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马敬能先生对其在2000年出版的《中国鸟类野外手册》的全新修订版,根据 的中国鸟类名录以及分类体系对原书进行了修订。全书收录了1484种鸟类,每种都配以 的分布图,并且配有鸣声链接的二维码,读者可以扫描二维码聆听每种鸟类的典型鸣唱或鸣叫,提高鸟类识别的准确率。除此之外,书中还补充了21种在 分布和可能有记录的鸟种绘图。和 版相比,修订版有7位新的鸟类画家加入,重新绘制了约500种鸟类。同时,为了方便读者使用,作者细心地在鸟类绘图部分对识别要点进行了标识,新增了彩图版目录,实用性比之前的版本有了 大的提高。此外,为了增加图书便携性,全书分为上下两册,其中上册为图版,包括了鸟类绘图、分布图、鸣声二维码、基础体长数据等信息,可满足 大多数鸟种识别需要,而且仅360页;下册为文字版,包括了对物种特征、习性
《蛙类博物馆》是一部科学性与艺术性、学术性与普及性完美结合的蛙类高级科普读物,详细介绍了全世界具代表性的600个蛙类物种及其相近似种。这些重要蛙类分布范围遍及全球,分布地从湿润的森林到干旱的荒漠,从寒冷的山顶到庭院、池塘。每种蛙类都配有两种高清原色彩图,一种图片与原物种真实尺寸相同,另一种为特写图片,能清晰辨识出该物种的主要特征。此外,每种蛙类均配有相应的黑白图片,并详细标注了尺寸。 全书共1800余幅插图,不但真实再现了各种蛙类的大小和形状多样性,而且也展现了它们美丽的艺术形态。 作者还在形态、色斑、体型、生境、生活史、相近物种以及濒危等级等方面探讨蛙类引人入胜的多样性。本书为蛙类的多样性与进化,以及保护生物学等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信息。 本书既可作为蛙类研究人员的重要参考书,也
本书是一本由青年博物画家青川绘制,蝴蝶科普领域佼佼者之一张晖宏配文,历时3年时间完成的 中国珍稀蝴蝶手绘科普图书。本书收录32种5科中国珍稀蝴蝶,数十幅精美手绘图片,是一部蕴含传统意象美的视觉盛宴,系统全面的科普、严谨活泼的文字与细腻入微的手绘相得益彰,是不可多得的原创珍稀蝴蝶手绘观察笔记。 为了保证书中所绘所讲的科学性与严谨性,手绘师耗时3年,收集多个蝴蝶物种,从虫卵、幼虫一步步饲养至破茧成蝶。作者 深入野外、涉足多个自然保护区,对蝴蝶进行 观察调研。无论是在欣赏方面还是研究方面本书都具有极高的价值。
《中国螳螂》是中国本关于螳螂的图鉴性质的专著。全书共分三个部分:部分,螳螂生物学与中国文化;第二部分,中国螳螂目分类概述;第三部分,螳螂的饲养与观赏。几乎涵盖了所有见于记载的分布于中国的螳螂属,共计四十五属一百余类,提供了大部分种类的雌雄性标本、卵鞘、若虫和成虫的近千幅生态照片,以及每个种类的体长数据、模式产地、分布范围、海拔信息、喜好的植被类型等生物学、物候学、行为学的各类记录和数据,从历史文化、螳螂习性、种类介绍、饲养繁殖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解说,在昆虫知识科普、另类宠物文化和微距摄影方面,都有不俗表现,被称为“自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有关螳螂的研究开始以来,最为美丽的一本关于螳螂的书籍”。
灰蝶是一类小型的蝴蝶,具有极为丰富的物种多样性,占蝶类的30%~40%(New,1993)。除极少数外,绝大多数种类的分布都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对周围环境的变化反应灵敏,其种类和数量的波动在程度上能间接反映周围植物的变化。因此,在近年陆地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灰蝶被作为生态环境监测的一项重要指标。与大型蝶类相比较,灰蝶无论高级或低级分类研究都很不完善,每年仍不断有新的物种乃至新属被发现。 中国地域辽阔,地形、气候条件复杂多样,加之地跨世界动物地理区划中的东洋区和吉北区,蝴蝶资源极为丰富。早期的灰蝶分类研究多为西方学者所为,其中以英国人Leech(1893~1894)所著的《中国、朝鲜和日本的蝴蝶》一书代表性,收录当时已知的灰蝶27属132种;中国学者的工作则以黄修明(1943)的《中国灰虹名录》最为完善,系统地汇总了当时已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