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让华夏民族屡屡从废墟重建文明的“天书”宋朝是中国文化的极点,宋朝建筑学集大成者《营造法式》,被史家称为“天书”。一方面指其难懂,二方面喻指读懂了可造出天堂。梁思成先生从父亲梁启超处获赠此书,发誓要读懂并让别人也能读懂。本书 保留梁先生多年研究所作的注释、解说以及手绘图,并新增全本译文以及图文并茂的知识小链接。曾经连大学教授都挠头难读的“天书”,现在人人都能读懂了。
《雕虫故事:清华中国古典建筑法式制度课堂闲谈》着重讲授中国古建筑里面那些看似信手拈来一般的智慧,看似雕虫小技一般的大智慧;从术语、算法、名作、哲匠四个角度共汇集12则故事,作为清华“中国古典建筑法式制度”课程的重要补充。
骑楼是一种独特的建筑形式,是南方传统民居与西方古典建筑相结合的产物,是历史上中西建筑合璧的范例,是南方(尤其是岭南)城市特色和建筑个性的重要体现,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学术价值和历史价值。海南骑楼,与海南的气候环境相适应,与南洋文化相融合,见证了海南的经济发展和历史变迁。作为海南宝贵的文化遗产,“海口骑楼老街”已经在2009年被评为“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从建筑专业角度对其进行深入解读和研究的范例较少,若不及时整理和保护,骑楼也难免会被人们无视并逐渐遗忘。出于这种考虑,雅克设计公司发挥自己的建筑专业优势,在海南进行了现场测绘和调研,历时两年,才编写成眼前的《海南骑楼》。本书较为全面地介绍了骑楼的起源、街区空间、建筑语言、风格样式,以及与骑楼有关的人物、故事,并对
历史的编纂对于建筑影响深远。《现代建筑的历史编纂》以现代建筑的历史文本(有关建筑的图书)为研究对象,寻找历史、社会和建筑三者之间的关系,并试图重构历史文本之间的无形文本,还原这些文本的历史语境。书中着重分析的历史文本均出自建筑历史名家之手,包括佩夫斯纳(NikolausPevsner)、考夫曼(Emil Kaufmann)、杰迪昂(Siegfried Giedion)、泽维(BrunoZevi)、贝内沃洛(Leonardo BenevOIO)、希区柯克(Henry—RussellHitchcock)、巴纳姆(Reyner Banham)、柯林斯(PeterCollins)、塔夫里(ManfredoTafuri)。
在当今这个年代里,整个亚洲的城市都是由欧洲公司打造出来的,而欧洲大部分的艺术建筑又都是由美国公司设计的,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下,这个问题似乎是没有意义的。如果它真的存在,那么它的持点是什么呢?是否存在着一种特殊的语言,或者这种服务已达到了全球化的水准? 本书正是要为读者解答这些问题。不是通过理论的讲述,而是向读者呈现出1000个当代建筑。这1000个欧洲建筑分别出自1000个建筑师之手。这1000个建筑当然不足以做到面面俱到,但是它们可以为建筑业注入新鱿的理论和风格。这些建筑师并不都拥有很高的名望,相反,有些甚至还没有被自己的国家或者世界的瞩目。本书选取的建筑都有着一些人们没有注意到的特质;除了从功能出发的大型建筑之外,还有一些乌托邦式的建筑,这些建筑大都是出自一些年轻的建筑之手。所有这些建筑共
历史的编纂对于建筑影响深远。《现代建筑的历史编纂》以现代建筑的历史文本(有关建筑的图书)为研究对象,寻找历史、社会和建筑三者之间的关系,并试图重构历史文本之间的无形文本,还原这些文本的历史语境。书中着重分析的历史文本均出自建筑历史名家之手,包括佩夫斯纳(NikolausPevsner)、考夫曼(Emil Kaufmann)、杰迪昂(Siegfried Giedion)、泽维(BrunoZevi)、贝内沃洛(Leonardo BenevOIO)、希区柯克(Henry—RussellHitchcock)、巴纳姆(Reyner Banham)、柯林斯(PeterCollins)、塔夫里(ManfredoTafuri)。
