驻波比(反射系数)和功率等三个基本参量测量,还包括衰减量、相移、阻抗、网络散射参量、谐振腔参量、介电常数等参量测量,以及慢波系统参量测量、微波信号的频谱分析与测量和微波扫频测量原理;第二章给出了一些典型的微波实验,包括实验的基本原理、测量装置和测量步骤等;第三章介绍了常用微波测量仪器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这些仪器主要有各种常见微波信号发生器、驻波测量线、衰减器、移相器、波长表、微波功率计、选频放大器和微波频谱分析仪等。 本书是“微波技术基础”课程所开设的“微波实验”课程的配套教材,也可作为从事微波工程的技术人员的参考资料。
本书介绍了半定制和可编程的ASIC。在对每种ASIC类型的数字逻辑设计与物理特性的基本原理进行描述后,讨论了ASIC逻辑设计——设计输入、逻辑综合、仿真以及测试,并进一步讲述了相应的物理设计——划分、平面布图规划、布局以及布线。此外,本书对在ASIC设计中需要了解的各方面知识以及必需的工作都有详尽叙述。 本书可作为大学高年级和研究生教材,也是ASIC领域工程技术人员的理想参考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