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螳螂》是中国第一本关于螳螂的图鉴性质的专著。全书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螳螂生物学与中国文化;第二部分,中国螳螂目分类概述;第三部分,螳螂的饲养与观赏。几乎涵盖了所有见于记载的分布于中国的螳螂属,共计四十五属一百余类,提供了大部分种类的雌雄性标本、卵鞘、若虫和成虫的近千幅生态照片,以及每个种类的体长数据、模式产地、分布范围、海拔信息、喜好的植被类型等生物学、物候学、行为学的各类记录和数据,从历史文化、螳螂习性、种类介绍、饲养繁殖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解说,在昆虫知识科普、另类宠物文化和微距摄影方面,都有不俗表现,被称为“自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有关螳螂的研究开始以来,最为美丽的一本关于螳螂的书籍”。
依托国家动物博物馆出版的《中国野生动物生态保护国家动物博物馆精品研究》系列图书,以图文并茂的方式,生动形象地介绍了国家动物博物馆馆藏的动物珍品,对展示我国动物研究的成果、宣传保护野生动物和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本丛书不仅仅是一系列精品的简单展示,更是通过科学和艺术的编排方式,构建出一个绚丽多姿的人与动物对话的舞台。内容有独特性、罕见性、珍贵性;图文并茂极具视觉冲击力。 从进化的历史看,各类动物都比人类出现得早,人类是动物进化的级阶段,从这个意义上说,没有动物就不可能有人类。同时,由古代类人猿进化成人类以后,人类生活所需要的一切都直接或间接地与动物有关,离开了动物,人类就无法很好地生存。动物与人类相互依存,保护动物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本书以自然科学与古典文学邂逅的创意,把彩色图解工具书的制作技术应用到中国古典文学领域,以清楚的解说和清晰的照片,介绍了《楚辞》中的诸多香草香木、恶草恶木。《楚辞》常以香草、恶草拟喻忠良奸佞,对后世影响极为深远,除了开状物比兴的文学先河外,也使文士因袭咏诵,对植物形成一套刻板的价值观,兰蕙秀美而萧艾杂恶,黑白两分,势不两立,而本书作者从植物生态特征细加整清,打破美恶分野,别具一功。
《PNSO儿童恐龙百科》是有赵闯、杨杨编著的一套儿童恐龙百科,分别是《恐龙的诞生和灭亡》《恐龙为什么会长羽毛》《恐龙是如何捕食的》《恐龙怎么防御敌人》《恐龙是如何繁衍的》《恐龙是如何生活的》,赵闯结合了学界新的研究成果,使用全新的绘制方式,生动美妙地展现了一个新的世界。
卡拉斯夫妇用147幅彩色照片记载了灰雁在自然环境中的家庭与社会生活。康拉德?洛伦茨则用生动的语言为欣赏这些照片的人讲述了照片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 在他们眼里,它们是一群可爱的孩子,是感情丰富的人。它们像人一样重视自己的家庭,珍视亲情。它们也像人一样有自己的痛苦和快乐,对未知世界的追求和对故土亲人的依恋。它们也有真挚忠实的相爱,有失意的放纵,热烈的追求,悲哀的失去,嫉妒的争斗,无怨无悔的追随……
这是一套大自然口袋珍藏图鉴,便于携带,使用方便,图片精美,内容丰富,从花朵到宠物,从鲨鱼到太空,是读者了解和补充植物、动物、天 文和地理知识的理想读物。详尽的信息,有趣的知识,将自然科普知识一网打尽,被誉为“口袋自然珍藏图鉴”经典中的经典! 每册图书都有配有专家创作的精彩插图和丰富的实际精美照片资料。书中的科普知识涉及天文、昆虫、爬行、两栖、各类野生生物等很多方面。 这本书便于人们深入观察鸟类,它介绍了鸟类的飞翔、栖息、迁徙、筑巢、鸣叫、羽毛、分类,以及鸟类的观察和鉴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