路红、冯军主编的《庆王府大修实录》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全面、翔实地记录了庆王府整修前后的状况、整修的理念和整理内容,既有对历史的回顾,又有对功能定位和现代科技的应用。本书主要章节包括:庆王府的历史变迁与营建过程,庆王府区位及人文环境概况,现场查勘,方案设计与设计文件的编制,工程管理规划与质量保障体系,庆王府的修缮等。
中国作为内陆欧亚的大国,其历史进程从一开始就和内陆欧亚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我们只要注意到历代王朝的创建者中有一半以上有内陆欧亚渊源就不难理解这一点了。可以说,今后中国史研究要有大的突破,在很大程度上有待于内陆欧亚史研究的进展。 古代内陆欧亚对于古代中外关系史的发展具有不同寻常的意义。古代中国与位于它东北、西北和北方,乃至西北次大陆的国家和地区的关系,无疑是古代中外关系史最主要的篇章,丽只有通过研究5内陆欧亚史,才能真正把握之。 内陆欧亚历史文化研究既饶有学术趣味,也是加深睦邻关系。为改革开放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创造有利周边环境的需要。因而亦具有重要的现实政治意义。由此可见,我国深入开展内陆欧亚历史文化的研究责无旁贷。 为了联合全国内陆欧亚学的研究力量,更好地建设和发展内陆欧亚
这部由本地达人“地头蛇”原创的《南京民国建筑地图》,用图文并茂的便携口袋本的形式,汇集了南京民国建筑的全部精华。全书介绍的南京很好民国建筑多达630余处,并将分散的民国建筑串连设计成了7条完整的参观路线,抢先发售具备了实用功能。书中将南京民国建筑按街巷沿线门牌号码,一个不漏地有一处讲一处。不仅提供每处建筑的准确地址、背景信息和欣赏看点,还给出了具体寻访路径,细致到告知你很近的地铁站的几号口、如何转弯、相距多少米,且手绘了多幅街巷小地图,便于读者按图索骥。作者还以亲身经验,给出了参观每处建筑的注意事项。书中展示的近300处南京民国建筑的精美实景照片,均由专业摄影家拍摄。其中很多建筑形象是读者前所未见的,皆由本书定制抢先发售,具有珍贵的收藏价值。该书既是一部南京民国建筑资料大全,又是一本
如果我们将表现某种地方风格的空间特征称为“空间作法”的话,那么是否可以说世界就是空间作法的宝山、宝库呢?……让我们一起去旅行吧。可以是一次小小的旅行,也可以是一次漫长的旅行。倘若在自家的附近散步,就会知晓左邻右舍的事;倘若去外地旅游,不仅对当地的情况,而且对自己下榻之处也会有所了解。那么就让我们将旅行的足迹延伸到国外吧。这样对那些平时未曾想过的日本的某些事情便会时时牵挂于心,并急于前往了解。
人们都说苏州很美,美在『小桥、流水、人家』,美在古典园林,美在高墙深院的居家庭院。这些年来,苏州的小桥有人写了,苏州的流水有人写了,深巷也开始有人描述了,唯独苏城瑰宝的主体,那些散落在桥边、河畔、小巷深处的精致古宅似乎从没人用文字系统地记录。这不光是遗憾,更是一种责任的空白!如果这些深深镌刻着沧桑岁月印痕的老宅和宅内所附存着的古建文化内涵一直蓬头垢面地陷落在历史的尘埃之中,离我们渐行渐远。这对于古城苏州来说,实在是羞于启齿的一种无奈……
文物建筑和历史文化古城的保护在世界上已经形成热潮。这股风也吹到我国,但我们对它的基本理念其实还很隔膜。陈志华先生用自然优美、平实的笔调,从历史、文化、建筑风格和民俗等多个角度,介绍了意大利近二十个历史文化古城、数百栋古建筑和对它们的保护。读者在愉悦的阅读中,不知不觉对意大利人民尊重文化、爱护古建筑的非功利性态度和科学精神留下了深刻印象,并且对当前世界上关于保护文化建筑和历史文化古城的主流理论、原则和方法有了大致的认识。 随文配有数百幅图片,包括地图、建筑照片等,有的十分罕见,使本书不仅具有阅读和收藏价值,亦可作为意大利古建筑旅游的指南。